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实力与战争实力?

从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战争实力作一个全面的阐述!复制免进!急用!... 从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战争实力作一个全面的阐述!

复制免进!

急用!
展开
 我来答
280020086861
推荐于2018-04-22 · TA获得超过3.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281万
展开全部
魏国
东汉末年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和军阀连年的的混战,严重破坏的了北方广大地区的社会经济,再加上不断的自然灾害的危害,人民生活困苦已极,千千万万的农民流亡,社会一片凄惨景象。曹操集团为了恢复社会经济,积蓄统一全国的力量,在经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主要有:1.推行屯田制度。这种制度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当时社会流民众多,土地荒芜,加之曹操又从黄巾军手中掠夺的许多农具,劳力、畜力、土地一应具全。因而,屯田制度一推行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年即向全国推广。曹魏政权在中央设大司农、在州郡设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在县设典农都尉,专门负责屯田事宜。2.安定流民稳定自耕农。这使大批流民回归故里,定居下来,重新恢复了农业生产。曹魏政权为了提高农业的产量,还大修水利,扶植养畜,种树,蚕桑以及发展手工业等。3.建立士家制,即发士家制的形成固定相当数量的兵源,把士卒之家列入特别户籍,世代为兵。而且严苛地规定,士卒死后,其妻子改嫁、但客观上却起了一定的稳定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作用。
曹魏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使它的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府库充实,经济和战争实力大为增强。魏国虽然当时总人口只有443万多人,但经常可以保持20多万常备大军。民兵比例高达20:1。这在经济很不发达的古代,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是很难维持的。

蜀国
蜀国地处巴蜀汉中,地域偏辟狭小,社会的发展远较中原地区缓慢,因而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就远远不如委、吴两方。刘备集团入蜀之后,便按照诸葛亮的建议,采取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稳定其统治区的社会秩序,安抚人心,发展经济的各种措施。
诸葛亮本人因饱受迁徙游离之苦,既体察了一些民间的疾苦生活,也看到农民起义的愤怒力量。因而他出于开明地主阶级的本能,注意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为此蜀国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1.发展农业生产。诸葛亮为保护都安大堰(即四川都江堰),专门派驻1200人维护这一伟大工程,有效地挥了它的灌溉效益。当时成都平原地区有的地区亩产稻谷可达斛。据一些史书描述,当时蜀地沟渠纵横,遍地稻黍金黄,一派“天府之国”的景象。2.发展制盐业和手工业。当时的成都“家有盐泉之井”。蜀地的织锦远销全国各地。《中国志·王连传》记述:“较铁之利,利人甚多,有裨国用”,这无疑对蜀魏战争起了重要作用。3.移民蜀地,开发南中(今云南、贵州和缅甸的一部分)。蜀汉打破了南中地区长期封闭的状态,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建成了蜀国安定的后方之后,诸葛亮又将青关羌1万多户迁至蜀地,从事农牧业生产,并将其中青壮组成军队,成了勇敢善战的锋锐之师。
蜀国的上述措施,大大加强了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尽管蜀国人口最高时才达到94万,不足曹魏集团的四分之一,但却能维持一支10多万人的常备军,民军比例高到位9:1还多,而且诸葛亮六次北征伐魏,足见其有多么可观的经济与战争实力。

吴国
吴国由于地处江南江东,自汉未以来,相比之下所受战乱较少,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也较轻。孙权集团建国之后,为了雄据江东,争霸全国,也采取了一些富国强兵的措施,主要的有:1.采取屯田制度。孙权集团也和魏国一样,以军屯和民屯两种方式屯田积谷,发展农业生产,它设典农校尉和典农都尉专管民屯生产,在毗陵一地(今江苏武进一带),从事民屯的人数曾高达数万口。2.发展冶炼、织锦、制盐和各种手工业。当时的冶铁治铜业,以今湖北武昌最为发达,吴国曾在一年的时间里于武昌锻造宝剑1000口、刀一万口。吴国的织锦和盐业也为其积累和大量的财富。3.开发南方和东南方的广大地区。当时这些地方居住着众多的越人和蛮夷人,东吴屡次派兵征伐这些地区,强迫他们迁移,与汉人杂居。东吴每征服一个部落,便使“强者为兵,赢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这对发展农业经济,增强军事力量都大有裨益。
吴国上述措施,使本来就比较富裕的江南、江东地区更加。当时吴国人口只有230多万,仅及魏国的一半,但也拥有甲兵20万之众,具有相当强大的经济和战争实力。这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一直不敢与孙权集团作最后的决战。

以上全部手打!参考资料:《中国战争史》
break无殇
2011-02-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以下是我的观点
魏:全称曹魏
政治:三国中最大的国家 政权起初为曹操所建立的庶族之法家寒族政权不过因为曹操死后曹丕急于篡汉称帝而于当时的时代主角士族地主阶级做了一笔政治交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九品中正制导致曹操一生的努力全部毁于一旦由此从曹丕称帝开始曹魏的政权性质就由法家寒族政权转变为儒家士族政权
注:曹操时期曹魏的政治基本制度是曹操的“唯才是举”以及遏制士族发展两大政策并用
经济:由于汉末大乱,导致的各地军阀混战经济崩溃,民不聊生,魏国前期的经济是靠曹操所发明的屯田制支撑他统一北方,而在官渡之战后曹操的经济就是靠着士族和大世家支撑起来这也就表明了为什么曹操对士族是既拉拢又打压了
注:屯田制:指军队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制度。优点:不用担心粮食的消耗。
缺点:战斗力不如常备军。
战争实力:当以魏国最强,当时经济重心还在北方而北方又有尚武的习性,以致于北方的士兵比南方要强,兵器,当时马均,刘华等发明家都在魏国,导致魏国军事实力高于吴蜀两国更何况当时魏国拥有河套平原这个天然养马场况且大家也应该听说过西凉铁骑和并州狼骑吧所以魏国的军事实力也不用多说了至于为什么没有灭掉吴蜀两国后面我会说
吴:全称东吴或孙吴
政治:孙吴比较特别因为他是一个由北方人外来占领了江东所建立起来的政权而这一批北方人呢就是孙氏集团了孙吴起初的政权基础是由孙氏集团的基础也就是以周瑜为代表的淮泗将领和一张昭为代表的流亡北士所支持起来的但是由于江东的士族是三国之中最根深蒂固的江东的经济舆论等重要权力全部都在江东士族手中,导致孙权在执政后期不得不与江东士族妥协由此孙吴也变为了士族地主政权
经济:孙吴的经济应该说是三国中最好的因为当时整个南方基本没有受到汉末大乱的影响所以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还是古代的通用制度 赋税制
战争:孙吴的战争潜力应该是三国中最强的,但是孙吴因为先天原因也就是南方人步战不如北方导致孙吴到最后领土也没有过淮河
蜀:全称蜀汉
政治:政权起初起源于荆州,不过后来刘备入蜀后政权中心就由荆州转移到了成都,为何蜀汉是三国中灭亡最早的呢?因为它的领导人一直在坚持曹操的理想也就是在坚持曹魏起初的政权性质法家寒族政权,但是历史大势不可违,所以蜀汉先亡
经济:只在孙吴之下因为夷陵之战后蜀汉失去了荆州导致经济甚至不如曹魏不过终究蜀汉占据着天府之国四川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的经济比曹魏要好
战争:是三国中最差的,因为蜀汉只有益州一州的地盘却养了二十多万人的军队所以注定了蜀汉的军事实力永远只能困在益州。
总结:为什么三国终究要亡?
因为:历史大势不可违,何为大势?纵观中国历史易中天老师将它分为了三个阶段从先秦时代开始 先秦时代可以称之为邦国时代 而秦汉一直到清末可以称之为帝国时代 而从民国到现在可以称之为共和时代 而帝国时代又分为三个时期
秦统一后由先秦时代的领主蜕化的贵族地主阶级到汉末都是贵族地主阶级的时代
从晋开始到南北朝都是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
又从隋唐到清末又是庶族地主阶级的时代
因为三国的政权性质的违背了时代的发展规律的所以三国必亡而归于纯粹的士族地主阶级的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历史大势易中天先生为我们所将的是因为庶族地主阶级是最适合帝国时代的统治阶级 违背历史规律可以称之为社会生产力达不到制度的要求
楼主 这是我打了很久的了 要给分的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2-13
展开全部
【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认为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为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这成为目前主流认识,教科书也采用这个说法。

但是李向军对此有质疑。他在《三国人口考》中指出三点疑问。

1、目前人们所认为的三国人口数767万,是263年魏、蜀两国加上280年吴国人口总和。在统计学上欠妥。并且人们认为这是三国时期人口最少的时候。其实在建安末年答曰在221年左右人口数比263年还少。因为那时三足鼎立已经确立,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没有。人们生活较稳定,人口应有所增加。

2、《晋书》中的记载有疑问。书中载221年蜀国90万人,到了263年才94万,42年只增长4万人疑似有隐漏。另外,《晋书》言吴国在242年幼人口240万,到了280年只有230万,人口不增反降,甚为可疑。

3、《晋书-地理志》说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户口245万,人口1616万。计算下来,从263年到180年的十七年之间魏国和蜀国平均每年户口增长率为43%,人口增长率为57%。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近来有学者撰文说三国人口没有这么少。尤其是蜀国人口应该被隐瞒、漏报。王育民在《三国人口探索》中列出了4种户籍人口统计错误的原因:世家豪族荫庇人口的漏报,屯田者步南路户籍,兵、吏及其家属漏报,少数民族不计入人口。

内容可参看葛剑雄编著的权威著作《中国人口史》。

二、蜀国之弱

蜀国是最先被灭亡的。国力差距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还有以下的因素:

1、蜀国后期人才贫乏。刘备建立蜀国主要依靠荆楚地主士人集团的支持。其中以诸葛亮、庞统、马良等豪族为主。随后刘备入川,曾经拉拢蜀地本土地主集团但未获成功。随后刘备采取以荆州士人集团压制益州背地势力的策略。这在蜀国刚建立的时间曾取得较好的效果,稳定了政权。但其后遗症也十分大。尤其是以诸葛亮、费祎、郭攸之、董允等荆州人才的相继去世和被害,蜀国人才凋零,再也无法和魏国抗衡。

2、未能与士族豪强合作。李开元认为蜀国是一个以豪侠武人、寒门下士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在三国中带有浓厚的下层社会特点。他始终没有与当时的强大力量,士族豪强合作,尤其是益州士族豪强一直对蜀汉政权阳奉阴违。在邓艾率军队到达成都城下时,朝中大臣力劝投降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诸葛亮在前几次北伐时虽然占领了雍凉二州,却无法在哪里站住脚的重要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