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哈姆雷特》
2、《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2、《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展开全部
哈姆雷特
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
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他在英国出版的诗集《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国内一般翻译为《吉檀迦利》, gitanjali,孟加拉文原意为“献给神的赞歌”)。
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
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他在英国出版的诗集《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国内一般翻译为《吉檀迦利》, gitanjali,孟加拉文原意为“献给神的赞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哈姆莱特最著名的独白,出现在第三幕第一场,反映了他在重压之下的烦恼与失望、苦闷与彷徨。原文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有不同的译本。其中当推朱生豪先生的最为经典,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其他的翻译还有:曹未风译“生存还是不生存:就是这个问题”等。
向来对“To be, or not to be”的争议较大,有不同的翻译,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生存还是死亡”、“活着还是不活”、“反抗还是不反抗”、“采取行动还是不采取行动”、“自杀还是不自杀”等等。
2.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
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他在英国出版的诗集《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国内一般翻译为《吉檀迦利》, gitanjali,孟加拉文原意为“献给神的赞歌”) 。
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哈姆莱特最著名的独白,出现在第三幕第一场,反映了他在重压之下的烦恼与失望、苦闷与彷徨。原文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有不同的译本。其中当推朱生豪先生的最为经典,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其他的翻译还有:曹未风译“生存还是不生存:就是这个问题”等。
向来对“To be, or not to be”的争议较大,有不同的翻译,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生存还是死亡”、“活着还是不活”、“反抗还是不反抗”、“采取行动还是不采取行动”、“自杀还是不自杀”等等。
2.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
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他在英国出版的诗集《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国内一般翻译为《吉檀迦利》, gitanjali,孟加拉文原意为“献给神的赞歌”) 。
参考资料: www.zhidao.baidu.com/question/14678741.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生存还是死亡(To be or not to be)出自《哈姆雷特》/泰戈尔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诗集《吉檀迦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