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哪些食材不可搭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以讹传讹的传言似是而非,通常都会用貌似科学的理由,或引用古籍中的只言片语,来让大家深信不疑。不过,谬论终究经不起实践与科学的推敲。
1.土豆烧牛肉
相克“理由”: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专家评判:该说法不可信!
正常情况下,进食后所有的食物成分不分先后都会在胃的收缩、研磨之下,与胃液搅拌混合形成食糜,然后被逐步推进至肠。若食物成分完全是糖类,则胃排空需要2小时,蛋白质类需要3~4小时,脂肪需5~6小时;而混合性食物需4~5小时。土豆烧牛肉只不过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混合物,就跟我们一顿饭里,吃了米饭又吃了蔬菜、鱼肉一样,属于混合性食物,需一定时间排空,而这都在我们胃的正常工作能力范围内,并不会如上所说影响胃肠吸收。
2.吃肉时喝茶
相克“理由”:产生有毒致癌物
——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质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专家评判:该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影响微乎其微。
吃完肉食、海味等高蛋白质食物后,人们往往习惯于餐后立即饮茶,以帮助“去味”和“消化”。茶叶中所含的鞣酸的确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不利于蛋白质的吸收。但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甚至能抗癌的物质),鞣酸的量是较少的,能在茶水中泡出的鞣酸就更少了,和人体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相比,这些鞣酸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对于游牧民族来讲,吃肉喝茶是传统习惯,西藏、内蒙牧区的牧民,以酥油茶、奶茶作为饮料,真正是“不可一日无茶”。而他们却并没有发生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
如果胃肠消化功能的确很弱,有些人也确实有不适的情况出现,则可以考虑在饭后1~2小时再饮茶。
3.黄豆炖猪肉
相克“理由”:影响营养素的利用
——黄豆中植酸含量很高,其中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
专家评判:这种说法可信度为零。
含有植酸的食物可不止黄豆一种,我们日常吃的面粉、大米中也含有植酸,是不是米饭和猪肉不能一起吃呢?而且鱼、虾及其他肉类也富含蛋白质,黄豆本身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为何单说黄豆不能和猪肉同吃?况且从营养学的角度上看,蛋白质物种越远的,搭配后的营养价值越高,猪肉和黄豆搭配恰好符合这一原则。
4.豆浆煮鸡蛋
相克“理由”:妨碍营养吸收
——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结合,从而失去二者应有的营养价值。
专家评判:煮10分钟就没问题。
生豆浆中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确实会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然而,这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在100℃加热9分钟,可以破坏85%以上。因此,只要将豆浆煮10分钟后,再打入鸡蛋就没问题了。
5.茶叶煮鸡蛋
相克“理由”:刺激肠胃,不利吸收
——茶叶中的酸性物质与鸡蛋中的铁结合,会刺激胃,且不利于消化吸收。
专家评判:这种说法是对营养学的一知半解。
茶叶中的单宁类物质的确可以和铁等多种矿物质结合,妨碍微量元素吸收,它也会和蛋白质结合,从而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但是,煮茶叶蛋并不会带来鸡蛋中铁的浪费。其实鸡蛋本来就不是补铁的食物,肉类才是。鸡蛋中的铁吸收率只有3%,是因为鸡蛋黄中的高磷蛋白妨碍铁吸收,和茶叶无关。
6.蒜与葱
相克“理由”:刺激性太强
——两者都是强烈刺激肠道的食物,同食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专家评判:该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仅限于生吃的时候。
这两种调味蔬菜均有强烈的刺激性,但这仅限于生吃的时候。在加热之后,其中的强烈刺激性二硫化物被分解,产生甜味物质,没有刺激性。因此,如果胃肠虚弱,对辣味的葱蒜不适应,应当避免一次食用过多或吃多种辣味食物。然而,两者一起加热烹调,用作炒菜时的调味品,是完全无需担心的。
7.青椒炒猪肝
相克“理由”:破坏微量元素
——青椒含维生素C丰富,猪肝含有较多的铜、铁、锌等金属微量元素。维生素C遇到金属离子,则加速氧化,会使维生素C和金属微量元素都遭到破坏。
专家评判:二者是亲密伙伴。
维生素C是因其抗氧化作用而著名的,与铁可以说是一对亲密伙伴。维生素C能够使食物中的三价铁转变成二价铁,还能螯合铁,使之形成小分子的可溶性铁螯合物,从而促进铁的吸收。而关于维生素C对铜、锌吸收的影响,目前的研究都是在非生理性、大剂量补充的情况下进行的,并未曾在人体得到验证。所以不必在意青椒中维生素C对铜、铁、锌的影响。
8.南瓜与羊肉
相克“理由”:难以消化
——中医古籍记载,南瓜与羊肉同食难以消化,会导致胸闷腹胀等症状。
专家评判:老祖宗说的也不一定对。
此说法来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南瓜不可与羊肉同食。令人气壅”。理由是南瓜补中益气,羊肉大热补虚,两补同进,会导致胸闷腹胀等症状。这其实没有什么道理。羊肉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南瓜的营养成分较全面,尤其胡萝卜素含量高,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所以吃起来又香又甜。
近代营养学和医学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病变,提高人体免疫力。南瓜加羊肉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搭配,南方有一道“粉蒸羊肉”,将南瓜挖空做成容器,放入羊肉、米粉及佐料,上笼蒸熟,营养美味,特别可口。
9.狗肉加大蒜
相克“理由”:引起中毒
——狗肉和大蒜同食可以引起中毒,饮用人奶或豆豉汁可解其毒。
专家评判:实践证明,食之无害。
《本草纲目》里的确有“狗肉与蒜食,损人”的说法。但是蒜茸狗肉是很常见的一道朝鲜菜,狗肉和大蒜也被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地人们经常搭配,吃者甚众,从未听说有什么不良后果。有些地方还有“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的说法。
10.栗子和牛肉
相克“理由”:消化不良
——牛肉和板栗子混在一起吃,易出现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
专家评判:不但不相克,还可强身健体。
板栗属于坚果类,淀粉含量很高,并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难以消化。同时还富含膳食纤维,营养保健价值很高。在冬季,板栗和牛肉一起炖着吃,对那些肾虚、脾胃功能较弱的人非常适合,健康人吃更能强身健体。不过食用时一定要控制好量,比如进食牛肉每次不要超过2两,栗子六七粒即可。
11.鸡肉加芝麻
相克“理由”:中毒
——鸡肉与芝麻相克,同食量大可能死亡。
专家评判:纯属无稽之谈。
说鸡肉和芝麻同食会中毒是非常荒谬的。鸡肉中所含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此外,还含有饱和以及不饱和脂肪酸。芝麻中含有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含有维生素E和丰富的钙,两者在一起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更不会导致死亡。
中餐里著名的“芝麻鸡里脊”、“鸡肉芝麻条”和“怪味鸡”都是这两种原料很好的结合实例。我国南方很多地方产妇“坐月子”时有吃麻油鸡的传统,被当成是产妇恢复体力的最佳调养品。
12.人参与萝卜
相克“理由”:功能相悖
——人参的补益作用强,萝卜有顺气之功效,人参补气,萝卜消气,两者功能相悖。
专家评判:此“气”非彼“气”。
服人参忌食萝卜,不仅是民间传统,而且在一些古代、近代的中药书中也如此说。其根据是人参补气而萝卜消气,二者同食会消解人参的补益功效。不过,人参所补的是人体中的元气,元气在中医中则是指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功能;萝卜消气,这里的气是指胃肠消化不良所产生的胀气。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萝卜中含丰富的淀粉酶,具有助消化和消除胃肠胀气的功能。同时服人参、吃萝卜应该没有禁忌。
13.合炒红白萝卜
相克“理由”:维生素C被破坏
——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红萝卜中却含有一种酶,它会大大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
专家评判: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其实大多数食物中都含有各种各样的“酶”,它们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但是,由于酶非常怕热,所以在炒菜过程中,它们已经失去活性了,又怎么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呢?实际上,大部分蔬菜当中都含有破坏维生素C的氧化酶类,但在加热烹调过程中,这些怕热的酶会失活,不会引起维生素C的严重损失。同理,有些人说黄瓜因为含有这种酶而不能与西红柿、辣椒、柑橘等同吃,也是没有道理的。
14.牛奶兑果汁
相克“理由”:腹胀、腹痛、腹泻
——把牛奶和果汁兑在一起喝,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先与果汁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块,影响消化吸收,而且还会使人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专家评判:不足为虑。
牛奶蛋白质遇酸沉淀是很正常的事情。胃酸比橘子汁可要酸得多,如果遇酸沉淀就不吸收,牛奶岂不是没有被吸收的希望了?
虽然上面那些“食物相克”似是而非,但某些食物搭配在一起后,确实会在身体吸收代谢过程中出现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因此,下面这些食物之间的搭配还是应该尽量避免。
1.白酒与汽水同饮
相克理由:增加器官损害
——白酒、汽水同饮后,会使酒精很快在全身挥发,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胃、肠、肝、肾等器官有严重危害,对心脑血管也有损害。
专家评判:该说法可信,确有道理。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经常将白酒和碳酸饮料(包括汽水、可乐、雪碧等)掺和在一起饮用,对健康是有害的。白酒一般都含有较高的酒精,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酒和汽水在人体内掺和以后,会使酒精很快散布到人的全身,并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它会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并影响消化酶的产生。患有肠胃病的人如饮酒后又大量喝带气的饮料,有可能造成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海鲜和啤酒
相克理由:易诱发痛风
——吃海鲜的时候喝啤酒,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以致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
专家评判:此说有科学依据,应该遵从。
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海鱼、鲜虾、贝类等海产品都含有丰富的嘌呤,进食过量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的发生。啤酒本身嘌呤含量并不高,但它含有较多的鸟苷酸,代谢后会产生嘌呤。同时,啤酒中的酒精在体内会代谢成乳酸,可以抑制尿酸由肾脏排泄,因此喝啤酒会使痛风的发病危险增加。研究表明,每天喝啤酒两听(约500毫升)以上的人,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吃海鲜如果想喝点酒除腥助兴,可以适当喝点白葡萄酒佐餐,可将海鲜的美味提得更高。
3.熬粥放碱
相克理由:碱会破坏维生素
——做粥用的大米、小米、高粱等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维生素B1、B2、尼克酸和维生素C在酸性中很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很容易被分解。
专家评判:该说法确有科学依据。
煮粥时加碱,煮出来的粥比较黏稠,口感更好。这是因为碱可以破坏淀粉粒的蛋白膜,使淀粉全部释放出来。但与此同时,米中一些惧碱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会被破坏,而米面等谷物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维生素的缺乏。所以为了保护维生素中的B族维生素,煮粥时不要放碱。
4.喝浓茶解酒
相克“理由”:反而加重醉酒
——有些朋友在醉酒后,饮用大量的浓茶,试图解酒。殊不知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与酒精结合后,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不但起不到解酒的作用,反而会加重醉酒的痛苦。
专家评判:要淡茶,不要浓茶。
茶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可以促使血液中的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减轻和消除酒精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酒精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因而饮茶可以起到解酒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好不要喝浓茶。所以,茶能醒酒是肯定的,但需注意茶水的浓淡。
编后:食物相克是中华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食疗保健养生实践和生活经验总结。但是这些经验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讹传讹,现代又被一些媒体无限放大,以致大家连吃饭都瞻前顾后、战战兢兢。其实,吃得“杂一点,全一点”才是大家应该遵循的膳食原则,对所谓的食物相克倒不必太过在意。
1.土豆烧牛肉
相克“理由”: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专家评判:该说法不可信!
正常情况下,进食后所有的食物成分不分先后都会在胃的收缩、研磨之下,与胃液搅拌混合形成食糜,然后被逐步推进至肠。若食物成分完全是糖类,则胃排空需要2小时,蛋白质类需要3~4小时,脂肪需5~6小时;而混合性食物需4~5小时。土豆烧牛肉只不过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混合物,就跟我们一顿饭里,吃了米饭又吃了蔬菜、鱼肉一样,属于混合性食物,需一定时间排空,而这都在我们胃的正常工作能力范围内,并不会如上所说影响胃肠吸收。
2.吃肉时喝茶
相克“理由”:产生有毒致癌物
——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质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专家评判:该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影响微乎其微。
吃完肉食、海味等高蛋白质食物后,人们往往习惯于餐后立即饮茶,以帮助“去味”和“消化”。茶叶中所含的鞣酸的确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不利于蛋白质的吸收。但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甚至能抗癌的物质),鞣酸的量是较少的,能在茶水中泡出的鞣酸就更少了,和人体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相比,这些鞣酸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对于游牧民族来讲,吃肉喝茶是传统习惯,西藏、内蒙牧区的牧民,以酥油茶、奶茶作为饮料,真正是“不可一日无茶”。而他们却并没有发生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
如果胃肠消化功能的确很弱,有些人也确实有不适的情况出现,则可以考虑在饭后1~2小时再饮茶。
3.黄豆炖猪肉
相克“理由”:影响营养素的利用
——黄豆中植酸含量很高,其中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
专家评判:这种说法可信度为零。
含有植酸的食物可不止黄豆一种,我们日常吃的面粉、大米中也含有植酸,是不是米饭和猪肉不能一起吃呢?而且鱼、虾及其他肉类也富含蛋白质,黄豆本身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为何单说黄豆不能和猪肉同吃?况且从营养学的角度上看,蛋白质物种越远的,搭配后的营养价值越高,猪肉和黄豆搭配恰好符合这一原则。
4.豆浆煮鸡蛋
相克“理由”:妨碍营养吸收
——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结合,从而失去二者应有的营养价值。
专家评判:煮10分钟就没问题。
生豆浆中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确实会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然而,这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在100℃加热9分钟,可以破坏85%以上。因此,只要将豆浆煮10分钟后,再打入鸡蛋就没问题了。
5.茶叶煮鸡蛋
相克“理由”:刺激肠胃,不利吸收
——茶叶中的酸性物质与鸡蛋中的铁结合,会刺激胃,且不利于消化吸收。
专家评判:这种说法是对营养学的一知半解。
茶叶中的单宁类物质的确可以和铁等多种矿物质结合,妨碍微量元素吸收,它也会和蛋白质结合,从而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但是,煮茶叶蛋并不会带来鸡蛋中铁的浪费。其实鸡蛋本来就不是补铁的食物,肉类才是。鸡蛋中的铁吸收率只有3%,是因为鸡蛋黄中的高磷蛋白妨碍铁吸收,和茶叶无关。
6.蒜与葱
相克“理由”:刺激性太强
——两者都是强烈刺激肠道的食物,同食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专家评判:该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仅限于生吃的时候。
这两种调味蔬菜均有强烈的刺激性,但这仅限于生吃的时候。在加热之后,其中的强烈刺激性二硫化物被分解,产生甜味物质,没有刺激性。因此,如果胃肠虚弱,对辣味的葱蒜不适应,应当避免一次食用过多或吃多种辣味食物。然而,两者一起加热烹调,用作炒菜时的调味品,是完全无需担心的。
7.青椒炒猪肝
相克“理由”:破坏微量元素
——青椒含维生素C丰富,猪肝含有较多的铜、铁、锌等金属微量元素。维生素C遇到金属离子,则加速氧化,会使维生素C和金属微量元素都遭到破坏。
专家评判:二者是亲密伙伴。
维生素C是因其抗氧化作用而著名的,与铁可以说是一对亲密伙伴。维生素C能够使食物中的三价铁转变成二价铁,还能螯合铁,使之形成小分子的可溶性铁螯合物,从而促进铁的吸收。而关于维生素C对铜、锌吸收的影响,目前的研究都是在非生理性、大剂量补充的情况下进行的,并未曾在人体得到验证。所以不必在意青椒中维生素C对铜、铁、锌的影响。
8.南瓜与羊肉
相克“理由”:难以消化
——中医古籍记载,南瓜与羊肉同食难以消化,会导致胸闷腹胀等症状。
专家评判:老祖宗说的也不一定对。
此说法来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南瓜不可与羊肉同食。令人气壅”。理由是南瓜补中益气,羊肉大热补虚,两补同进,会导致胸闷腹胀等症状。这其实没有什么道理。羊肉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南瓜的营养成分较全面,尤其胡萝卜素含量高,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所以吃起来又香又甜。
近代营养学和医学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病变,提高人体免疫力。南瓜加羊肉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搭配,南方有一道“粉蒸羊肉”,将南瓜挖空做成容器,放入羊肉、米粉及佐料,上笼蒸熟,营养美味,特别可口。
9.狗肉加大蒜
相克“理由”:引起中毒
——狗肉和大蒜同食可以引起中毒,饮用人奶或豆豉汁可解其毒。
专家评判:实践证明,食之无害。
《本草纲目》里的确有“狗肉与蒜食,损人”的说法。但是蒜茸狗肉是很常见的一道朝鲜菜,狗肉和大蒜也被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等地人们经常搭配,吃者甚众,从未听说有什么不良后果。有些地方还有“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半”的说法。
10.栗子和牛肉
相克“理由”:消化不良
——牛肉和板栗子混在一起吃,易出现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
专家评判:不但不相克,还可强身健体。
板栗属于坚果类,淀粉含量很高,并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难以消化。同时还富含膳食纤维,营养保健价值很高。在冬季,板栗和牛肉一起炖着吃,对那些肾虚、脾胃功能较弱的人非常适合,健康人吃更能强身健体。不过食用时一定要控制好量,比如进食牛肉每次不要超过2两,栗子六七粒即可。
11.鸡肉加芝麻
相克“理由”:中毒
——鸡肉与芝麻相克,同食量大可能死亡。
专家评判:纯属无稽之谈。
说鸡肉和芝麻同食会中毒是非常荒谬的。鸡肉中所含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此外,还含有饱和以及不饱和脂肪酸。芝麻中含有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含有维生素E和丰富的钙,两者在一起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更不会导致死亡。
中餐里著名的“芝麻鸡里脊”、“鸡肉芝麻条”和“怪味鸡”都是这两种原料很好的结合实例。我国南方很多地方产妇“坐月子”时有吃麻油鸡的传统,被当成是产妇恢复体力的最佳调养品。
12.人参与萝卜
相克“理由”:功能相悖
——人参的补益作用强,萝卜有顺气之功效,人参补气,萝卜消气,两者功能相悖。
专家评判:此“气”非彼“气”。
服人参忌食萝卜,不仅是民间传统,而且在一些古代、近代的中药书中也如此说。其根据是人参补气而萝卜消气,二者同食会消解人参的补益功效。不过,人参所补的是人体中的元气,元气在中医中则是指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功能;萝卜消气,这里的气是指胃肠消化不良所产生的胀气。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萝卜中含丰富的淀粉酶,具有助消化和消除胃肠胀气的功能。同时服人参、吃萝卜应该没有禁忌。
13.合炒红白萝卜
相克“理由”:维生素C被破坏
——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红萝卜中却含有一种酶,它会大大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
专家评判: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其实大多数食物中都含有各种各样的“酶”,它们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但是,由于酶非常怕热,所以在炒菜过程中,它们已经失去活性了,又怎么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呢?实际上,大部分蔬菜当中都含有破坏维生素C的氧化酶类,但在加热烹调过程中,这些怕热的酶会失活,不会引起维生素C的严重损失。同理,有些人说黄瓜因为含有这种酶而不能与西红柿、辣椒、柑橘等同吃,也是没有道理的。
14.牛奶兑果汁
相克“理由”:腹胀、腹痛、腹泻
——把牛奶和果汁兑在一起喝,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先与果汁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块,影响消化吸收,而且还会使人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专家评判:不足为虑。
牛奶蛋白质遇酸沉淀是很正常的事情。胃酸比橘子汁可要酸得多,如果遇酸沉淀就不吸收,牛奶岂不是没有被吸收的希望了?
虽然上面那些“食物相克”似是而非,但某些食物搭配在一起后,确实会在身体吸收代谢过程中出现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因此,下面这些食物之间的搭配还是应该尽量避免。
1.白酒与汽水同饮
相克理由:增加器官损害
——白酒、汽水同饮后,会使酒精很快在全身挥发,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胃、肠、肝、肾等器官有严重危害,对心脑血管也有损害。
专家评判:该说法可信,确有道理。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经常将白酒和碳酸饮料(包括汽水、可乐、雪碧等)掺和在一起饮用,对健康是有害的。白酒一般都含有较高的酒精,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酒和汽水在人体内掺和以后,会使酒精很快散布到人的全身,并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它会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并影响消化酶的产生。患有肠胃病的人如饮酒后又大量喝带气的饮料,有可能造成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2.海鲜和啤酒
相克理由:易诱发痛风
——吃海鲜的时候喝啤酒,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以致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
专家评判:此说有科学依据,应该遵从。
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海鱼、鲜虾、贝类等海产品都含有丰富的嘌呤,进食过量容易引起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的发生。啤酒本身嘌呤含量并不高,但它含有较多的鸟苷酸,代谢后会产生嘌呤。同时,啤酒中的酒精在体内会代谢成乳酸,可以抑制尿酸由肾脏排泄,因此喝啤酒会使痛风的发病危险增加。研究表明,每天喝啤酒两听(约500毫升)以上的人,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吃海鲜如果想喝点酒除腥助兴,可以适当喝点白葡萄酒佐餐,可将海鲜的美味提得更高。
3.熬粥放碱
相克理由:碱会破坏维生素
——做粥用的大米、小米、高粱等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维生素B1、B2、尼克酸和维生素C在酸性中很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很容易被分解。
专家评判:该说法确有科学依据。
煮粥时加碱,煮出来的粥比较黏稠,口感更好。这是因为碱可以破坏淀粉粒的蛋白膜,使淀粉全部释放出来。但与此同时,米中一些惧碱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会被破坏,而米面等谷物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维生素的缺乏。所以为了保护维生素中的B族维生素,煮粥时不要放碱。
4.喝浓茶解酒
相克“理由”:反而加重醉酒
——有些朋友在醉酒后,饮用大量的浓茶,试图解酒。殊不知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与酒精结合后,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不但起不到解酒的作用,反而会加重醉酒的痛苦。
专家评判:要淡茶,不要浓茶。
茶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可以促使血液中的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减轻和消除酒精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能促进酒精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因而饮茶可以起到解酒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好不要喝浓茶。所以,茶能醒酒是肯定的,但需注意茶水的浓淡。
编后:食物相克是中华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食疗保健养生实践和生活经验总结。但是这些经验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讹传讹,现代又被一些媒体无限放大,以致大家连吃饭都瞻前顾后、战战兢兢。其实,吃得“杂一点,全一点”才是大家应该遵循的膳食原则,对所谓的食物相克倒不必太过在意。
参考资料: http://bbs.39.net/ss/topic/1003306.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