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轻微的静脉曲张,如何使用物理疗法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静脉曲张就是静脉的异常扩张变得扭曲及肿大的一种症状,四十岁以上族群约有一半以上的罹病率。尤其女人,约2/3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这种变形且有时还相当疼痛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腿部,由于您的直立姿势对腿部静脉构成压力而造成的。静脉曲张通常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可能有孔静脉在重力及瓣膜失效的双重影响下,使供应组织的血大量减少,造成营养不良而皮肤溃疡。
[治法]:通经,活血化瘀,利湿
苍术15 牛膝15 泽泻12 鸡血藤25 黄柏10 防已12
川芎10 赤芍12 丹皮12 黄芪18 白术15 党参15 毛冬青15
[加减]:
(1)曲张位置红肿、疼痛明显,加乳香9 没药10
(2)流脓较多,加夏枯草15 薏苡仁18 败酱草18
(3)静脉曲张处出血,加三七末3 侧柏炭9
(4)下肢肿胀伴有热感,加猪苓12 益母草12 车前子12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病变范围仅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主要为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站立工作的人员,青春期就可以发病,但一般以中壮年发病率最高。据张培华等调查表明,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以此推算,我国正常人群中,发病人数在1亿人左右,如果其中5%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就是500万人左右。在欧洲和美国,发病率更高,为20-40%,约为1-1.5亿人有静脉曲张,每年需要做手术的有100万人,世界上大约有10亿人患有此病,比例非常大。
病因:
在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进入心脏的原因有4个:
1 依靠心脏在收缩时的唧筒作用。
2 包围下肢静脉肌肉群的收缩产生的挤压作用。
3 呼吸运动时胸腔的负压吸引作用。
4 静脉内瓣膜的单向开放功能使血液单向行进不倒流。
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于大隐静脉,亦有大小隐静脉同时发病的病例。,单纯小隐静脉的曲张比较少见。而深静脉因有包围的肌肉支持,所以不易发生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病人常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静脉壁缺陷,主要表现为静脉壁中层肌纤维、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缺乏,造成了静脉壁的强度减弱,由于血流淤滞使静脉压力增高,使静脉壁易于扩张,近端的静脉瓣膜产生闭锁不全,防止血液返流的保护机制遭到破坏,血液从近端静脉返流,逐渐破坏远端静脉瓣膜,血液淤积在静脉内,静脉逐渐增粗,迂曲扩张,造成静脉曲张。
同时,长时间的站立也是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重要因素。站立时,作用于下肢静脉壁的血柱变直,高度延长,使下肢静脉内的压力增大,又由于经常采取站立体位,下肢肌肉收缩机会减少,影像静脉回流,产生静脉曲张。所以下肢静脉曲张有自己的益发人群,比如外科医生、交通警察、营业员、人民教师等等。
此外,任何增加腹腔和盆腔压力的因素都可以使静脉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近而导致静脉曲张的发生。比如妊娠、盆腔肿瘤、腹水、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以使下肢静脉血流回流受阻,产生或加重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发生的部位与下肢浅静脉的解剖学差异也有明显的关系。大隐静脉主干静脉壁中层肌肉纤维比较发达,静脉壁周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支持,并且与筋膜相连,故很少发生静脉曲张。而其属支位于皮下浅层脂肪内,,周围缺少结缔组织,静脉管壁肌肉层胶薄,所以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病理生理:
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和倒流,造成下肢淤血,血液含氧量降低,毛细血管内皮间孔径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导致渗透性的粒子,尤其是纤维蛋白原的大量漏出,而此时静脉的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于是大量的纤维蛋白在毛细血管周围堆积成鞘,阻碍了毛细血管与周围正常组织间氧气和养分的交换,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营养性变化,抵抗力下降,皮肤出现湿疹、色素沉着,并且容易并发皮炎,淋巴管炎和经久不愈的溃疡。溃疡最常见于内踝附近,因该处位于低位,软组织少,又有2-3支机能不全机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因此营养障碍最严重。由小隐静脉曲张所致的溃疡则位于外踝附近。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因静脉外膜感受刺激,病人多有酸胀不适,酸痛,肢体有沉重感,容易疲劳乏力,多在久立或下午时感觉加重,在平卧休息,患肢抬高或穿弹力袜湿,则明显减轻,可伴有小腿肌肉痉挛现象。病变后期以静脉曲张和并发病为主,静脉出现迂曲、扩张,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的走行区为重。病程长者,在小腿,尤其是踝部,皮肤出现营养性变化,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出现湿疹和溃疡。溃疡为单发或多发,有时溃疡相互融合而很大。如溃疡多年不愈,并变化边缘隆起,曾火山口或菜花样,坚硬,底部不平易出血,分泌物血腥恶臭,带有粘液,则提示有恶变可能。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和出血。水肿往往不明显。如水肿严重,应考虑其他病变。
特殊查体:
1 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托试验,Brodie Trendelenburg试验):患者仰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内血液排空后,将止血带缠缚于腹股沟下方,压迫大隐静脉,嘱病人站立,观察浅静脉的充盈程度和速度,如排空的静脉20秒内充盈,表示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突然放开止血带,静脉立即充盈,表明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 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用于定位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病人仰卧,抬高患肢,排空浅静脉内的血液,分别从足趾向上,从卵园窝向下缠绕弹力绷带,汇合后,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下边的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缠绕上边的弹力绷带,在两根弹力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任何曲张静脉,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
3 深静脉通常试验(Perthes试验,也称踢腿试验):患者站立位,静脉充分充盈后,用止血带在腹股沟下方压迫静脉,病人用力伸展腿部20次或下蹲20次,如充盈的曲张静脉迅速消失或明显减轻,沉重感减轻,表示深静脉通畅,交通静脉完好,为阴性,是可以进行浅静脉手术的重要标志。反之,曲张静脉增加或/和沉重感加重,表示深静脉有阻塞,为阳性。
4 静脉压测定:反映返流性静脉淤血,间接了解瓣膜功能。
辅助检查:
1 彩超: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
2 多普勒:通过静脉再次充盈时间来(VRT)提示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
3 静脉造影检查:最具权威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程度和瓣膜功能破坏范围,从而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A 顺行性静脉造影:经足背静脉注入造影剂,显示浅静脉系统扩张,迂曲,作Valsalva动作试验时,瓣膜所在位置失去外膨隆增加的形态,无造影剂受阻于此。
B 逆行造影:在股静脉处直接注入造影剂,根据Kisner标准,瓣膜功能分级如下:
0级:平静呼吸时,无造影剂通过瓣膜向远侧泄漏。
I级:仅有少量造影剂通过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向远侧泄漏,但不超过大腿近段。
II级:轻度造影剂通过瓣膜而倒流致腘窝。
III级:多量造影剂通过瓣膜倒流直达小腿。
IV级:造影剂向远侧倒流直达踝部。
诊断:
临床表现加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是有Kistner在1980年首先提出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部下肢静脉疾病的40-50%,均继发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其临床表现重,患肢出现胀破性疼痛和明显肿胀,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和淤血性溃疡,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下肢浅静脉出现代偿性扩张,患肢出现均匀一致性肿胀,股三角区和腓肠肌可能有压痛,霍曼(Homans)征可能是阳性,Perthes试验阳性。病变后期,血栓机化再通后,静脉瓣膜遭到破坏,变成倒流性疾病,患肢出现浅静脉曲张,水肿,肢体沉重发胀,酸痛,并出现营养性变化,小腿色素沉着和溃疡,可继发淋巴水肿。
3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llney syndrom,KTS):是一种先天性静脉畸形,多具有典型的三联征:患肢增粗增长,浅静脉曲张,出现大片红褐色血管痣。静脉曲张广泛,不局限于大小隐静脉主干,往往大腿外侧后侧也有静脉曲张。
4 肢体淋巴水肿:是淋巴观发生损伤和阻塞后,淋巴回流障碍,产生淋巴液储留所致。呈凹陷性水肿,皮肤粗糙,变厚,变硬,易并发丹毒。
5 动静脉瘘:多发生在外伤,尤其是贯通伤后,由于静脉动脉化,静脉内压力增高,使浅静脉显著扩张,患肢皮温增高,沿血管走行有散在多发的震颤及连续性血管杂音。近端肢体增粗增长发热,多毛,易出汗,远端肢体发凉并可出现水肿,抬高肢体,下肢曲张静脉血液不易排空,静脉内压力增高,穿刺静脉为鲜红色氧合血。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①姑息疗法:适用于妊娠期妇女,早期症状轻和老年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的病人。注意休息,避免久立,卧床时抬高患肢,应用弹力袜。
②药物治疗:适应征同姑息疗法,常用的有,脉痔灵,增加静脉壁张力,提高静脉流速,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③硬化剂注射疗法:1953年Cassaigness首先提出,其原理是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后加压包扎,使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相互粘连而闭塞。
适用于孤立的小的静脉曲张;术后残留的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病人。
缺点:复发率高,疗效不确切。
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致命性肺栓塞。
硬化剂过敏反应。
硬化剂渗透导致皮下组织和皮肤坏死而形成难治性溃疡。
周围神经损伤引起顽固性疼痛。
基于以上几点,可建议,在应用硬化剂注射疗法时应慎之又慎。
2 手术疗法: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分段剥脱,交通支结扎术。
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分段剥脱,交通支结扎术。
适应于下肢浅静脉瓣膜管壁不全,而深静脉通畅者。
3 TRIVEX旋切术:
在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后,对于小腿的曲张浅静脉运用TRIVEX旋切器,只用2至3个数毫米切口将曲张静脉刨销去除,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既可以下床行走,3至5天即可出院。
4 并发症的处理:
①血栓性浅静脉炎:曲张局麻内血流缓慢,内膜多不光滑,容易形成浅静脉血栓,此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应用抗生素,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手术治疗。
②溃疡:见于重征静脉曲张者,位于小腿内侧中下1/3及足靴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溃疡周围皮肤呈深褐色色素沉着,并有水肿,溃疡。
治疗:注意休息;卧床时抬高患肢,以利局麻回流;溃疡局部换药;应用促进局麻回流药物,如威利坦,脉痔灵等;应用抗生素;待溃疡清洁干燥后,手术治疗。
③出血:局麻曲张成团后,血管壁较薄,外伤或炎症可使其破裂出血。由于局麻内压力较高,静脉壁缺乏弹性,出血很难自行停止,需局部压迫止血,彻底处理,还需手术治疗。
[治法]:通经,活血化瘀,利湿
苍术15 牛膝15 泽泻12 鸡血藤25 黄柏10 防已12
川芎10 赤芍12 丹皮12 黄芪18 白术15 党参15 毛冬青15
[加减]:
(1)曲张位置红肿、疼痛明显,加乳香9 没药10
(2)流脓较多,加夏枯草15 薏苡仁18 败酱草18
(3)静脉曲张处出血,加三七末3 侧柏炭9
(4)下肢肿胀伴有热感,加猪苓12 益母草12 车前子12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病变范围仅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主要为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站立工作的人员,青春期就可以发病,但一般以中壮年发病率最高。据张培华等调查表明,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以此推算,我国正常人群中,发病人数在1亿人左右,如果其中5%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就是500万人左右。在欧洲和美国,发病率更高,为20-40%,约为1-1.5亿人有静脉曲张,每年需要做手术的有100万人,世界上大约有10亿人患有此病,比例非常大。
病因:
在正常情况下,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进入心脏的原因有4个:
1 依靠心脏在收缩时的唧筒作用。
2 包围下肢静脉肌肉群的收缩产生的挤压作用。
3 呼吸运动时胸腔的负压吸引作用。
4 静脉内瓣膜的单向开放功能使血液单向行进不倒流。
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于大隐静脉,亦有大小隐静脉同时发病的病例。,单纯小隐静脉的曲张比较少见。而深静脉因有包围的肌肉支持,所以不易发生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病人常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静脉壁缺陷,主要表现为静脉壁中层肌纤维、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缺乏,造成了静脉壁的强度减弱,由于血流淤滞使静脉压力增高,使静脉壁易于扩张,近端的静脉瓣膜产生闭锁不全,防止血液返流的保护机制遭到破坏,血液从近端静脉返流,逐渐破坏远端静脉瓣膜,血液淤积在静脉内,静脉逐渐增粗,迂曲扩张,造成静脉曲张。
同时,长时间的站立也是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重要因素。站立时,作用于下肢静脉壁的血柱变直,高度延长,使下肢静脉内的压力增大,又由于经常采取站立体位,下肢肌肉收缩机会减少,影像静脉回流,产生静脉曲张。所以下肢静脉曲张有自己的益发人群,比如外科医生、交通警察、营业员、人民教师等等。
此外,任何增加腹腔和盆腔压力的因素都可以使静脉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近而导致静脉曲张的发生。比如妊娠、盆腔肿瘤、腹水、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以使下肢静脉血流回流受阻,产生或加重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发生的部位与下肢浅静脉的解剖学差异也有明显的关系。大隐静脉主干静脉壁中层肌肉纤维比较发达,静脉壁周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支持,并且与筋膜相连,故很少发生静脉曲张。而其属支位于皮下浅层脂肪内,,周围缺少结缔组织,静脉管壁肌肉层胶薄,所以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病理生理:
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和倒流,造成下肢淤血,血液含氧量降低,毛细血管内皮间孔径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导致渗透性的粒子,尤其是纤维蛋白原的大量漏出,而此时静脉的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于是大量的纤维蛋白在毛细血管周围堆积成鞘,阻碍了毛细血管与周围正常组织间氧气和养分的交换,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营养性变化,抵抗力下降,皮肤出现湿疹、色素沉着,并且容易并发皮炎,淋巴管炎和经久不愈的溃疡。溃疡最常见于内踝附近,因该处位于低位,软组织少,又有2-3支机能不全机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因此营养障碍最严重。由小隐静脉曲张所致的溃疡则位于外踝附近。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因静脉外膜感受刺激,病人多有酸胀不适,酸痛,肢体有沉重感,容易疲劳乏力,多在久立或下午时感觉加重,在平卧休息,患肢抬高或穿弹力袜湿,则明显减轻,可伴有小腿肌肉痉挛现象。病变后期以静脉曲张和并发病为主,静脉出现迂曲、扩张,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的走行区为重。病程长者,在小腿,尤其是踝部,皮肤出现营养性变化,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出现湿疹和溃疡。溃疡为单发或多发,有时溃疡相互融合而很大。如溃疡多年不愈,并变化边缘隆起,曾火山口或菜花样,坚硬,底部不平易出血,分泌物血腥恶臭,带有粘液,则提示有恶变可能。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和出血。水肿往往不明显。如水肿严重,应考虑其他病变。
特殊查体:
1 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托试验,Brodie Trendelenburg试验):患者仰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内血液排空后,将止血带缠缚于腹股沟下方,压迫大隐静脉,嘱病人站立,观察浅静脉的充盈程度和速度,如排空的静脉20秒内充盈,表示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突然放开止血带,静脉立即充盈,表明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 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用于定位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病人仰卧,抬高患肢,排空浅静脉内的血液,分别从足趾向上,从卵园窝向下缠绕弹力绷带,汇合后,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下边的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缠绕上边的弹力绷带,在两根弹力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任何曲张静脉,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
3 深静脉通常试验(Perthes试验,也称踢腿试验):患者站立位,静脉充分充盈后,用止血带在腹股沟下方压迫静脉,病人用力伸展腿部20次或下蹲20次,如充盈的曲张静脉迅速消失或明显减轻,沉重感减轻,表示深静脉通畅,交通静脉完好,为阴性,是可以进行浅静脉手术的重要标志。反之,曲张静脉增加或/和沉重感加重,表示深静脉有阻塞,为阳性。
4 静脉压测定:反映返流性静脉淤血,间接了解瓣膜功能。
辅助检查:
1 彩超: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
2 多普勒:通过静脉再次充盈时间来(VRT)提示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
3 静脉造影检查:最具权威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程度和瓣膜功能破坏范围,从而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A 顺行性静脉造影:经足背静脉注入造影剂,显示浅静脉系统扩张,迂曲,作Valsalva动作试验时,瓣膜所在位置失去外膨隆增加的形态,无造影剂受阻于此。
B 逆行造影:在股静脉处直接注入造影剂,根据Kisner标准,瓣膜功能分级如下:
0级:平静呼吸时,无造影剂通过瓣膜向远侧泄漏。
I级:仅有少量造影剂通过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向远侧泄漏,但不超过大腿近段。
II级:轻度造影剂通过瓣膜而倒流致腘窝。
III级:多量造影剂通过瓣膜倒流直达小腿。
IV级:造影剂向远侧倒流直达踝部。
诊断:
临床表现加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是有Kistner在1980年首先提出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全部下肢静脉疾病的40-50%,均继发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其临床表现重,患肢出现胀破性疼痛和明显肿胀,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和淤血性溃疡,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下肢浅静脉出现代偿性扩张,患肢出现均匀一致性肿胀,股三角区和腓肠肌可能有压痛,霍曼(Homans)征可能是阳性,Perthes试验阳性。病变后期,血栓机化再通后,静脉瓣膜遭到破坏,变成倒流性疾病,患肢出现浅静脉曲张,水肿,肢体沉重发胀,酸痛,并出现营养性变化,小腿色素沉着和溃疡,可继发淋巴水肿。
3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llney syndrom,KTS):是一种先天性静脉畸形,多具有典型的三联征:患肢增粗增长,浅静脉曲张,出现大片红褐色血管痣。静脉曲张广泛,不局限于大小隐静脉主干,往往大腿外侧后侧也有静脉曲张。
4 肢体淋巴水肿:是淋巴观发生损伤和阻塞后,淋巴回流障碍,产生淋巴液储留所致。呈凹陷性水肿,皮肤粗糙,变厚,变硬,易并发丹毒。
5 动静脉瘘:多发生在外伤,尤其是贯通伤后,由于静脉动脉化,静脉内压力增高,使浅静脉显著扩张,患肢皮温增高,沿血管走行有散在多发的震颤及连续性血管杂音。近端肢体增粗增长发热,多毛,易出汗,远端肢体发凉并可出现水肿,抬高肢体,下肢曲张静脉血液不易排空,静脉内压力增高,穿刺静脉为鲜红色氧合血。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①姑息疗法:适用于妊娠期妇女,早期症状轻和老年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的病人。注意休息,避免久立,卧床时抬高患肢,应用弹力袜。
②药物治疗:适应征同姑息疗法,常用的有,脉痔灵,增加静脉壁张力,提高静脉流速,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③硬化剂注射疗法:1953年Cassaigness首先提出,其原理是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后加压包扎,使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相互粘连而闭塞。
适用于孤立的小的静脉曲张;术后残留的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病人。
缺点:复发率高,疗效不确切。
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致命性肺栓塞。
硬化剂过敏反应。
硬化剂渗透导致皮下组织和皮肤坏死而形成难治性溃疡。
周围神经损伤引起顽固性疼痛。
基于以上几点,可建议,在应用硬化剂注射疗法时应慎之又慎。
2 手术疗法: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分段剥脱,交通支结扎术。
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分段剥脱,交通支结扎术。
适应于下肢浅静脉瓣膜管壁不全,而深静脉通畅者。
3 TRIVEX旋切术:
在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后,对于小腿的曲张浅静脉运用TRIVEX旋切器,只用2至3个数毫米切口将曲张静脉刨销去除,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既可以下床行走,3至5天即可出院。
4 并发症的处理:
①血栓性浅静脉炎:曲张局麻内血流缓慢,内膜多不光滑,容易形成浅静脉血栓,此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应用抗生素,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手术治疗。
②溃疡:见于重征静脉曲张者,位于小腿内侧中下1/3及足靴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溃疡周围皮肤呈深褐色色素沉着,并有水肿,溃疡。
治疗:注意休息;卧床时抬高患肢,以利局麻回流;溃疡局部换药;应用促进局麻回流药物,如威利坦,脉痔灵等;应用抗生素;待溃疡清洁干燥后,手术治疗。
③出血:局麻曲张成团后,血管壁较薄,外伤或炎症可使其破裂出血。由于局麻内压力较高,静脉壁缺乏弹性,出血很难自行停止,需局部压迫止血,彻底处理,还需手术治疗。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vascular.net/Show.asp?ArticleID=110
展开全部
物理疗法就是穿弹力袜控制,其他的办法作用不大,及时是穿弹力袜也无法治愈静脉曲张,最多是不让静脉曲张发展的那么快而已,建议严重的静脉曲张还是去正规的专科医院看看,一般比较严重的还需要手术治疗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9-04-15 · 专业研发各种电子设备
关注
展开全部
静脉曲张防治方法
注意一、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 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注意二、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天尽量不熬夜。
注意三、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有研究显示,肥胖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深层次影响,肥胖者面临疾病的危险远远高于普通人。
注意一、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 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注意二、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天尽量不熬夜。
注意三、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有研究显示,肥胖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深层次影响,肥胖者面临疾病的危险远远高于普通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轻微的静脉曲张可抄以穿静脉曲张袜子来保守治疗,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站立工作者在工作休息时,宜将鞋脱掉,双脚抬高,足部要高于心脏30厘米以上。长时间行走后,回到家中,也应将双脚抬高15分钟,这样,可缓解血液对下肢血管的压力。严重的静脉曲张还是要采取手术治疗,现在微袭创技术比较的成熟,治疗静脉曲张效果较好,具有美观度高、创口zhidao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痛苦小等优势,术后6小时就可以下地行走不影响工作和学习,早期治疗的费用还相对低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平时避免久坐久站,可以多走动走动踮踮脚,经常抬高患肢,穿戴医用弹力袜,睡前抬高腿,多做运动比如游泳和慢跑,不做增大下肢压力的运动
如果无法避免久站久坐,可以没事的时候走几步活动活动,也可以踮踮脚,或者穿戴医用弹力袜
腿部静脉曲张睡觉时把腿抬高可以帮助腿部血液回流,减小下肢瓣膜的压力,延缓静脉曲张的发展
如果无法避免久站久坐,可以没事的时候走几步活动活动,也可以踮踮脚,或者穿戴医用弹力袜
腿部静脉曲张睡觉时把腿抬高可以帮助腿部血液回流,减小下肢瓣膜的压力,延缓静脉曲张的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