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探究来源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 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享
有崇高地位的文学巨匠,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实践成为对
后世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作家之一。有关海明威的研究不胜
枚举,然而大多数都是从海明威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文体
风格进行探讨的。随着叙事学的出现、发展和成熟,有些研
究者开始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海明威小说进行分析。但这种
研究目前数量还相对较少,而从叙事视角对海明威小说进
行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本文旨在从海明威的多部作品中
对叙事视角的探究,来分析和揭示由此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一海明威小说中各种叙事视角的运用
法国小说理论家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一书中,对叙
事视角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叙事视角即是从什么
角度叙述故事,以及叙述角度随哪个人物的视点而变化。对
小说叙事视角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对叙述人称的探讨,可归
纳为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两大类型。第
三人称叙事视角又分为第三人称无所不知式、有限可知式
和客观视角式。
1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
第三人称无所不知式叙事视角即知晓小说中几乎每个
人物的思想内心以及小说中每件事的发展动态,这些并不
是单一的人物可以完成的。运用无所不知的叙述视角,叙述
者知道的事比任何一个人物所知道的都多,既能看见人物
的外部言行,也能知晓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老人与海》中,
海明威采用了这一叙事视角。作者站在故事之外并凌驾于
故事之上,给整个故事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展示老
人和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小说的开头,这个无所
不知的叙述者告诉读者的不止是老人圣地亚哥和小男孩的
对话,还有其他渔民对老人的看法。
运用第三人称有限可知式视角,即海明威在《士兵之
家》和《丧钟为谁而鸣》等小说中采用故事中的一个或几个
人物作为视角,叙述者比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更具有观察力,
但他所知道的只是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并非全知全能。通
过第三人称有限可知式叙事视角叙述者可进入人物的内
心,读者随着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去“旅行”,知晓该人物的思
想情感和目的动机等。
运用第三人称客观视角,即叙述者说出来的要少于人
物知道的,他只能看见人物的外部言行,叙述人物所看到和
听到的,而无从知晓人物的内心世界,海明威的大部分小说
采用了这种叙述视角,这是构成其小说“冰山风格”的重要
因素。《杀人者》、《雨中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是最能体现
第三人称客观视角的作品。《雨中的猫》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视角,虽然人物视角几近于“无所不知”,却不做判断和评
价。海明威有意隐去故事的阐述,把解读的工作留给读者。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采用戏剧对话和舞台提示般的语言,
通过显示人物动作行为和相互之间的对话来传达故事,缺
少感情色彩,没有分析评价,因而叙述的客观性得以增强,
真实可信度进一步提高。小说采用的这种叙述视角, 就像一
幅电影画面,人物传达的叙事信息令读者感到细致入微, 真
实可信。
《白象似的群山》运用的是纯粹的限制性的客观叙事视
角,恰像一架固定的摄影机,它拍到什么,读者就看到什么,
人物的思想感情只能通过叙述者的客观描述,靠读者自己
去推测想象。海明威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隐藏了人
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人物所谈论的内容以及他们进行对话
的方式,发掘表象层更深的含义。
2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也是海明威小说叙事的一大特
征。运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叙述者一般是故事中的人物之
一,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能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判断,有
是非批评的权力。这样的叙事视角在小说的信息分布方面
起着运筹帷幄的作用。阅读此类小说时,读者必须尽可能多
地去了解叙述者,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小
说《等了一天》采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从父亲的角度
讲述与生病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故事采用的叙事视
角非常有限,即叙述者父亲不知道儿子的想法,读者通过父
亲去判断整个事情的发展。故事因此而产生悬念和冲突,直
到最后真相大白,原来父子两人在温度单位方面有理解上
的差异。读者由此获得的审美享受是采用其它叙事视角所
不能带来的。《永别了,武器》也是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的
典型例子。主人公亨利讲述的只是他所能看到的、听到的、
感受到的以及他的所思所想,他所不能获知的信息,读者同
样无法得知,读者有的只是更多的现场感和参与感,随着主
人公进入故事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二海明威叙事视角的转移和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
1 叙事视角的转移
在创作时,海明威能准确有效地转移叙事视角。每个叙
事视角的转换和安排,海明威都赋予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
使得小说有更大的表现空间和更大的容量,并形成有机整
体而显得错综复杂。
其中《雨中的猫》、《白象似的群山》和《乞力马扎罗的
雪》都运用了视角转移,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了丰富的审
美享受。《雨中的猫》以第三人称为叙事视角,视角从妻子转
移到丈夫。故事以追忆的形式讲述,叙述者全知全能,知道
一切却不发表看法。《白象似的群山》也没有保持视角的一
王玉华
摘要海明威作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简洁洗练、内涵丰富的风格著称
于世。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视角探索倾向,大部分采用了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这是构成其小说“冰山风格”的
重要因素。在运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时,视角的限定性会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而海明威的小说还有运用叙
事视角转移和多重叙事视角的特点,并因各种视角的灵活运用而产生出叙述客观化、空白性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视角转移多重视角审美效果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059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 No.6 借鉴与比较
致。在一对男女关于堕胎争论的语境下隐含着男人对女人
的不满,使故事的复杂程度加大了。海明威使用两次视角转
移,增加了作品的深度,用叙事视角控制叙述者和人物之间
的距离,控制人物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由此获得所期待产生
的艺术效果。
2 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
海明威并不满足于从单一的角度展现他的小说,他还
善于运用多重叙事视角,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叙事视
角体现一个主题或者讲述一个故事,这样既可透视人物的
内心,又有比单一人物视角更大的宽广度。
最能体现海明威小说多重叙事视角特征的是《弗朗西
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小说本身的情节十分简单,线
索也很清晰。故事一开始便是庆功酒会,麦康伯以猎狮英雄
出场,这时基本上以隐藏于作品背后的作家为叙述者(视
角)进行叙述,包括对麦康伯妻子,猎手威尔逊的出场的叙
述。在庆功酒会的开头作者开始隐身,而通过借用威尔逊与
麦康伯对话完成了对前日麦康伯猎狮过程中转身逃跑的怯
懦行为的追述。接着第二天捕杀公牛的场面,情节发生巨大
变化,麦康伯变得冷静沉着,勇杀公牛;第三个场面是麦康
伯杀第三头野牛时,他的胜利却转成了一个悲剧———被其
妻射杀。这篇小说中,有三个主人公,三次打猎,三个猎手,
故事的情节结构中有三次主角的转换,三次同盟的联结和
解体,都是通过全方位多视角来剖析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
情感历程,推进故事情节的运行。作品中三次猎兽中主角和
视角的转换,从不同角度的描写使人物性格呈多元化。
三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呈现的审美效果
在海明威小说中,每种叙事视角最内在的本质特征都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作为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小说家,
海明威通过他对叙事视角的独特选择和运用,使得他的小
说叙事视角呈现出特殊的审美效果,这种效果主要体现在
叙述的客观化与空白性两个方面。
1 叙述的客观化效果
创作主体将对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观察与体悟都放
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读者可通过创作主体对题材的选取、
结构篇章的组织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直接感
知,也可通过对小说中潜在审美意向的探寻去间接地体会
和感悟。在小说中排除创作主体的个人因素,这种做法无论
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无法实现的。卢伯克在评价福
楼拜等著名作家时曾说过:
“其实他们以更老练的方法表达他们的感情———把他
们的感情戏剧化,以生动的方式体现他们的感情,而不是直
截了当地把它叙说出来”。
因此,所谓小说的“不流露作者倾向”,它只是一种相对
意义上的“客观”,是通过对涉及创作主体个人因素的极度
限制和对事物内在本质最大程度的接近而获得的。海明威
的短篇小说正是如此。小说叙事视角的客观化极大地淡化
了叙事内容的情感色彩,从而使创作主体的创作倾向趋于
隐蔽化。
小说理论家华莱士·马丁认为,“揭示正在发生的一切
的不是信息,而是对于该信息的评论”。在海明威的视角模
式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叙事视角,其对叙事信息的外在主
观性评价都被尽力地排除在文本之外,或者被压缩到一个
最低的限度。例如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中,叙述者像一
架毫无感情的机器,其任务就是忠实而精确地记录下它在
自己职责范围之内所能够观察到的一切,而丝毫不能够让
它做出个人主观式的介绍与评价。因此,读者才能够看到
《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中那样原生态得到最大限度保
留的人物间对话。而小说文本提供给读者的叙事信息也仅
限于这些对话。若想获知更多的背景信息,探寻到潜藏在小
说文本背后的丰富内涵,读者便不能再像传统意义上的小
说读者那样,等着创作主体来指点迷津,而只能靠自身的努
力,穿透客观化的表象去进行深入挖掘。
2 叙述空白性的审美效果
如前所述,海明威小说叙述的客观化效果是由于他能
充分运用视角的内在固有本质而达到的,那么空白性审美
效果的形成则是他能创造性地发挥特定视角模式局限性的
一面。因此,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所形成的客观化与空白性
这两种审美效果是紧密相连,牢不可分的。海明威作为一代
文学巨匠的独特之处,正在与他能够出其不意,使叙事视角
的弊端在他的笔下得到创造性的利用,从而形成小说叙事
上的空白性审美效果。
例如在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小
说叙事上的空白性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当一向胆小懦弱的
麦康伯终于杀死野牛时,却来不及享受兴奋和成功的喜悦,
因为就在野牛马上要到达他的身边时,麦康伯太太举枪向
野牛射击,却意外地击中了她的丈夫。小说的叙事内容简
洁、明了,读者就像在观看真实的狩猎那样,紧密注视着人
物各自的一言一行。随着麦康伯的死,小说叙事也戛然而
止,然而留给读者的却是解不开的疑惑,即麦康伯太太究竟
是故意还是在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自从小说问世以
来,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这种现象的形成,
主要来自于小说叙事视角所带来的叙事上的空白性效果。
客观叙事视角表现的是人物各自外在的活动,叙述者不表
明其个人鲜明的印记,有限叙事视角进行人物间彼此的相
互观照,而这种观照也始终没有超出人物自身的视野范围。
由此,小说叙事视角因其自身的局限,使得创作主体的创作
倾向在作品中被隐蔽起来,从而形成了叙事视角上的空白
地带。
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所带来的叙述客观化和空白性这
两种独特的审美效果,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迥异于他人作
品的鲜明个性。这两种效果的获得来源于海明威小说叙事
视角所呈现出来的特质。在小说文本内部,其叙事视角共同
致力于对作品主题的深度挖掘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而
叙事视角带来的小说叙述客观化、空白性的审美效果,不仅
使小说叙事内容的原生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也
为小说意义提供了一个多重阐释的广阔空间。
总之,对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是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
在,并因此赋予了他的作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吉拉尔·热奈特:《叙事语式》,《复印报刊资料文艺
理论》,1986 年第1 期。
[2] 欧内斯特·海明威,陈良廷等译:《海明威短篇小说
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版。
[3] 郑美香:《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视点探析》,
福建师范大学,2008 年版。
[4] 单之旭:《视角、时空与结构———70-80 年代小型史
诗叙事手法的分析》,《国外文学》,1999 第2 期。
[5] 华莱士·马丁,伍晓明译:《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 年版。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 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享
有崇高地位的文学巨匠,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实践成为对
后世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作家之一。有关海明威的研究不胜
枚举,然而大多数都是从海明威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文体
风格进行探讨的。随着叙事学的出现、发展和成熟,有些研
究者开始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海明威小说进行分析。但这种
研究目前数量还相对较少,而从叙事视角对海明威小说进
行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本文旨在从海明威的多部作品中
对叙事视角的探究,来分析和揭示由此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一海明威小说中各种叙事视角的运用
法国小说理论家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一书中,对叙
事视角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叙事视角即是从什么
角度叙述故事,以及叙述角度随哪个人物的视点而变化。对
小说叙事视角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对叙述人称的探讨,可归
纳为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两大类型。第
三人称叙事视角又分为第三人称无所不知式、有限可知式
和客观视角式。
1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
第三人称无所不知式叙事视角即知晓小说中几乎每个
人物的思想内心以及小说中每件事的发展动态,这些并不
是单一的人物可以完成的。运用无所不知的叙述视角,叙述
者知道的事比任何一个人物所知道的都多,既能看见人物
的外部言行,也能知晓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老人与海》中,
海明威采用了这一叙事视角。作者站在故事之外并凌驾于
故事之上,给整个故事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展示老
人和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小说的开头,这个无所
不知的叙述者告诉读者的不止是老人圣地亚哥和小男孩的
对话,还有其他渔民对老人的看法。
运用第三人称有限可知式视角,即海明威在《士兵之
家》和《丧钟为谁而鸣》等小说中采用故事中的一个或几个
人物作为视角,叙述者比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更具有观察力,
但他所知道的只是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并非全知全能。通
过第三人称有限可知式叙事视角叙述者可进入人物的内
心,读者随着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去“旅行”,知晓该人物的思
想情感和目的动机等。
运用第三人称客观视角,即叙述者说出来的要少于人
物知道的,他只能看见人物的外部言行,叙述人物所看到和
听到的,而无从知晓人物的内心世界,海明威的大部分小说
采用了这种叙述视角,这是构成其小说“冰山风格”的重要
因素。《杀人者》、《雨中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是最能体现
第三人称客观视角的作品。《雨中的猫》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视角,虽然人物视角几近于“无所不知”,却不做判断和评
价。海明威有意隐去故事的阐述,把解读的工作留给读者。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采用戏剧对话和舞台提示般的语言,
通过显示人物动作行为和相互之间的对话来传达故事,缺
少感情色彩,没有分析评价,因而叙述的客观性得以增强,
真实可信度进一步提高。小说采用的这种叙述视角, 就像一
幅电影画面,人物传达的叙事信息令读者感到细致入微, 真
实可信。
《白象似的群山》运用的是纯粹的限制性的客观叙事视
角,恰像一架固定的摄影机,它拍到什么,读者就看到什么,
人物的思想感情只能通过叙述者的客观描述,靠读者自己
去推测想象。海明威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隐藏了人
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人物所谈论的内容以及他们进行对话
的方式,发掘表象层更深的含义。
2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也是海明威小说叙事的一大特
征。运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叙述者一般是故事中的人物之
一,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能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判断,有
是非批评的权力。这样的叙事视角在小说的信息分布方面
起着运筹帷幄的作用。阅读此类小说时,读者必须尽可能多
地去了解叙述者,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小
说《等了一天》采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从父亲的角度
讲述与生病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故事采用的叙事视
角非常有限,即叙述者父亲不知道儿子的想法,读者通过父
亲去判断整个事情的发展。故事因此而产生悬念和冲突,直
到最后真相大白,原来父子两人在温度单位方面有理解上
的差异。读者由此获得的审美享受是采用其它叙事视角所
不能带来的。《永别了,武器》也是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的
典型例子。主人公亨利讲述的只是他所能看到的、听到的、
感受到的以及他的所思所想,他所不能获知的信息,读者同
样无法得知,读者有的只是更多的现场感和参与感,随着主
人公进入故事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二海明威叙事视角的转移和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
1 叙事视角的转移
在创作时,海明威能准确有效地转移叙事视角。每个叙
事视角的转换和安排,海明威都赋予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
使得小说有更大的表现空间和更大的容量,并形成有机整
体而显得错综复杂。
其中《雨中的猫》、《白象似的群山》和《乞力马扎罗的
雪》都运用了视角转移,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了丰富的审
美享受。《雨中的猫》以第三人称为叙事视角,视角从妻子转
移到丈夫。故事以追忆的形式讲述,叙述者全知全能,知道
一切却不发表看法。《白象似的群山》也没有保持视角的一
王玉华
摘要海明威作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简洁洗练、内涵丰富的风格著称
于世。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视角探索倾向,大部分采用了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这是构成其小说“冰山风格”的
重要因素。在运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时,视角的限定性会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而海明威的小说还有运用叙
事视角转移和多重叙事视角的特点,并因各种视角的灵活运用而产生出叙述客观化、空白性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视角转移多重视角审美效果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059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 No.6 借鉴与比较
致。在一对男女关于堕胎争论的语境下隐含着男人对女人
的不满,使故事的复杂程度加大了。海明威使用两次视角转
移,增加了作品的深度,用叙事视角控制叙述者和人物之间
的距离,控制人物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由此获得所期待产生
的艺术效果。
2 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
海明威并不满足于从单一的角度展现他的小说,他还
善于运用多重叙事视角,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叙事视
角体现一个主题或者讲述一个故事,这样既可透视人物的
内心,又有比单一人物视角更大的宽广度。
最能体现海明威小说多重叙事视角特征的是《弗朗西
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小说本身的情节十分简单,线
索也很清晰。故事一开始便是庆功酒会,麦康伯以猎狮英雄
出场,这时基本上以隐藏于作品背后的作家为叙述者(视
角)进行叙述,包括对麦康伯妻子,猎手威尔逊的出场的叙
述。在庆功酒会的开头作者开始隐身,而通过借用威尔逊与
麦康伯对话完成了对前日麦康伯猎狮过程中转身逃跑的怯
懦行为的追述。接着第二天捕杀公牛的场面,情节发生巨大
变化,麦康伯变得冷静沉着,勇杀公牛;第三个场面是麦康
伯杀第三头野牛时,他的胜利却转成了一个悲剧———被其
妻射杀。这篇小说中,有三个主人公,三次打猎,三个猎手,
故事的情节结构中有三次主角的转换,三次同盟的联结和
解体,都是通过全方位多视角来剖析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
情感历程,推进故事情节的运行。作品中三次猎兽中主角和
视角的转换,从不同角度的描写使人物性格呈多元化。
三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呈现的审美效果
在海明威小说中,每种叙事视角最内在的本质特征都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作为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小说家,
海明威通过他对叙事视角的独特选择和运用,使得他的小
说叙事视角呈现出特殊的审美效果,这种效果主要体现在
叙述的客观化与空白性两个方面。
1 叙述的客观化效果
创作主体将对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观察与体悟都放
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读者可通过创作主体对题材的选取、
结构篇章的组织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直接感
知,也可通过对小说中潜在审美意向的探寻去间接地体会
和感悟。在小说中排除创作主体的个人因素,这种做法无论
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无法实现的。卢伯克在评价福
楼拜等著名作家时曾说过:
“其实他们以更老练的方法表达他们的感情———把他
们的感情戏剧化,以生动的方式体现他们的感情,而不是直
截了当地把它叙说出来”。
因此,所谓小说的“不流露作者倾向”,它只是一种相对
意义上的“客观”,是通过对涉及创作主体个人因素的极度
限制和对事物内在本质最大程度的接近而获得的。海明威
的短篇小说正是如此。小说叙事视角的客观化极大地淡化
了叙事内容的情感色彩,从而使创作主体的创作倾向趋于
隐蔽化。
小说理论家华莱士·马丁认为,“揭示正在发生的一切
的不是信息,而是对于该信息的评论”。在海明威的视角模
式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叙事视角,其对叙事信息的外在主
观性评价都被尽力地排除在文本之外,或者被压缩到一个
最低的限度。例如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中,叙述者像一
架毫无感情的机器,其任务就是忠实而精确地记录下它在
自己职责范围之内所能够观察到的一切,而丝毫不能够让
它做出个人主观式的介绍与评价。因此,读者才能够看到
《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中那样原生态得到最大限度保
留的人物间对话。而小说文本提供给读者的叙事信息也仅
限于这些对话。若想获知更多的背景信息,探寻到潜藏在小
说文本背后的丰富内涵,读者便不能再像传统意义上的小
说读者那样,等着创作主体来指点迷津,而只能靠自身的努
力,穿透客观化的表象去进行深入挖掘。
2 叙述空白性的审美效果
如前所述,海明威小说叙述的客观化效果是由于他能
充分运用视角的内在固有本质而达到的,那么空白性审美
效果的形成则是他能创造性地发挥特定视角模式局限性的
一面。因此,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所形成的客观化与空白性
这两种审美效果是紧密相连,牢不可分的。海明威作为一代
文学巨匠的独特之处,正在与他能够出其不意,使叙事视角
的弊端在他的笔下得到创造性的利用,从而形成小说叙事
上的空白性审美效果。
例如在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小
说叙事上的空白性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当一向胆小懦弱的
麦康伯终于杀死野牛时,却来不及享受兴奋和成功的喜悦,
因为就在野牛马上要到达他的身边时,麦康伯太太举枪向
野牛射击,却意外地击中了她的丈夫。小说的叙事内容简
洁、明了,读者就像在观看真实的狩猎那样,紧密注视着人
物各自的一言一行。随着麦康伯的死,小说叙事也戛然而
止,然而留给读者的却是解不开的疑惑,即麦康伯太太究竟
是故意还是在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自从小说问世以
来,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这种现象的形成,
主要来自于小说叙事视角所带来的叙事上的空白性效果。
客观叙事视角表现的是人物各自外在的活动,叙述者不表
明其个人鲜明的印记,有限叙事视角进行人物间彼此的相
互观照,而这种观照也始终没有超出人物自身的视野范围。
由此,小说叙事视角因其自身的局限,使得创作主体的创作
倾向在作品中被隐蔽起来,从而形成了叙事视角上的空白
地带。
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所带来的叙述客观化和空白性这
两种独特的审美效果,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迥异于他人作
品的鲜明个性。这两种效果的获得来源于海明威小说叙事
视角所呈现出来的特质。在小说文本内部,其叙事视角共同
致力于对作品主题的深度挖掘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而
叙事视角带来的小说叙述客观化、空白性的审美效果,不仅
使小说叙事内容的原生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也
为小说意义提供了一个多重阐释的广阔空间。
总之,对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是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
在,并因此赋予了他的作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吉拉尔·热奈特:《叙事语式》,《复印报刊资料文艺
理论》,1986 年第1 期。
[2] 欧内斯特·海明威,陈良廷等译:《海明威短篇小说
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版。
[3] 郑美香:《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视点探析》,
福建师范大学,2008 年版。
[4] 单之旭:《视角、时空与结构———70-80 年代小型史
诗叙事手法的分析》,《国外文学》,1999 第2 期。
[5] 华莱士·马丁,伍晓明译:《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 年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