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出处:《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翻译: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出处: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翻译: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引用: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读音:sāng má
扩展资料
古文引用:
1、《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翻译: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2、《寻陆鸿渐不遇》唐代: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翻译: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3、《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宋代:苏轼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翻译: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4、《初夏绝句》宋代:陆游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翻译: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1、桑树和麻。
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出处:《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翻译:所谓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出处: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翻译: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引用: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扩展资料:
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在诗中“桑麻”一词有出现过。
晋代 陶渊明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王闿运 《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坐看溪云忘岁月,笑扶鸠杖话桑麻。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桑:
是桑科,桑属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
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能力强。
麻:
麻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
其中麻、亚麻、罗布麻等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同棉相近,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黄麻、槿麻等韧皮纤维胞壁木质化,纤维短,只适宜纺制绳索和包装用麻袋等。
产地生境
该种原产中国中部和北部,现由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鲜、 日本、蒙古、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 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