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沙眼潜伏期约为5~12日。通常侵犯双眼。 1.症状: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和有很多黏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 2.体征 急性沙眼: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布满滤泡,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 慢性沙眼: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减轻,皮下组织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肥厚,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 角膜血管翳: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呈垂帘状向下延伸。 在慢性病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现在上睑结膜的睑板沟处,呈水平白色条纹,以后逐渐呈网状,待活动性病变完全消退,病变结膜全部成为白色平滑的瘢痕。 沙眼可分为三期 I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II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为止。 III期—完全结瘢期: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根据活动性病变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三级。占1/3面积以下者为(+),占1/3~2/3者为(++),占2/3以上者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