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的整个事件?还有雍正不应该是个很好的皇帝么,为什么大家对老四的评价都不高?
展开全部
历史上的雍正政绩虽无剧中夸张的那样显赫,但应当说还是个有为之
君。传统史观因其残暴而抹杀其政绩的确不公,近年来史学界在这一点上
是几成共识的。然而在专制的“家天下”,有为之君未必有德,本也不足
奇。如唐太宗的杀兄诛弟、霸占弟媳、逼父夺位,武则天的连杀亲子乃至
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明成祖的叔夺侄位、株连“十族”,隋文帝的谋杀
小外孙而篡其国,等等,就反映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之恶的规律和专制极
权具有的“道德淘汰机制”。历史上九重之内的宫廷阴谋、厚黑者胜,是
不胜枚举的。今天的历史观没有必要把帝王的治国能力与其“得国之正”
混为一谈。过去人们以雍正“得国不正”而漠视其治国之绩;如今的电视
剧为张扬其治国之绩而把他的“得国”说得高尚无比,其实都是基于同一
种陈腐观念。
当然更重要的不在于观念而在于事实。与历史上的其他“得国”不正
者相比,雍正的特点在于他的“得国”不仅在后世常受谴责,而且在他在
位时就有“流言”顶着严刑峻法而四处播散。
为了平息指责,雍正挖空心思写了《大义觉迷录》一书以自辩,我们
今天看到的电视剧就是以这本奇书中的雍正自道为基础而进一步拔高的。
根据这种说法,雍正本无心于大宝,只是目睹时艰,“为社稷百姓着
想”,又受了父皇嘱其改革除弊之重托,才勉承大任,做了这“有国无家”、
尝尽“人间万苦”的社会公仆。而他的政敌则个个阴险恶毒,以私害国害
民,大搞鬼魅之伎,与他不仅有“改革”和“保守”的路线斗争,而且有
善与恶、光明正大与阴谋诡计的人品较量。他们不顾雍正的宽宏大量,怙
恶不悛,死不改悔,不仅在雍正继位前妄图篡国,而且在整个雍正年间都
猖狂作乱,从煽动社会风潮、策划宫廷阴谋直到发动军事政变,为破坏
“新政”、谋害雍正而无所不用其极。而雍正在忍无可忍时才发动正义的
反击,但依然宽宏待敌,仁至义尽。通过雍正自己粗茶淡饭,却给大逆犯
曾静享用丰盛御膳、自己大义灭亲杀爱子,却对主要政敌“阿其那(狗)”
不忍加诛等“感人场面”,电视剧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爱民第一、勤政第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仁德天子之浩荡皇恩!
这样的歪说也未免太离谱了。封建时代的宫廷阴谋往往成为千古之谜,
说法众多难以统一并不奇怪,可是在雍正问题上无论怎样众说纷纭,严肃
的史学家没有一个会相信《大义觉迷录》中的雍正自道,包括那些高度评
价雍正政绩的人在内。因为该书的拙劣编造早在当时就已是欲盖弥彰,以
致雍正一死乾隆立即把它列为禁书。正如我国一流清史专家集体编著的最
近著作《清代简史》(多卷本《清代全史》简编本)所说:“由于胤�与
隆科多合谋取得帝位,事出仓猝,密谋不周,以致漏洞很多。雍正即位后,
花了很大气力堵塞漏洞,但越堵越漏,《大义觉迷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对这样一种连雍正的儿子和指定继承人都羞于示人的编造,这部“历史正
剧”的编导却不仅全盘接受,还锦上添花,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冯尔康先生是国内史学界倡导给雍正翻案的代表,曾誉雍正为“中国
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但冯先生对雍正伪造历史的劣
行也深有体会。中国素有标榜直笔的“史官文化”,虽然实际上历代帝王
都干预修史,造成“实录”不实,但像雍正那样不仅伪造历史,而且涂改
档案,伪造史料,则还是罕见的。在对照了雍正“加工”过的《朱批谕旨》、
《上谕内阁》等档案与故宫中幸存的原件后,冯先生也感叹曰:雍正“爱
改史料,实是一个大毛病。”(冯著:《雍正传》522页)宫中档案尚要改,
何况《大义觉迷录》这样的宣传品?而雍正所以有此种爱好当然不是闲得
无聊,实在是他亏心事做得太多了。
君。传统史观因其残暴而抹杀其政绩的确不公,近年来史学界在这一点上
是几成共识的。然而在专制的“家天下”,有为之君未必有德,本也不足
奇。如唐太宗的杀兄诛弟、霸占弟媳、逼父夺位,武则天的连杀亲子乃至
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明成祖的叔夺侄位、株连“十族”,隋文帝的谋杀
小外孙而篡其国,等等,就反映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之恶的规律和专制极
权具有的“道德淘汰机制”。历史上九重之内的宫廷阴谋、厚黑者胜,是
不胜枚举的。今天的历史观没有必要把帝王的治国能力与其“得国之正”
混为一谈。过去人们以雍正“得国不正”而漠视其治国之绩;如今的电视
剧为张扬其治国之绩而把他的“得国”说得高尚无比,其实都是基于同一
种陈腐观念。
当然更重要的不在于观念而在于事实。与历史上的其他“得国”不正
者相比,雍正的特点在于他的“得国”不仅在后世常受谴责,而且在他在
位时就有“流言”顶着严刑峻法而四处播散。
为了平息指责,雍正挖空心思写了《大义觉迷录》一书以自辩,我们
今天看到的电视剧就是以这本奇书中的雍正自道为基础而进一步拔高的。
根据这种说法,雍正本无心于大宝,只是目睹时艰,“为社稷百姓着
想”,又受了父皇嘱其改革除弊之重托,才勉承大任,做了这“有国无家”、
尝尽“人间万苦”的社会公仆。而他的政敌则个个阴险恶毒,以私害国害
民,大搞鬼魅之伎,与他不仅有“改革”和“保守”的路线斗争,而且有
善与恶、光明正大与阴谋诡计的人品较量。他们不顾雍正的宽宏大量,怙
恶不悛,死不改悔,不仅在雍正继位前妄图篡国,而且在整个雍正年间都
猖狂作乱,从煽动社会风潮、策划宫廷阴谋直到发动军事政变,为破坏
“新政”、谋害雍正而无所不用其极。而雍正在忍无可忍时才发动正义的
反击,但依然宽宏待敌,仁至义尽。通过雍正自己粗茶淡饭,却给大逆犯
曾静享用丰盛御膳、自己大义灭亲杀爱子,却对主要政敌“阿其那(狗)”
不忍加诛等“感人场面”,电视剧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爱民第一、勤政第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仁德天子之浩荡皇恩!
这样的歪说也未免太离谱了。封建时代的宫廷阴谋往往成为千古之谜,
说法众多难以统一并不奇怪,可是在雍正问题上无论怎样众说纷纭,严肃
的史学家没有一个会相信《大义觉迷录》中的雍正自道,包括那些高度评
价雍正政绩的人在内。因为该书的拙劣编造早在当时就已是欲盖弥彰,以
致雍正一死乾隆立即把它列为禁书。正如我国一流清史专家集体编著的最
近著作《清代简史》(多卷本《清代全史》简编本)所说:“由于胤�与
隆科多合谋取得帝位,事出仓猝,密谋不周,以致漏洞很多。雍正即位后,
花了很大气力堵塞漏洞,但越堵越漏,《大义觉迷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对这样一种连雍正的儿子和指定继承人都羞于示人的编造,这部“历史正
剧”的编导却不仅全盘接受,还锦上添花,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冯尔康先生是国内史学界倡导给雍正翻案的代表,曾誉雍正为“中国
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但冯先生对雍正伪造历史的劣
行也深有体会。中国素有标榜直笔的“史官文化”,虽然实际上历代帝王
都干预修史,造成“实录”不实,但像雍正那样不仅伪造历史,而且涂改
档案,伪造史料,则还是罕见的。在对照了雍正“加工”过的《朱批谕旨》、
《上谕内阁》等档案与故宫中幸存的原件后,冯先生也感叹曰:雍正“爱
改史料,实是一个大毛病。”(冯著:《雍正传》522页)宫中档案尚要改,
何况《大义觉迷录》这样的宣传品?而雍正所以有此种爱好当然不是闲得
无聊,实在是他亏心事做得太多了。
展开全部
据说康熙时想把皇位传给十四的 , 是隆科多将“十”改成了“于” , 就成了传位于四阿哥 , 但古代没有于字的用法 , 因此很有争议 , 雍正好像有些暴吧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2-15
展开全部
这个其实是制度的问题,不是谁好不好的问题,康熙不想把国家随便交给一个德行有缺陷的人也是正确的。不立太子金匾后金册提名也是为此。雍正是个比较苛刻的皇帝,老百姓官员都不好过,所以评价不高,尽管国家很有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因为这人太没人情味,原则性太强。利己利事而不无益于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雍正皇帝》 大清往事 丁燕石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