水仙的水养方法如下:将选购来的水仙鳞茎剥去外皮,去掉根部的护泥和枯根,然后用小刀剥去鳞茎上部3-4层外表皮,使其间的花芽露出,注意剥取时不要损伤花芽。再将鳞茎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擦去切口流出的粘液,再直立放入水仙浅盆中,加水淹没鳞茎三分之一的为宜。盆中可用石英砂 、鹅卵石等将鳞茎固定。
白天水仙盆要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晚上移入室内,并将盆内的水倒掉,以控制叶片徒长。次日晨再加入清水,注意不要移动鳞茎的方向。刚上盆时,水仙可每日换一次水,以后每2-3天换一次,花苞形成后,每周换一次水。水仙在10-15度环境下生长良好,约45天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月余。
水仙水养期间,特别要给予充足的光照,白天要放在向阳处,晚间可放在灯光下。这样可防止水仙茎叶徒长,而使水仙叶短宽厚、茁壮,叶色浓绿,花开香浓。水养水仙,一般不需要施肥,如有条件,在开花期间稍施一些速效磷肥,花可开得更好。
种植水仙花需要选择一个当年生的健壮种球,把种球处理干净之后消毒晾干了才能种植,土壤需要选择疏松透气、土质肥沃和有一定保水能力的类型,种植下去之后保持土壤微微湿润,温度在10-15℃左右,水仙花就能很快发芽。
1、水养水仙的枢纽在于把握好水份、温度和光照。
2、先把雕好的水仙头浸入水中一两天,洗净伤口粘液再移入瓷盆中,周围放小石或沙固定加水栽植,但小石不要过多,能固定即可。
3、每隔1-2天换水一次,为不损伤其根,一般用冲水法来换水,把盆中的杂质冲走。
4、花球浸养后,相宜在15-20℃气温中生长。在15℃时,需要28天的时间才能开花。若是24℃时,只需20天的时间件就开花了。
漳州10月下旬种植,上海多在9月底~10月上旬种植。由于水仙叶片是向两侧伸展的,因此采用的株距较小、行距较大,3年生栽培用15×40厘米的株行距,2年生栽培用12×35厘米的株行距。
种植时要逐一审查叶片的着生方向,按未来叶片一致向行间伸展的要求种植,以使有充足的空间。为使鳞茎坚实,宜深植。1-2年生栽培,深约8~10厘米,3年生栽培,深约5厘米。种后覆盖薄土,并立即在种植行上施腐熟肥水。
种后清除沟中泥块,拉平畦面,并立即灌水满沟。次日把水排干,待泥粘而不成浆时,整修沟底与沟边并予夯实,以减少水分渗透,使流水畅通。修沟之后,在畦面盖稻草,3年生者覆草宜厚,约5厘米,1-2年生者,覆草可薄些。
覆草时,使稻草根伸向畦两侧沟中,梢在畦中重叠相接。种植结束后放水,初期水深约8~10厘米,1周后加深到15~20厘米,水面维持在球的下方,使球在土中,根在水中。深达沟水中,根梢在畦头的中央重叠相接。初期沟水深约8~10厘米,1周后再加深到15~20厘米,水面维持在鳞茎球下方,使根在水中,球在土中。
中国水仙的原种为唐代从意大利引进,是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经上千年的选育而成为世界水仙花中独树一帜的佳品,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可靠文献是段公路《北户录》中的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
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当时在高季兴南平国所辖的江陵任职,江陵相当于今湖北荆州。因此大致可以肯定,中国水仙的确是由外国传入的,时间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传地点有可能就在湖北荆州一带。
屈原行吟泽畔的形象与希腊传说中纳西塞斯(Narcissus)这一水边自恋的神灵颇有几份神似,当时传来水仙的蕃客移民入乡随俗,遂以水仙这一楚国故里对屈原的乡土称呼来替代这一西洋的神异命名。这应该就是水仙这一中文名称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