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王妃该叫昭仪与夫人为什么?答案好的话追加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各个朝代称谓不一样的
王妃一般称“夫人”
不知道你的具体意思,以下是各朝代后宫嫔妃排序,看看吧
商朝: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
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
西汉: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加婕妤、婧娥、容华、充衣。元帝加昭仪、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
东汉:皇后、贵人、美人、彩女、宫人。
魏:皇后、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文帝加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加淑妃、昭华、修仪。
晋:皇后、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魏:皇后、左右昭仪、三夫人、三嫔、六嫔、世妇、御女。
南朝: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三职(美人、才人、良人)。
隋:皇后、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共120人。
唐: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宝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开元改四夫人为三夫人(惠妃、华妃、丽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
宋:皇后、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婕妤、美人、才人、国夫人、郡君(南宋郡君改夫人)、红霞帔、侍御。
元:皇后(皇后人数不止一个,一般三人,多可达五人)、妃
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
清:皇太极仿元制设五宫后妃:清宁宫皇后、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即孝庄文皇后)。以后各朝设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此十四人称为“主位”,得以在东西十二宫主一宫;贵人、常在、答应无定额,得以在某宫占据一室。
★☆★ 中国古代后妃制度 ★☆★
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出自周礼。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9)婕妤,视中二千石;
10)容华,视真二千石;
11)美人,视比二千石;
12)良人,视千石。
晋武帝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九嫔:
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九嫔以下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南朝宋初,武帝刘裕因袭晋制,仅省去才人、中才人。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省夫人,置贵妃,比相国,并进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是为三夫人;同时省修华、修容、修仪,置昭仪、昭华、昭容以代之,列于九嫔之内;又置中才人、充衣为散役。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容、修仪、才人、良人;次年省贵人,置贵姬为三夫人之一,又置昭华,增淑容、承徽、列荣。并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位次九嫔;美人、才人、良人为散位。
齐武帝建元元年(479年),采用晋制,以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三内官: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陈二朝与宋基本相近,梁武帝时定制: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仪、修华、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散位。太子东宫有良娣、保林二职。陈沿袭梁之制不改。
北魏太祖道武帝时始立皇后,余妾或称夫人,皆有品次。世祖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后庭渐多。高祖孝文帝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齐武成帝好内,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有:
1)昭仪,有左右二人,比丞相;
2)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3)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
4)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5)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6)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为散号。齐后主立二后,昭仪以下数目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
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寻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置有三夫人(后改三妃)、三弋(女字旁,下同)、六嫔、御媛、御婉等,各等详细情形:
1)三夫人:贵妃、长贵妃、德妃,位视三公,武帝建德二年(573年)改称三妃;
2)三弋:员额三人,位视三孤;
3)六嫔:员额六人(其中之一称昭化嫔),位视六卿;
4)御媛:位视大夫,其中上媛、中媛、下媛分别位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5)御婉:位视士,也分上中下三等,分别位视上士、中士、下士。
隋开皇二年著内官之式,略依《周礼》,省减其数。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一曰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二曰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三曰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四曰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五曰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六曰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独孤皇后在世时,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自嫔以下,置六十员。加又抑损服章,降其品秩。至独孤后死,始置贵人三员,增嫔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六尚以下皆分泰焉。
隋炀帝参详典故,自制嘉名,著之于令:
1)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2)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品正第二;
3)二十七世妇: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
4)八十一女御:宝林二十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
总共一百二十员,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
1)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
2)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3)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4)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曾改制,设置有:赞德二人以代夫人,秩正一品;宣仪四人以代九嫔,秩正二品;承闺五人以代美人,秩正四品;承旨五人以代才人,秩正五品;卫仙六人以代宝林,秩正六品;供奉八人以代御女,秩正七品;侍栉二十人以代采女,秩正八品;添置侍巾二十人,秩正九品。咸亨二年(671年)复旧。
王妃一般称“夫人”
不知道你的具体意思,以下是各朝代后宫嫔妃排序,看看吧
商朝: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
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
西汉: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加婕妤、婧娥、容华、充衣。元帝加昭仪、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
东汉:皇后、贵人、美人、彩女、宫人。
魏:皇后、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文帝加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加淑妃、昭华、修仪。
晋:皇后、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魏:皇后、左右昭仪、三夫人、三嫔、六嫔、世妇、御女。
南朝:皇后、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三职(美人、才人、良人)。
隋:皇后、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共120人。
唐: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宝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开元改四夫人为三夫人(惠妃、华妃、丽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
宋:皇后、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婕妤、美人、才人、国夫人、郡君(南宋郡君改夫人)、红霞帔、侍御。
元:皇后(皇后人数不止一个,一般三人,多可达五人)、妃
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
清:皇太极仿元制设五宫后妃:清宁宫皇后、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即孝庄文皇后)。以后各朝设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此十四人称为“主位”,得以在东西十二宫主一宫;贵人、常在、答应无定额,得以在某宫占据一室。
★☆★ 中国古代后妃制度 ★☆★
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出自周礼。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9)婕妤,视中二千石;
10)容华,视真二千石;
11)美人,视比二千石;
12)良人,视千石。
晋武帝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九嫔:
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九嫔以下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南朝宋初,武帝刘裕因袭晋制,仅省去才人、中才人。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省夫人,置贵妃,比相国,并进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是为三夫人;同时省修华、修容、修仪,置昭仪、昭华、昭容以代之,列于九嫔之内;又置中才人、充衣为散役。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容、修仪、才人、良人;次年省贵人,置贵姬为三夫人之一,又置昭华,增淑容、承徽、列荣。并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位次九嫔;美人、才人、良人为散位。
齐武帝建元元年(479年),采用晋制,以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三内官: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梁陈二朝与宋基本相近,梁武帝时定制: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仪、修华、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散位。太子东宫有良娣、保林二职。陈沿袭梁之制不改。
北魏太祖道武帝时始立皇后,余妾或称夫人,皆有品次。世祖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后庭渐多。高祖孝文帝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齐武成帝好内,颁布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又准汉制置有:
1)昭仪,有左右二人,比丞相;
2)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3)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
4)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5)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6)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为散号。齐后主立二后,昭仪以下数目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
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寻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置有三夫人(后改三妃)、三弋(女字旁,下同)、六嫔、御媛、御婉等,各等详细情形:
1)三夫人:贵妃、长贵妃、德妃,位视三公,武帝建德二年(573年)改称三妃;
2)三弋:员额三人,位视三孤;
3)六嫔:员额六人(其中之一称昭化嫔),位视六卿;
4)御媛:位视大夫,其中上媛、中媛、下媛分别位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5)御婉:位视士,也分上中下三等,分别位视上士、中士、下士。
隋开皇二年著内官之式,略依《周礼》,省减其数。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一曰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二曰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三曰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四曰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五曰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六曰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独孤皇后在世时,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自嫔以下,置六十员。加又抑损服章,降其品秩。至独孤后死,始置贵人三员,增嫔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六尚以下皆分泰焉。
隋炀帝参详典故,自制嘉名,著之于令:
1)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2)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品正第二;
3)二十七世妇: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
4)八十一女御:宝林二十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
总共一百二十员,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高祖武德初年,于皇后下设有:
1)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秩正一品;
2)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秩正二品;
3)婕妤(秩正三品)、美人(秩正四品)、才人(秩正五品)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
4)宝林(秩正六品)、御女(秩正七品)、采女(秩正八品)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曾改制,设置有:赞德二人以代夫人,秩正一品;宣仪四人以代九嫔,秩正二品;承闺五人以代美人,秩正四品;承旨五人以代才人,秩正五品;卫仙六人以代宝林,秩正六品;供奉八人以代御女,秩正七品;侍栉二十人以代采女,秩正八品;添置侍巾二十人,秩正九品。咸亨二年(671年)复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