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期见闻”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家好!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了!在这里婷婷向大家献上最最最真诚的祝福,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取得意想不到收获,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多多注意身体!以下记录的是婷婷在春节假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希望大家假期愉快!!
(一)所见
春节,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快乐,最热闹的节日。中国人欢度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对我们孩子来说,这是我们最向往的节日之一。人们张灯结彩,欢度新年。大年三十的晚上,鞭炮声络绎不绝,五彩缤纷的烟火有的像花瓣,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天女散花……真是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个节日应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文化素质的最好体现吧!
一眨眼,春节就快到了!想到以往的春节见闻,我在感叹世间变化无穷的飞速时,也在感慨那久远而深厚的民俗情!不管外来文化怎么流进我们的国度,而那份浓厚的民俗情意总会让人感到温暖!
今天是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虽然风儿还在轻轻地吹着,但以不那么凛冽了。冬日的阳光温和地照在大地上,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我悠闲地在路上闲逛,此时超市、菜市场、大街小巷上已经挤满了人。
年前,人们开始忙碌过新年,车水马龙,人流不息,过年的味道非常浓厚,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匆匆回家的人还没卸下倦容就开始忙碌着。他们不管离家有多远,不论学习和工作多忙,也不论离开家乡多长时间,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纷纷赶回家里跟亲人团聚。中华民族的浓浓亲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做不到并由衷的羡慕的。
虽然还没过年,但是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忙得不可开交。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人人都盼望着能快点和家人团聚,人人都在为能让自己过一个开心、充实的春节而做着准备。人们手提着大袋小袋的菜,身边的小孩子抱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都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还要回去放炮玩呢!”“哎哟,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商店里的收银台前早已排成了长龙。
街道的两旁,摆满了卖对联的摊子,真的好热闹!据我了解,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瞧!一位老爷爷握着毛笔,在薄薄的宣纸上书写着。一笔一画,都别具一番风味,真可谓“飘若浮云,蛟若惊龙”啊!突然,我眼睛一亮,一幅对联深深的吸引了我:
上联:国泰民安歌盛世
下联:人寿年丰庆新春
横批:普天同庆
“这确实是一副好对联啊!它不但工整、对偶、简洁、精巧,而且还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我心中暗想。
据我了解网上过年已成为时尚。如今因特网越来越发达,网上过年就已闯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街头巷尾的时髦话题。上网人数超过百万人,网上拜年贺岁已成为今年春节人们彼此相互祝福的一种新的时尚方式。社会的发展还真快啊!
时候不早了,我收拾好买的东西,回家了。祝大家拥有一个快乐的春节假期!!!
(二)思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春节对于在外工作或学习的游子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那是“法定”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啊。但“近乡情更怯”,难得回家一次,常年奔波在外的“候鸟”们,一俟望到家乡那熟悉的土地,又哪一个不是百般感受齐涌心头:山还是那么青吗?水还是那么蓝吗?儿时的伙伴、启蒙的老师,他们还是老样子吗?好想他们啊……
离开姐妹们,已经一年多了。现在的我已经没了儿时的稚气与任性,而时间却在我的脸上留下了成长的痕迹。此时的心情,也许只有诗人马致远才能理解吧。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是在城市长大的,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城市的学习环境会更好,然而,我却十分羡慕姐姐们。现在的我,多了一份学习的苦涩,整天被一堆的作业和补习班包围着,很希望能体会一下田园的风光呢!怀念和姐姐们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好想再见到她们!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奶奶带我们去地里挖花生,那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那时的情景,还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时我只有9岁,满脑子都想着玩。而奶奶已经70多岁高龄了。我和姐姐在楼上玩,正玩得起劲时,奶奶拄着拐杖慢慢吞吞地对我们说:“娃子!陪奶奶到地里挖花生去!”姐姐停下了手中的事,立刻说:“好的!就来!”我有点不甘心,皱了皱眉头,嘟起嘴巴说:“姐,你们都去地里了,谁来陪我玩呢?”“乖!姐姐一会就回来!要不,你和咱一块去吧!”“我怕弄脏我的新鞋子!姐,求你了!”我央求道。“不行!”姐姐斩钉截铁的说:“你得和咱一块去!”我没辙了,只好跟去。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我的皮肤,老天爷好像在有意地考验我的耐心。看着姐熟练地干着活,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慢慢吞吞地蹲下来,学着姐姐的样儿,拔苗,摘根下的花生。开始手还挺生的,不过看着姐姐们卖力地干活的样子,心里顿时有了勇气,摘多了,手就熟练了。忙活了一天,收获还真大,一眨眼,花生就摘了一篮。
就是因为那次,我学会了干活。
再过几天就过春节了,一想到可以马上见到久违了的亲戚们,心里就开始变得激动了呢!岁月可以冲淡一切不美好的事物,但是岁月冲不淡的——是婷婷对家人的思念啊!曾经也哭泣过,也曾笑过,也曾怒过,也曾怕过,但,春节的来临为我们的亲情拉起了巨大的帷幕啊!爸,妈,姐,弟,爷爷,奶奶,叔叔,伯伯,舅舅,阿姨,婶婶,婷婷在此为你们献上世间最美好的节日问候,婷婷要对你们说——我爱你们!永远!
(三)过年喽!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忙着张灯结彩,我叔叔家也不例外。看!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如果不小心,还真会撞上呢。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米糊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可不,别看爸爸是个知识分子,干起粗活来可是有模有样的。叔叔站在椅子上挂红灯笼,红灯笼代表喜庆,代表收获,叔叔家的红灯笼一挂到阳台上,比谁家都鲜艳,特别引人注目,像饱满的果实,果汁都快溢出来似的。一家老小的一举一动,让在旁边观看的我都傻了眼。忽然,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字叫“年”的凶猛的怪物,每到腊月,便出来伤害人畜。有一次,“年”来到一个村庄,它被一家门口晒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年”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跑了。人们终于发现,原来“年”是怕红色、火光和响声的。想到这里,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过节人们都要打扫屋内外卫生,贴春联、窗花,挂红灯笼。这种风俗体现了中国人讲文明、爱清洁的美德,这份浓厚的民俗情意总会让人感到温暖!
转眼间,到了傍晚,我的家焕然一新,我高兴得喊了一声:“大公告成!”晚上,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到奶奶家吃年夜饭,饭菜可丰盛了!有我最喜欢吃的鱼,还有香香的肉,还有饱满的饺子和美味的汤。这么多的菜我都来不及吃了,虽然现在我很胖,但我一看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姑爷、三叔、爷爷、奶奶,还有亲爱的兄弟姐妹都来了,大家欢聚一堂,举杯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与春”,新的一年来临了,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
后记
时光飞逝,眨眼间一年的时间就过了。难得回家一次,常年奔波在外的“候鸟”们,终于回到了他们生长的地方。能来到老家和亲人一起过年,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吧。我们应该明白,亲情,不要等到失去再后悔。现在春节假期已经休完,刚刚与亲人团聚的游子又都奔赴各地,我想,时间抹不掉的,是浓厚的亲情。现在是我们这些“候鸟们”回报亲人、故乡的时候了吧。我发誓,在新的一年里,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一)所见
春节,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快乐,最热闹的节日。中国人欢度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对我们孩子来说,这是我们最向往的节日之一。人们张灯结彩,欢度新年。大年三十的晚上,鞭炮声络绎不绝,五彩缤纷的烟火有的像花瓣,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天女散花……真是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个节日应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文化素质的最好体现吧!
一眨眼,春节就快到了!想到以往的春节见闻,我在感叹世间变化无穷的飞速时,也在感慨那久远而深厚的民俗情!不管外来文化怎么流进我们的国度,而那份浓厚的民俗情意总会让人感到温暖!
今天是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虽然风儿还在轻轻地吹着,但以不那么凛冽了。冬日的阳光温和地照在大地上,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我悠闲地在路上闲逛,此时超市、菜市场、大街小巷上已经挤满了人。
年前,人们开始忙碌过新年,车水马龙,人流不息,过年的味道非常浓厚,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匆匆回家的人还没卸下倦容就开始忙碌着。他们不管离家有多远,不论学习和工作多忙,也不论离开家乡多长时间,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纷纷赶回家里跟亲人团聚。中华民族的浓浓亲情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做不到并由衷的羡慕的。
虽然还没过年,但是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忙得不可开交。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人人都盼望着能快点和家人团聚,人人都在为能让自己过一个开心、充实的春节而做着准备。人们手提着大袋小袋的菜,身边的小孩子抱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都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还要回去放炮玩呢!”“哎哟,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商店里的收银台前早已排成了长龙。
街道的两旁,摆满了卖对联的摊子,真的好热闹!据我了解,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瞧!一位老爷爷握着毛笔,在薄薄的宣纸上书写着。一笔一画,都别具一番风味,真可谓“飘若浮云,蛟若惊龙”啊!突然,我眼睛一亮,一幅对联深深的吸引了我:
上联:国泰民安歌盛世
下联:人寿年丰庆新春
横批:普天同庆
“这确实是一副好对联啊!它不但工整、对偶、简洁、精巧,而且还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我心中暗想。
据我了解网上过年已成为时尚。如今因特网越来越发达,网上过年就已闯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街头巷尾的时髦话题。上网人数超过百万人,网上拜年贺岁已成为今年春节人们彼此相互祝福的一种新的时尚方式。社会的发展还真快啊!
时候不早了,我收拾好买的东西,回家了。祝大家拥有一个快乐的春节假期!!!
(二)思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春节对于在外工作或学习的游子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那是“法定”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啊。但“近乡情更怯”,难得回家一次,常年奔波在外的“候鸟”们,一俟望到家乡那熟悉的土地,又哪一个不是百般感受齐涌心头:山还是那么青吗?水还是那么蓝吗?儿时的伙伴、启蒙的老师,他们还是老样子吗?好想他们啊……
离开姐妹们,已经一年多了。现在的我已经没了儿时的稚气与任性,而时间却在我的脸上留下了成长的痕迹。此时的心情,也许只有诗人马致远才能理解吧。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是在城市长大的,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城市的学习环境会更好,然而,我却十分羡慕姐姐们。现在的我,多了一份学习的苦涩,整天被一堆的作业和补习班包围着,很希望能体会一下田园的风光呢!怀念和姐姐们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好想再见到她们!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奶奶带我们去地里挖花生,那段经历让我终生难忘。那时的情景,还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时我只有9岁,满脑子都想着玩。而奶奶已经70多岁高龄了。我和姐姐在楼上玩,正玩得起劲时,奶奶拄着拐杖慢慢吞吞地对我们说:“娃子!陪奶奶到地里挖花生去!”姐姐停下了手中的事,立刻说:“好的!就来!”我有点不甘心,皱了皱眉头,嘟起嘴巴说:“姐,你们都去地里了,谁来陪我玩呢?”“乖!姐姐一会就回来!要不,你和咱一块去吧!”“我怕弄脏我的新鞋子!姐,求你了!”我央求道。“不行!”姐姐斩钉截铁的说:“你得和咱一块去!”我没辙了,只好跟去。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我的皮肤,老天爷好像在有意地考验我的耐心。看着姐熟练地干着活,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慢慢吞吞地蹲下来,学着姐姐的样儿,拔苗,摘根下的花生。开始手还挺生的,不过看着姐姐们卖力地干活的样子,心里顿时有了勇气,摘多了,手就熟练了。忙活了一天,收获还真大,一眨眼,花生就摘了一篮。
就是因为那次,我学会了干活。
再过几天就过春节了,一想到可以马上见到久违了的亲戚们,心里就开始变得激动了呢!岁月可以冲淡一切不美好的事物,但是岁月冲不淡的——是婷婷对家人的思念啊!曾经也哭泣过,也曾笑过,也曾怒过,也曾怕过,但,春节的来临为我们的亲情拉起了巨大的帷幕啊!爸,妈,姐,弟,爷爷,奶奶,叔叔,伯伯,舅舅,阿姨,婶婶,婷婷在此为你们献上世间最美好的节日问候,婷婷要对你们说——我爱你们!永远!
(三)过年喽!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忙着张灯结彩,我叔叔家也不例外。看!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如果不小心,还真会撞上呢。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米糊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可不,别看爸爸是个知识分子,干起粗活来可是有模有样的。叔叔站在椅子上挂红灯笼,红灯笼代表喜庆,代表收获,叔叔家的红灯笼一挂到阳台上,比谁家都鲜艳,特别引人注目,像饱满的果实,果汁都快溢出来似的。一家老小的一举一动,让在旁边观看的我都傻了眼。忽然,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字叫“年”的凶猛的怪物,每到腊月,便出来伤害人畜。有一次,“年”来到一个村庄,它被一家门口晒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年”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跑了。人们终于发现,原来“年”是怕红色、火光和响声的。想到这里,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过节人们都要打扫屋内外卫生,贴春联、窗花,挂红灯笼。这种风俗体现了中国人讲文明、爱清洁的美德,这份浓厚的民俗情意总会让人感到温暖!
转眼间,到了傍晚,我的家焕然一新,我高兴得喊了一声:“大公告成!”晚上,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到奶奶家吃年夜饭,饭菜可丰盛了!有我最喜欢吃的鱼,还有香香的肉,还有饱满的饺子和美味的汤。这么多的菜我都来不及吃了,虽然现在我很胖,但我一看到这么美味的食物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姑爷、三叔、爷爷、奶奶,还有亲爱的兄弟姐妹都来了,大家欢聚一堂,举杯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与春”,新的一年来临了,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
后记
时光飞逝,眨眼间一年的时间就过了。难得回家一次,常年奔波在外的“候鸟”们,终于回到了他们生长的地方。能来到老家和亲人一起过年,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吧。我们应该明白,亲情,不要等到失去再后悔。现在春节假期已经休完,刚刚与亲人团聚的游子又都奔赴各地,我想,时间抹不掉的,是浓厚的亲情。现在是我们这些“候鸟们”回报亲人、故乡的时候了吧。我发誓,在新的一年里,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展开全部
寒 假 见 闻
以前总是匆匆往返家中,几年时间过去,竟无暇顾及周边事物,今年终于有了闲余时间,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清新气息。真可谓是时过境迁一个小小的城市竟焕发出迷人的生机和活力。
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本应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然而记忆中,每逢雨季,那条信江河便洪水泛滥,秧及周边地区,稻田、农作物被洪水疯狂吞噬,农民的辛苦劳作总是付之东流。住在河边的居户,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具浸泡在水中无计可施,每天进出摆渡,苦不堪言。市内的居民疏密程度不一,古老的木质房屋紧密相连,毫无安全防御措施,建筑凌乱,街道狭窄,垃圾到处可见。
呆在家里闲来无事,母亲便建议我到沿河路去走走。路过十字街头,一个新奇的现象吸引住了我——交通红绿灯,来往的车辆都严格遵守红绿灯的指挥,不见有违反交通规则的。这在大城市也许并不觉得稀奇,可对于一个小城市来说却是极大的改变,现在交通秩序井然,过马路不再人心惶惶的了。
来到沿河路,展现眼前的竟是如画一般的景象,信江河两边已被装饰一新。河两边经过精心的改造,筑上了高高的堤坝,栽种了各种树木花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贯穿其中,几块平整的草地上坐着三两人在那海阔天空、悠闲自在。在一个娱乐场所,快乐的小孩们荡着秋千,爬着阶梯。更多的人就像我们一样,漫步于河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在一幅蓝图面前,我们看到了沿河公园两边的夜景,可谓灯火斑斓,美不胜收。
返回经过闹市,竟也是全新的感觉,宽阔干净的街道两边高楼林立,各种专卖、精品店超市遍布街区。逛街的人群络绎不绝,忙于购置年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高档商品也日益进入到居民家中,进入小康的家庭越来越多。
物变,人也在变。在一次拜访我初中老师的谈话中,我更多地了解了城市人民精神面貌的更新。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城市中学改变了以前只有重点中学的模式,学校只设立高中部或初中部,这样便于有针对性地集中管理,集中有效师资力量。而对于成人们来说,自身的进取心也不断增强,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当初他教我时还是个初中老师,但经过不间断地学习,现在已经是高中部的一名优秀老师,并在《世界英语》中发表过文章。和我同龄的很多年轻人也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知识,考研究生成了他们的热门话题,我现在也不再惊讶于邻居的小孩用英文“Good morning”向我问好了。
当我站在“天桥”山的山顶俯视全市风景时,内心充满感慨,禁不住想起了一句话——不进则退,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前进的状态,而今突飞猛进的速度更是惊人,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加快自己的步伐,充分武装自己,去迎接更严峻的挑战。
以前总是匆匆往返家中,几年时间过去,竟无暇顾及周边事物,今年终于有了闲余时间,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清新气息。真可谓是时过境迁一个小小的城市竟焕发出迷人的生机和活力。
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本应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然而记忆中,每逢雨季,那条信江河便洪水泛滥,秧及周边地区,稻田、农作物被洪水疯狂吞噬,农民的辛苦劳作总是付之东流。住在河边的居户,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具浸泡在水中无计可施,每天进出摆渡,苦不堪言。市内的居民疏密程度不一,古老的木质房屋紧密相连,毫无安全防御措施,建筑凌乱,街道狭窄,垃圾到处可见。
呆在家里闲来无事,母亲便建议我到沿河路去走走。路过十字街头,一个新奇的现象吸引住了我——交通红绿灯,来往的车辆都严格遵守红绿灯的指挥,不见有违反交通规则的。这在大城市也许并不觉得稀奇,可对于一个小城市来说却是极大的改变,现在交通秩序井然,过马路不再人心惶惶的了。
来到沿河路,展现眼前的竟是如画一般的景象,信江河两边已被装饰一新。河两边经过精心的改造,筑上了高高的堤坝,栽种了各种树木花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贯穿其中,几块平整的草地上坐着三两人在那海阔天空、悠闲自在。在一个娱乐场所,快乐的小孩们荡着秋千,爬着阶梯。更多的人就像我们一样,漫步于河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在一幅蓝图面前,我们看到了沿河公园两边的夜景,可谓灯火斑斓,美不胜收。
返回经过闹市,竟也是全新的感觉,宽阔干净的街道两边高楼林立,各种专卖、精品店超市遍布街区。逛街的人群络绎不绝,忙于购置年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高档商品也日益进入到居民家中,进入小康的家庭越来越多。
物变,人也在变。在一次拜访我初中老师的谈话中,我更多地了解了城市人民精神面貌的更新。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城市中学改变了以前只有重点中学的模式,学校只设立高中部或初中部,这样便于有针对性地集中管理,集中有效师资力量。而对于成人们来说,自身的进取心也不断增强,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当初他教我时还是个初中老师,但经过不间断地学习,现在已经是高中部的一名优秀老师,并在《世界英语》中发表过文章。和我同龄的很多年轻人也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知识,考研究生成了他们的热门话题,我现在也不再惊讶于邻居的小孩用英文“Good morning”向我问好了。
当我站在“天桥”山的山顶俯视全市风景时,内心充满感慨,禁不住想起了一句话——不进则退,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前进的状态,而今突飞猛进的速度更是惊人,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加快自己的步伐,充分武装自己,去迎接更严峻的挑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平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2.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刻画得最精彩的人物。作者罗贯中将其评价为“乱世枭雄”,对之大加贬斥,还刻意以之与刘备作对比,渲染封建正统思想。对此,我不敢苟同: 在乱世枭雄”的背后,曹操其实是“治世奇才”。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或以一言蔽之,曹操是一个拥有文韬武略的全才。
曹操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无容置疑的。二十岁举孝廉为官,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除马腾,最终统一北方。从最低层摸爬打滚开始,以其真才实干纵横大半个中国,风头一时无两。特别是“官渡之战”至今仍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曹操在文坛上的成就则是刘备、孙权等望尘莫及的。身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操,引领建安风骨的文风,给我们留下多少传世佳作啊!其中《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尤为著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佳句更体现了曹操对事业尽心尽力执着追求的精神,并且千百年来激励着人们,中老年人更常引以为座右铭。
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曹操的政治才干是不容小视的。
曹操取信于董卓后,本来可以依附董卓升官发财,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为人所不敢为,持七星宝刀行刺董卓。我认为,这是曹操富有政治远见的体现:不图荣禄而图天下。他深知董贼倒行逆施,残暴不仁,天下人皆痛恨,这样的政权是没有前途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也,曹操深明此道。
曹操日后在群雄中崛起,广招贤能,善用人才是他非常重要的一招。在官渡之战僵持之际,曹操的求才若渴之心表露无遗。敌将许攸来曹营,曹操连衣履都来不及整理好,就赶忙相迎,使许攸感动至极而降服:用曹操的话来说,这叫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也正说明曹操用人三昧。还有, 曹操在处理于禁和夏侯敦的矛盾时,没有偏袒父系的亲属夏侯氏,而是以大局为重,铁面无私地支持于将军。这样,达至最大限度的上下一心方是成就大业的可靠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帐下文有荀攸、荀彧、郭嘉;武有曹仁、典韦、夏侯敦,所以曹操才能在三分天下中稳占一席之地。然而有些人认为刘备在用人比曹操更胜一筹,我对此不以为然。刘备,虽然麾下也是名将如云,甚至拥有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的人物,但却又充斥了小圈子、小人格主义。然而关羽公然违抗军令“义释曹操”,却不受正法;张飞嗜酒生事,被吕布趁火打劫,夺走徐州,仍可泰然自若。把桃源结义的“哥们情结”凌驾于政治形势的大氛围之上,而最后竟然发展到个人复仇主义,违背了“联吴抗魏”这一重大而正确的政治策略,大举伐吴,遭到了火烧连营的灭顶之灾,使蜀国元气大伤而走向没落。
曹操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人物,在具有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充分表露出敏感、脆弱、孤傲、甚至善妒、多疑的人性弱点。因此评价曹操这样的多元性格的人物,我们必须倍加注意。曹操献刀谋董卓,事败后投奔其父之义兄吕伯奢,疑其害己,杀其全家,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此言一出,曹操从此恶名远扬。董承谋反,结果是自身不保,董贵妃也牵连处死。弥衡裸身骂曹贼,曹操借势上演了一场借刀杀人的好戏。杨修妄猜曹心,曹操亦以动摇军心这个莫须有之罪杀之……这等举不完的例子尽显曹操多疑、妒才、残忍的一面。可是,细细推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处乱世之中,曹操怀治世之大才,另能图一番大业。倘栽倒在如吕伯奢此小人物中,岂不枉了天作之才?再且,身处庙堂之高的封建统治者其内心其实都是虚得很,他们害怕别人挑战自己的地位,容不得比弥衡、杨修等人公然犯上,而必须杀之而后快。因此曹操必须事事留神,多作心眼,多耍手段。
曹操取得其成功,自有其出众之处。无论什么人怎么评论他的过错,我还是会以一家之言为其说句:这就是他成就大人格大事业的必要牺牲——虽然我是绝不会追随其足迹的。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平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2.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刻画得最精彩的人物。作者罗贯中将其评价为“乱世枭雄”,对之大加贬斥,还刻意以之与刘备作对比,渲染封建正统思想。对此,我不敢苟同: 在乱世枭雄”的背后,曹操其实是“治世奇才”。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或以一言蔽之,曹操是一个拥有文韬武略的全才。
曹操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无容置疑的。二十岁举孝廉为官,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除马腾,最终统一北方。从最低层摸爬打滚开始,以其真才实干纵横大半个中国,风头一时无两。特别是“官渡之战”至今仍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曹操在文坛上的成就则是刘备、孙权等望尘莫及的。身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操,引领建安风骨的文风,给我们留下多少传世佳作啊!其中《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尤为著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佳句更体现了曹操对事业尽心尽力执着追求的精神,并且千百年来激励着人们,中老年人更常引以为座右铭。
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曹操的政治才干是不容小视的。
曹操取信于董卓后,本来可以依附董卓升官发财,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为人所不敢为,持七星宝刀行刺董卓。我认为,这是曹操富有政治远见的体现:不图荣禄而图天下。他深知董贼倒行逆施,残暴不仁,天下人皆痛恨,这样的政权是没有前途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也,曹操深明此道。
曹操日后在群雄中崛起,广招贤能,善用人才是他非常重要的一招。在官渡之战僵持之际,曹操的求才若渴之心表露无遗。敌将许攸来曹营,曹操连衣履都来不及整理好,就赶忙相迎,使许攸感动至极而降服:用曹操的话来说,这叫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也正说明曹操用人三昧。还有, 曹操在处理于禁和夏侯敦的矛盾时,没有偏袒父系的亲属夏侯氏,而是以大局为重,铁面无私地支持于将军。这样,达至最大限度的上下一心方是成就大业的可靠保证。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帐下文有荀攸、荀彧、郭嘉;武有曹仁、典韦、夏侯敦,所以曹操才能在三分天下中稳占一席之地。然而有些人认为刘备在用人比曹操更胜一筹,我对此不以为然。刘备,虽然麾下也是名将如云,甚至拥有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的人物,但却又充斥了小圈子、小人格主义。然而关羽公然违抗军令“义释曹操”,却不受正法;张飞嗜酒生事,被吕布趁火打劫,夺走徐州,仍可泰然自若。把桃源结义的“哥们情结”凌驾于政治形势的大氛围之上,而最后竟然发展到个人复仇主义,违背了“联吴抗魏”这一重大而正确的政治策略,大举伐吴,遭到了火烧连营的灭顶之灾,使蜀国元气大伤而走向没落。
曹操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人物,在具有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充分表露出敏感、脆弱、孤傲、甚至善妒、多疑的人性弱点。因此评价曹操这样的多元性格的人物,我们必须倍加注意。曹操献刀谋董卓,事败后投奔其父之义兄吕伯奢,疑其害己,杀其全家,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此言一出,曹操从此恶名远扬。董承谋反,结果是自身不保,董贵妃也牵连处死。弥衡裸身骂曹贼,曹操借势上演了一场借刀杀人的好戏。杨修妄猜曹心,曹操亦以动摇军心这个莫须有之罪杀之……这等举不完的例子尽显曹操多疑、妒才、残忍的一面。可是,细细推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处乱世之中,曹操怀治世之大才,另能图一番大业。倘栽倒在如吕伯奢此小人物中,岂不枉了天作之才?再且,身处庙堂之高的封建统治者其内心其实都是虚得很,他们害怕别人挑战自己的地位,容不得比弥衡、杨修等人公然犯上,而必须杀之而后快。因此曹操必须事事留神,多作心眼,多耍手段。
曹操取得其成功,自有其出众之处。无论什么人怎么评论他的过错,我还是会以一家之言为其说句:这就是他成就大人格大事业的必要牺牲——虽然我是绝不会追随其足迹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