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案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第一章 空气.氧第一节 空气 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用品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教学过程〔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第一节 空气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问〕①实验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撑率倚в�对自然界的影响。2.臭氧摽斩磾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作业] 略第一节 空气 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返唤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摽床坏接置�蛔艛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板书〕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讲解并提问〕实戚埋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高世蚂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板书〕2.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1.污染空气的物质(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2)化工厂的废气(3)水泥厂的粉尘(4)燃放烟花爆竹(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在相同条件下:①分离100 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②分离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作业〕略第一节 空气 教案(3)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教学用具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药品:红磷、水。其它:火柴。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A.78升 B.78% C.21升 D.21%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 B.1∶4 C.1∶5 D.4∶5附2:课堂练习二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 ]A.一类 B.两类 C.三类 D.四类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 ]A.氮气、氧气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气、二氧化碳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燃烧生成的烟 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____的健康,影响____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附3:课堂练习答案1.B 2.A 3.B 4.B 5.C 6.C7.人体 作物 8.保护环境 污染源附4:随堂检测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A.78% B.21% C.0.94% D.0.03%(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烟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出的尾气 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第四节 燃烧与缓慢氧化 教案(1一.教学目的1.掌握灭火原理,了解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2.认识有害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3.加强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二.教学方法:1.实验、电化结合;2.讲、议结合,三.教学过程:[引言]:火,是大家熟悉的,火既能造福于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设置情景]:烧水时随意把燃着的火柴梗丢弃,造成失火,同学们惊叫,立即用简易灭火器扑灭。[叙述]:幸亏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会酿成大火,为了安全用火,今天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引出课题]:燃烧与灭火[复习]: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燃烧及燃烧的条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观察实验,思考回答。[投影]:1.为什么是放在金属板上的白磷先燃烧?2.怎样才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演示实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盖上金属板,再在金属板上放一小块白磷,请观察燃烧的先后顺序。[学生答]:略。[继续实验]:给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观察现象,说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请同学上讲台完成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答]:略。[叙述]:燃烧的条件同学们学得很好,想一想灭火的原理呢?[板书]:一.灭火原理[学生答]:略。[归纳投影]:灭火原理椘苹等忌仗跫�械娜我坏恪?BR> 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2.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灭火原理知道了,那灭火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投影]:1.烧菜时,油锅起火应怎样扑灭?为什么?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撞翻,应怎样灭火?为什么?3.电器着火怎样扑灭?为什么?[学生讨论]:略。[叙述]: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看录像《灭火原理与方法》。[实践操作]:通过观看录像,由同学上讲台亲自使用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板书]:1.酸碱灭火器原理方程式(注:由学生写)Na2CO3+2HCl→2NaCl+CO2↑+H2O[归纳投影]:2.灭火方法[叙述]:学习了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了解了消防知识,但要明确,以防为主,以消为辅。要火烛小心,安全用火,因火灾除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人员及经济损失外还会污染空气,属有害燃烧。[板书]:二.有害燃烧的危害及防治[叙述]: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每天每人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1~2升,大气污染严重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造成气候反常,破坏生态环境。请看录像。[录像]:《大气的污染和防治》[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原因造成大气污染?应如何防治?[学生答]:略。[叙述]:同学们讲得很好,煤等燃料的燃烧;焚烧拉圾;燃放烟花爆竹;抽烟等放出的大量烟尘、硫氮氧化物、尼古丁、一氧化碳还有致癌的苯并[a]芘等,危害极大,请看:[叙述]:从这些表格统计的数据中和同学们热烈的发言中可知,有害燃烧对环境污染的现状是触目惊心的,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威胁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国际上定?月5日为全球人民提高环境意识和保护生存环境的共同行动日败N夜���寻鸦繁A腥胛夜��敬蠓�宪法,并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上海市府也相当重视环保,下决心要使上海在八五期间首先实现煤气化,并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现请看小小一支烟燃着所放出的有害物质及危害性。[叙述]:从数据中可知,香烟中的有害物如此之多,因抽烟而得肺癌的得病率要大大高于不抽烟者。据英国调查报告说:撁?0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由于香烟是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CO气体吸入人体会得动脉硬化、心脏病,造成人的智力下降,影响学习与工作,因此你们青少年不要染上吸烟的坏习气,并要积极参与宣传。大气污染已造成严重公害,我们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在思想上要引起足够重视,大家动手植树造林,想方设法采取物理、化学方法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把清洁、安全的空气还给人类,让祖国的天更蓝。争做优美环境的保护者。[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小结一下,掌握了哪些知识?提高了哪些认识?[学生小结]:略。作业:1.略 2.每人填写一份对环保及抽烟的认识表。第四节 燃烧与缓慢氧化 教案(2)【教学目的】1.了解燃烧、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2.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以及它们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3.进一步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观点。【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实验准备】演示实验:见课本〔实验l—10〕(也可利用补充实验)。补充实验: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图: 说明:操作步骤(1)将A口封住,不通空气(或氧气)只加热木炭。(2)将A口打开,只通空气(或氧气)不加热木炭。(3)将A口打开,又通空气(或氧气)又加热木炭。2.白磷由缓慢氧化而自燃示意图: 说明:将少量(绿豆粒大小)白磷溶在少量二硫化碳里用滤纸吸净。再用镊子夹持滤纸,在空气中二硫化碳很快挥发,白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由于缓慢氧化释放出的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40 ℃)引起白磷自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投影)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口答(1)指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板演(2)写出图中编号①—⑤的仪器名称: (小结)结合作业讲评。解这类题要求叙述简练、语言准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出错误时,最好用不应……或没有……。改正错误时最好用应……。如: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略向下……。或试管口不应略向上倾斜,应略向下倾斜。引入新课(说明)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做实验录制,也可以节选电影、电视、科教片中有关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片断。也可以让同学讨论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发生条件和现象。做课本〔实验1?0〕补充实验1、2后,再进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着火点等概念的讲解并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小结。也可以按以下边演示实验边进行总结的方法进行。讲授新课一、燃烧〔实验〕〔补充实验1〕(观察)不通空气(或氧气)只加热,木炭不着火,石灰水不浑浊。只通空气(或氧气)不加热,木炭不着火,石灰水不浑浊。又通空气(或氧气)又加热,木炭着火,石灰水变浑浊。(讨论)燃烧,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二、爆炸(提问)什么是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并跟燃烧进行对比。(小结)介绍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报警方法。三、缓慢氧化与自燃(实验)〔补充实验2〕(观察)白磷自燃的过程和现象(板演)白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讨论)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小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它们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由于反应的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达到着火点、能否发光放热是有所区别的。(阅读)课本第18?0页划出概念和记忆要点。(练习)课本第21页习题1、2、3板演4本节小结l.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了解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布置作业复习课本第1?1页参考本章小结的知识脉络。【板书设计】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一、燃烧1.燃烧:课本第18页2..着火点:课本第19页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本第19页二、爆炸1.爆炸:课本第19页2.爆炸的条件:课本第19页三、缓慢氧化与自燃:1.缓慢氧化:课本第20页2.自燃:课本第20页 结论:白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达到着火点,反应的现象不同。]原子 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原子、分子的相互关系,能用分子、原子观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2.了解原子的构成。记住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概念的形成。难点: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第一课时 原子的概念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复习分子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并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我们知道分子是很小的,那么,分子还能再分吗?〔讲解〕我们曾学习了氢气+氧气 水的反应,在这个反应里就是氢分子与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水分子。由此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它的构成要发生变化。〔设问〕分子的构成怎样变化呢?〔讲解〕以红色的氧化汞粉未受热分解生成银白色的汞和氧气为例。氧比汞是由许多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当它受热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为更小的氧粒子和汞粒子,这些粒子重新组合,即每两个氧粒子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粒子组合成了大量的氧分子,并聚积成氧气;而大量的汞粒子则重新聚积在一起组合成金属汞。氧化汞分子的摲谨与摵蝾的示意图(见课本)。〔设问〕从上面的形象图示来看,在上述化学变化中,氧粒子、汞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了吗?若未变,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讲解〕显然在上述化学变化中,这些粒子的种类、数目均未发生变化,反应前的氧粒子、汞粒子与反应后的氧粒子、汞粒子在种类、数目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发生了这些粒子间的重新组合,组合的结果是使氧化汞变成了金属汞和氧气。〔结论〕我们将上述反应中的氧粒子、汞粒子叫做氧原子、汞原子。〔板书〕一、原子: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提问〕原子有哪些基本性质呢?〔阅读〕阅读本节教材的相关段落。〔板书〕2.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体积质量都很小(2)原子也在不停的运动。〔简述〕教材中的图说明原子的真实性。〔提问与小结〕原子与分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在构成物质上有何异同。〔讲解〕一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水等,这些分子则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和稀有气体等。〔课堂练习〕略。〔评讲〕指出错误,给出正确答案。〔作业〕1.回忆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原子后的练习题教案说明本节课可对比分子的概念,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好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原子。讲解时,应重视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形象图示。若条件许可,最好采用投影仪(或磁性黑板),用硬币或小圆纸片代替原子,即可很好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情况。通过讲解分子的摲谨和原子的摵蝾,得出原子的概念,并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如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对有关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学习(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能加深理解。第二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水、酒精、氦的组成。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入新课〕原子能不能再分呢?〔讲解〕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却不可再分。如果用其他方法,原子能不能再分呢?事实证明,原子在其他条件下仍是可分的。〔设问〕原子可分成什么粒子?即构成原子的粒子是什么?〔板书〕二、构成原子的粒子〔讲解〕原子构成发现的简单过程。近代原子学说创立于19世纪初,直到19世纪末,近百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历史发展到1897年,美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带电的原子中居然含有带负电的更小粒子——电子时,原子不可分的神秘面纱开始揭去。原子呈电中性,而原子中的电子却带负电,原子中必然还有带正电的粒子,而且电子所带的负电量必等于那种带正电粒子所带的正电量,沿此思路,1911年,美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一步提出了原子构成的核型学说(或撔行窍凳綌原子模型),认为原子的构成就象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等量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且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的圆周运动,卢瑟福还大胆预言了原子核仍是可分的。此预言,于1932年被他的学生,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用实验证明,原子核中还有更小的粒子——不带电的中子(此发现被称为核物理及其应用历史上的一块闪光的里程碑。可简单介绍一下中子的特性及应用)。正是由于中子的发现,围绕核物理学中的原子核的组成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板书〕〔设问〕由于原子呈电中性,那么,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板书〕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 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讲解〕同种原子所带的核电荷数相等,不同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等。让同学看课本表几种原子的构成,老师对照此表讲解,同时在表中增加摵说绾墒龟一栏。〔阅读〕请看课本摫砑钢衷�拥闹柿繑及下面一段课文至完。阅读时注意思考: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什么?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是同一个概念吗?二者有何异?〔板书〕相对原子质量1.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质量的1/12(约1.66?0-27 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个相对质量。〔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突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并以实例计算,学生便易于接受,进而说明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课堂练习〕1.根据教材表中,氢、碳、氧、铁四种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列式分别算其相应的相对原子质量,并将计算结果与书后的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进行对比。2.本节部分习题。〔评讲〕指正学生做题的错误,强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代小结。〔作业〕1.本节习题2.小结原子构成中的三粒子及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记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案说明本节课内容属了解内容,但要上好它很不易,因为本节内容不仅枯燥且有许多词句的表述是学生从未接触过,是陌生的。故此教案中,加入了有关认识原子构成的化学史实。讲解时可按照发现电子、原子核、中子与质子的时间顺序讲,并以粒子是否带电这条线索去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还可适当地穿插一些有关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分子 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学过程师:前面已经学过氧气的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物质能够发生这些化学变化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初中只讲初步)。物质的内部结构如何?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例如,滔滔不绝的流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还是由分到最后不能再分的水的粒子构成的?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证明,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中有一种叫分子。水、氧气、二氧化碳、酒精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什么样的粒子呢?【板书】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1)体积小师:以水为例,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按20滴水的体积是1mL计算)里大约有1.67?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日夜夜不停地数下去,要3万年才能数完。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板书】(2)质量小师:仍然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0-26 kg。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课本上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的照片就有力地证明这一点。(组织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板书】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学生实验】在一只小烧杯里放入半烧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水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并告诉学生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师:实验现象是什么?生:品红慢慢扩散,水逐渐变红。师:水变红,因为构成品红的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同学们遇到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分子运动的实例。)【板书】3.分子间有间隔师:在1体积大豆中加入1体积小米,会不会得到两体积的两者混合物?生:不会,因为小米可以进入豆和豆之间的空隙内,所得体积小于两体积。师:分子间也有空隙(即间隔)吗?【演示】把1体积(100 mL)水和1体积(100 mL)酒精充分混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液体混合后的体积变化)。师:体积有没有变化?生: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不等于200 mL,而少于200 mL,说明分子和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第一章 空气.氧第一节 空气 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用品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教学过程〔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第一节 空气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问〕①实验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撑率倚в�对自然界的影响。2.臭氧摽斩磾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作业] 略第一节 空气 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返唤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摽床坏接置�蛔艛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板书〕空气〔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板书〕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讲解并提问〕实戚埋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高世蚂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板书〕2.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1.污染空气的物质(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2)化工厂的废气(3)水泥厂的粉尘(4)燃放烟花爆竹(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在相同条件下:①分离100 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②分离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作业〕略第一节 空气 教案(3)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教学用具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药品:红磷、水。其它:火柴。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A.78升 B.78% C.21升 D.21%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 B.1∶4 C.1∶5 D.4∶5附2:课堂练习二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 ]A.一类 B.两类 C.三类 D.四类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 ]A.氮气、氧气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气、二氧化碳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燃烧生成的烟 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____的健康,影响____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附3:课堂练习答案1.B 2.A 3.B 4.B 5.C 6.C7.人体 作物 8.保护环境 污染源附4:随堂检测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A.78% B.21% C.0.94% D.0.03%(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烟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出的尾气 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第四节 燃烧与缓慢氧化 教案(1一.教学目的1.掌握灭火原理,了解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2.认识有害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3.加强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二.教学方法:1.实验、电化结合;2.讲、议结合,三.教学过程:[引言]:火,是大家熟悉的,火既能造福于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设置情景]:烧水时随意把燃着的火柴梗丢弃,造成失火,同学们惊叫,立即用简易灭火器扑灭。[叙述]:幸亏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会酿成大火,为了安全用火,今天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引出课题]:燃烧与灭火[复习]: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燃烧及燃烧的条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观察实验,思考回答。[投影]:1.为什么是放在金属板上的白磷先燃烧?2.怎样才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演示实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盖上金属板,再在金属板上放一小块白磷,请观察燃烧的先后顺序。[学生答]:略。[继续实验]:给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观察现象,说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请同学上讲台完成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答]:略。[叙述]:燃烧的条件同学们学得很好,想一想灭火的原理呢?[板书]:一.灭火原理[学生答]:略。[归纳投影]:灭火原理椘苹等忌仗跫�械娜我坏恪?BR> 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2.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灭火原理知道了,那灭火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投影]:1.烧菜时,油锅起火应怎样扑灭?为什么?2.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撞翻,应怎样灭火?为什么?3.电器着火怎样扑灭?为什么?[学生讨论]:略。[叙述]: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看录像《灭火原理与方法》。[实践操作]:通过观看录像,由同学上讲台亲自使用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板书]:1.酸碱灭火器原理方程式(注:由学生写)Na2CO3+2HCl→2NaCl+CO2↑+H2O[归纳投影]:2.灭火方法[叙述]:学习了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了解了消防知识,但要明确,以防为主,以消为辅。要火烛小心,安全用火,因火灾除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人员及经济损失外还会污染空气,属有害燃烧。[板书]:二.有害燃烧的危害及防治[叙述]: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每天每人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1~2升,大气污染严重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影响动植物的生长;造成气候反常,破坏生态环境。请看录像。[录像]:《大气的污染和防治》[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原因造成大气污染?应如何防治?[学生答]:略。[叙述]:同学们讲得很好,煤等燃料的燃烧;焚烧拉圾;燃放烟花爆竹;抽烟等放出的大量烟尘、硫氮氧化物、尼古丁、一氧化碳还有致癌的苯并[a]芘等,危害极大,请看:[叙述]:从这些表格统计的数据中和同学们热烈的发言中可知,有害燃烧对环境污染的现状是触目惊心的,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威胁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国际上定?月5日为全球人民提高环境意识和保护生存环境的共同行动日败N夜���寻鸦繁A腥胛夜��敬蠓�宪法,并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上海市府也相当重视环保,下决心要使上海在八五期间首先实现煤气化,并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现请看小小一支烟燃着所放出的有害物质及危害性。[叙述]:从数据中可知,香烟中的有害物如此之多,因抽烟而得肺癌的得病率要大大高于不抽烟者。据英国调查报告说:撁?0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由于香烟是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CO气体吸入人体会得动脉硬化、心脏病,造成人的智力下降,影响学习与工作,因此你们青少年不要染上吸烟的坏习气,并要积极参与宣传。大气污染已造成严重公害,我们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在思想上要引起足够重视,大家动手植树造林,想方设法采取物理、化学方法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把清洁、安全的空气还给人类,让祖国的天更蓝。争做优美环境的保护者。[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小结一下,掌握了哪些知识?提高了哪些认识?[学生小结]:略。作业:1.略 2.每人填写一份对环保及抽烟的认识表。第四节 燃烧与缓慢氧化 教案(2)【教学目的】1.了解燃烧、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2.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以及它们与燃烧的区别和联系。3.进一步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观点。【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实验准备】演示实验:见课本〔实验l—10〕(也可利用补充实验)。补充实验: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图: 说明:操作步骤(1)将A口封住,不通空气(或氧气)只加热木炭。(2)将A口打开,只通空气(或氧气)不加热木炭。(3)将A口打开,又通空气(或氧气)又加热木炭。2.白磷由缓慢氧化而自燃示意图: 说明:将少量(绿豆粒大小)白磷溶在少量二硫化碳里用滤纸吸净。再用镊子夹持滤纸,在空气中二硫化碳很快挥发,白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由于缓慢氧化释放出的热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40 ℃)引起白磷自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投影)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口答(1)指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板演(2)写出图中编号①—⑤的仪器名称: (小结)结合作业讲评。解这类题要求叙述简练、语言准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出错误时,最好用不应……或没有……。改正错误时最好用应……。如: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略向下……。或试管口不应略向上倾斜,应略向下倾斜。引入新课(说明)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做实验录制,也可以节选电影、电视、科教片中有关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片断。也可以让同学讨论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发生条件和现象。做课本〔实验1?0〕补充实验1、2后,再进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着火点等概念的讲解并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小结。也可以按以下边演示实验边进行总结的方法进行。讲授新课一、燃烧〔实验〕〔补充实验1〕(观察)不通空气(或氧气)只加热,木炭不着火,石灰水不浑浊。只通空气(或氧气)不加热,木炭不着火,石灰水不浑浊。又通空气(或氧气)又加热,木炭着火,石灰水变浑浊。(讨论)燃烧,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二、爆炸(提问)什么是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并跟燃烧进行对比。(小结)介绍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报警方法。三、缓慢氧化与自燃(实验)〔补充实验2〕(观察)白磷自燃的过程和现象(板演)白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讨论)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小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它们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由于反应的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达到着火点、能否发光放热是有所区别的。(阅读)课本第18?0页划出概念和记忆要点。(练习)课本第21页习题1、2、3板演4本节小结l.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了解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布置作业复习课本第1?1页参考本章小结的知识脉络。【板书设计】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一、燃烧1.燃烧:课本第18页2..着火点:课本第19页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本第19页二、爆炸1.爆炸:课本第19页2.爆炸的条件:课本第19页三、缓慢氧化与自燃:1.缓慢氧化:课本第20页2.自燃:课本第20页 结论:白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四、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条件不同,放出的热量、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否达到着火点,反应的现象不同。]原子 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原子、分子的相互关系,能用分子、原子观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2.了解原子的构成。记住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概念的形成。难点: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第一课时 原子的概念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复习分子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并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我们知道分子是很小的,那么,分子还能再分吗?〔讲解〕我们曾学习了氢气+氧气 水的反应,在这个反应里就是氢分子与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水分子。由此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它的构成要发生变化。〔设问〕分子的构成怎样变化呢?〔讲解〕以红色的氧化汞粉未受热分解生成银白色的汞和氧气为例。氧比汞是由许多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当它受热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为更小的氧粒子和汞粒子,这些粒子重新组合,即每两个氧粒子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粒子组合成了大量的氧分子,并聚积成氧气;而大量的汞粒子则重新聚积在一起组合成金属汞。氧化汞分子的摲谨与摵蝾的示意图(见课本)。〔设问〕从上面的形象图示来看,在上述化学变化中,氧粒子、汞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了吗?若未变,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讲解〕显然在上述化学变化中,这些粒子的种类、数目均未发生变化,反应前的氧粒子、汞粒子与反应后的氧粒子、汞粒子在种类、数目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发生了这些粒子间的重新组合,组合的结果是使氧化汞变成了金属汞和氧气。〔结论〕我们将上述反应中的氧粒子、汞粒子叫做氧原子、汞原子。〔板书〕一、原子: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提问〕原子有哪些基本性质呢?〔阅读〕阅读本节教材的相关段落。〔板书〕2.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体积质量都很小(2)原子也在不停的运动。〔简述〕教材中的图说明原子的真实性。〔提问与小结〕原子与分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在构成物质上有何异同。〔讲解〕一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水等,这些分子则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和稀有气体等。〔课堂练习〕略。〔评讲〕指出错误,给出正确答案。〔作业〕1.回忆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原子后的练习题教案说明本节课可对比分子的概念,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好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原子。讲解时,应重视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形象图示。若条件许可,最好采用投影仪(或磁性黑板),用硬币或小圆纸片代替原子,即可很好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情况。通过讲解分子的摲谨和原子的摵蝾,得出原子的概念,并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如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对有关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学习(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能加深理解。第二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水、酒精、氦的组成。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引入新课〕原子能不能再分呢?〔讲解〕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却不可再分。如果用其他方法,原子能不能再分呢?事实证明,原子在其他条件下仍是可分的。〔设问〕原子可分成什么粒子?即构成原子的粒子是什么?〔板书〕二、构成原子的粒子〔讲解〕原子构成发现的简单过程。近代原子学说创立于19世纪初,直到19世纪末,近百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历史发展到1897年,美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带电的原子中居然含有带负电的更小粒子——电子时,原子不可分的神秘面纱开始揭去。原子呈电中性,而原子中的电子却带负电,原子中必然还有带正电的粒子,而且电子所带的负电量必等于那种带正电粒子所带的正电量,沿此思路,1911年,美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一步提出了原子构成的核型学说(或撔行窍凳綌原子模型),认为原子的构成就象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等量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且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的圆周运动,卢瑟福还大胆预言了原子核仍是可分的。此预言,于1932年被他的学生,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用实验证明,原子核中还有更小的粒子——不带电的中子(此发现被称为核物理及其应用历史上的一块闪光的里程碑。可简单介绍一下中子的特性及应用)。正是由于中子的发现,围绕核物理学中的原子核的组成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板书〕〔设问〕由于原子呈电中性,那么,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板书〕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 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讲解〕同种原子所带的核电荷数相等,不同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等。让同学看课本表几种原子的构成,老师对照此表讲解,同时在表中增加摵说绾墒龟一栏。〔阅读〕请看课本摫砑钢衷�拥闹柿繑及下面一段课文至完。阅读时注意思考: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什么?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是同一个概念吗?二者有何异?〔板书〕相对原子质量1.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质量的1/12(约1.66?0-27 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个相对质量。〔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突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并以实例计算,学生便易于接受,进而说明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课堂练习〕1.根据教材表中,氢、碳、氧、铁四种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列式分别算其相应的相对原子质量,并将计算结果与书后的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进行对比。2.本节部分习题。〔评讲〕指正学生做题的错误,强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代小结。〔作业〕1.本节习题2.小结原子构成中的三粒子及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记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案说明本节课内容属了解内容,但要上好它很不易,因为本节内容不仅枯燥且有许多词句的表述是学生从未接触过,是陌生的。故此教案中,加入了有关认识原子构成的化学史实。讲解时可按照发现电子、原子核、中子与质子的时间顺序讲,并以粒子是否带电这条线索去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还可适当地穿插一些有关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分子 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学过程师:前面已经学过氧气的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物质能够发生这些化学变化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初中只讲初步)。物质的内部结构如何?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例如,滔滔不绝的流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还是由分到最后不能再分的水的粒子构成的?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证明,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中有一种叫分子。水、氧气、二氧化碳、酒精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什么样的粒子呢?【板书】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1)体积小师:以水为例,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按20滴水的体积是1mL计算)里大约有1.67?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日夜夜不停地数下去,要3万年才能数完。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板书】(2)质量小师:仍然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0-26 kg。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课本上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的照片就有力地证明这一点。(组织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板书】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学生实验】在一只小烧杯里放入半烧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水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并告诉学生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师:实验现象是什么?生:品红慢慢扩散,水逐渐变红。师:水变红,因为构成品红的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同学们遇到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分子运动的实例。)【板书】3.分子间有间隔师:在1体积大豆中加入1体积小米,会不会得到两体积的两者混合物?生:不会,因为小米可以进入豆和豆之间的空隙内,所得体积小于两体积。师:分子间也有空隙(即间隔)吗?【演示】把1体积(100 mL)水和1体积(100 mL)酒精充分混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液体混合后的体积变化)。师:体积有没有变化?生: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不等于200 mL,而少于200 mL,说明分子和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http://www.wsbedu.com/chu/hua/chuhuaj.html,吵纯弊自己裤渗去找下吧升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给点提示不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想问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