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2011-02-12
展开全部
一) 访谈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访谈是指基于某人、某事或某一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特点
(1)访者有强烈的目的性: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
(2)被访者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3)文本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4)问题具备对社会的敏锐性、思维的多角度和报道新闻、制造新闻的力度。
(5)有感而问,有问而悟。
3.成功访谈应该达到的要求:
(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要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①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②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背景知识要比较充足,在访谈过程中才能左右逢源。
③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 2 ) 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整个进程中,都要注意访谈的各个方面。掌握好访谈的各个细节,要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4)选题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较好地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二是体现和强调现场感。
二. 阅读方法
1.弄清访者和被访者的身份
2.摸清访谈的主要话题
3.把握访者问话的目的和被访者回答的角度
4.体会访谈内容的社会意义
(二) 调查报告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目的是挖掘幕后的故事,帮助读者了解复杂世界的种种变化。
2.分类
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3.特点: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4. 调查报告的写作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面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方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蹲点调查、现场察访、资料搜集等。
二. 阅读方法
1. 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
2. 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的观点是在叙述中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3. 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要紧紧依据考试大纲来操作。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的,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分析,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三)新闻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 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专指消息。
(注:这里所谈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
3、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往往包含以下三项(或其中任两项):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是对新闻内容的详细叙述,或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等等。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 阅读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内容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深度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阅读把握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时评除外),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梳理文章的脉络、顺序,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目的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内容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特点,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层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四)消息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具体,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作
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二. 阅读方法
除遵循上面所谈的广义的新闻的阅读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并把握标题和导语。
2. 依靠关键语句捕捉主要信息。
3. 重点体会消息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五) 通讯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是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二. 阅读方法
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所以,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法,此略。
(六)特写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
2.特点
(1)生动而集中持再现场景(场面)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 种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4.写作要求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抓住人物和事件的显著特点。
(3)抓住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件的动态、动势。
(4)抓住有感性色彩的东西,让情融于事中。
(5)抓住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6)运用较多的描写手法,把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板,更不能无边想象。
二. 阅读方法
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
(七)时评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是对时政和民生的关注,是公众参与社会的发言。属议论文范畴。
2. 特点
(1)一事一议,观点明确
(2)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3)立场鲜明,讲求时效
3. 时评的写作
(1)尊重事实,有的放矢;
(2)民主有序,和而不同;
(3)恪守理性,有理有节;
(4)积极稳妥,有责任感。
二. 阅读方法
1. 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
2. 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
3.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4. 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 考试说明解读 ※
1.《2007年考试大纲》和《山东省2007年考试说明》对于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的阅读属于实用文体阅读的范畴。2007年高考考纲和山东省考试说明明确表明,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
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
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
①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②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三是F层级的探究
①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②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对于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具体阐释
①分析综合,针对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文本来说,就是从现实的具体材料中,分析并整合其关键信息,抓住其价值所在;能把握其语言、结构、文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概括出其中心意思。思维的角度尽量扣住文体特征和“实用”特点。②鉴赏评价,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文本来说,就是基于背景条件下的深层把握。入手角度侧重于从文本 “现实”中感受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其价值和影响,发掘作品深层意义和艺术性。③《大纲》所说的“探究”,从文学类阅读文本和实用类阅读文本所罗列的考点上来理解,应是基于对“作品”和“文本”自身的探究,即围绕“作品”和“文本”内部方面,而不是游离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访谈是指基于某人、某事或某一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特点
(1)访者有强烈的目的性: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
(2)被访者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3)文本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4)问题具备对社会的敏锐性、思维的多角度和报道新闻、制造新闻的力度。
(5)有感而问,有问而悟。
3.成功访谈应该达到的要求:
(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要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①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②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背景知识要比较充足,在访谈过程中才能左右逢源。
③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 2 ) 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整个进程中,都要注意访谈的各个方面。掌握好访谈的各个细节,要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4)选题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较好地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二是体现和强调现场感。
二. 阅读方法
1.弄清访者和被访者的身份
2.摸清访谈的主要话题
3.把握访者问话的目的和被访者回答的角度
4.体会访谈内容的社会意义
(二) 调查报告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目的是挖掘幕后的故事,帮助读者了解复杂世界的种种变化。
2.分类
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3.特点: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4. 调查报告的写作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面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方法:开调查会、个别访问、蹲点调查、现场察访、资料搜集等。
二. 阅读方法
1. 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解读分析方法一样。
2. 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的观点是在叙述中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3. 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要紧紧依据考试大纲来操作。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的,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分析,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三)新闻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 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专指消息。
(注:这里所谈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
3、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往往包含以下三项(或其中任两项):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是对新闻内容的详细叙述,或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等等。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 阅读方法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内容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深度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阅读把握一篇新闻的目的。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第一步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时评除外),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梳理文章的脉络、顺序,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目的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内容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特点,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层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四)消息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特点
(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具体,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作
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二. 阅读方法
除遵循上面所谈的广义的新闻的阅读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并把握标题和导语。
2. 依靠关键语句捕捉主要信息。
3. 重点体会消息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五) 通讯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
4.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是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二. 阅读方法
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所以,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法,此略。
(六)特写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
2.特点
(1)生动而集中持再现场景(场面)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 种类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4.写作要求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抓住人物和事件的显著特点。
(3)抓住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件的动态、动势。
(4)抓住有感性色彩的东西,让情融于事中。
(5)抓住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6)运用较多的描写手法,把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板,更不能无边想象。
二. 阅读方法
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
(七)时评
一.文体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是对时政和民生的关注,是公众参与社会的发言。属议论文范畴。
2. 特点
(1)一事一议,观点明确
(2)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3)立场鲜明,讲求时效
3. 时评的写作
(1)尊重事实,有的放矢;
(2)民主有序,和而不同;
(3)恪守理性,有理有节;
(4)积极稳妥,有责任感。
二. 阅读方法
1. 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
2. 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
3.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4. 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 考试说明解读 ※
1.《2007年考试大纲》和《山东省2007年考试说明》对于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的阅读属于实用文体阅读的范畴。2007年高考考纲和山东省考试说明明确表明,考查包含三个层级能力:
一是C层级的分析综合
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③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二是D层级的鉴赏评价
①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②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三是F层级的探究
①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②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对于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具体阐释
①分析综合,针对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文本来说,就是从现实的具体材料中,分析并整合其关键信息,抓住其价值所在;能把握其语言、结构、文体、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概括出其中心意思。思维的角度尽量扣住文体特征和“实用”特点。②鉴赏评价,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实用文本来说,就是基于背景条件下的深层把握。入手角度侧重于从文本 “现实”中感受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联系社会现实体会其价值和影响,发掘作品深层意义和艺术性。③《大纲》所说的“探究”,从文学类阅读文本和实用类阅读文本所罗列的考点上来理解,应是基于对“作品”和“文本”自身的探究,即围绕“作品”和“文本”内部方面,而不是游离
展开全部
调查报告参考格式
调查报告的结构
题目
前言(导言,引言,序言,背景和调查目的)
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4. 结果与讨论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调查报告的结构
题目
前言(导言,引言,序言,背景和调查目的)
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4. 结果与讨论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怎样写调查报告?
讲两个问题:
? 调查报告的写法
?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
Ⅰ 调查报告的写法,包括标题、署名、正文。篇幅:3500-5000字。
1.1 标 题: 三种写法。
① 标题是文章标题的写法(如:《西部企业生态立旗“一石三鸟”》,《某某市蔬菜的品种结构问题》,《兴“母亲水窖”工程 摆脱缺水窘境》)。
② 标题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某钢厂技术供应处实行经济责任制调查》,《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对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的调查》)。
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如:《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包头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
1.2 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
1.3 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 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
1.3.1 前 言:扼要说明 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1.3.2 调查报告的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Ⅱ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
题 目
姓 名
( 经济管理学院 2001级 经济学专业 )
前 言
一、
1、
①
②
③
2、
3、
4、
二、
三、
结 语
调查报告参考格式
调查报告的结构
题目
前言(导言,引言,序言,背景和调查目的)
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4. 结果与讨论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讲两个问题:
? 调查报告的写法
?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
Ⅰ 调查报告的写法,包括标题、署名、正文。篇幅:3500-5000字。
1.1 标 题: 三种写法。
① 标题是文章标题的写法(如:《西部企业生态立旗“一石三鸟”》,《某某市蔬菜的品种结构问题》,《兴“母亲水窖”工程 摆脱缺水窘境》)。
② 标题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某钢厂技术供应处实行经济责任制调查》,《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对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问题的调查》)。
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如:《 振兴经济要靠科学技术——包头市依靠科技人员发展工业的调查》。)
1.2 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
1.3 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 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
1.3.1 前 言:扼要说明 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1.3.2 调查报告的主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Ⅱ 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
题 目
姓 名
( 经济管理学院 2001级 经济学专业 )
前 言
一、
1、
①
②
③
2、
3、
4、
二、
三、
结 语
调查报告参考格式
调查报告的结构
题目
前言(导言,引言,序言,背景和调查目的)
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4. 结果与讨论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调查报告参考格式
调查报告的结构
题目
前言(导言,引言,序言,背景和调查目的)
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4. 结果与讨论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调查报告的结构
题目
前言(导言,引言,序言,背景和调查目的)
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 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4. 结果与讨论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
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具体格式见文献综述中讲述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7348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呼和浩特草原之歌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哈尔滨冰雪奇缘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呼和浩特草原之歌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