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4个回答
森吧体育
2024-11-08 广告
2024-11-08 广告
飞越丛林挑战是广东森吧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一项精彩活动。在这里,参与者将体验到高空走钢丝、空中滑行、高空隧道等一系列刺激惊险的项目。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让人心跳加速,但同时也能在挑战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我们的飞越丛林挑战项目设计合理,安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森吧体育提供
展开全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简介
--------------------------------------------------------------------------------
发布时间:2005-05-25 22:17:03 目前阅读:4469 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欧洲西线: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地处欧洲心脏,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久为德国垂涎。1938年4月,希特勒授意居住在捷克境内苏台德地区日耳曼族人“自治”,企图将捷克最重要的工业区苏台德地区归入德国。在捷政府坚决反对和苏联支待下,捷政府果断镇压亲德分子叛乱,将35个装备精良的现役师和40万后备军投入戒备。准备尚不充分的纳粹德国不得不暂时退步,转而对英、法施加外交压力,企图用外交手段吞并捷克。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希特勒一直把波兰当作向东扩张“生存空间”的主要障碍。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为制造入侵波兰借口,一批德国党卫军伪装成波兰军队,“袭击”了位于德波边境的一家德国电台。希特勒借口“自卫”,下达了入侵波兰的作战命令。
9月1日凌晨,德国出动57个师(150万人),在2300架飞机、2500辆坦克掩护下,对波兰发动全面进攻。战争伊始,德军飞机狂轰滥炸波兰主要军事设施、机场、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德军攻势凶猛,南北两个集团军成钳形攻势夹击波军,波兰空军500余架作战飞机未及起飞,即被炸毁于机场,大量火炮、汽车、辎重来不及撤退便落入德军之手,仓促应战的波军以20个师投入战斗。装备陈旧且无准备的波军,未及实施坚决抵抗即被德军包围。德军以每日50-60公里的速度推进,波军所有防线均被德军突破,整个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对波兰防务承担义务的英、法,对德“宣战”后却按兵不动。英、法的“静观”使德军得以集中全力对付波兰。9月8日,德军坦克进至波兰首都华沙外围。16日,德军南北集团军群在弗洛达瓦地区会师,完成对波军主力包围。9月17日,波兰政府逃至罗马尼亚(后留亡英国)。9月30日,华沙守军和居民的自发抵抗在德军轰炸炮击下瓦解,波兰沦亡。德军战领华沙后,进行了大规模报复性破坏和屠杀。
德国占领波兰后,利用英、法的“绥靖”主义,加紧进行侵略北欧、西欧的准备。1940年4月,德军开始在西线发动进攻,主要目标为法国。
为解决进攻法国的后顾之忧,1940年9月,德国向丹麦、挪威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两国立即接受“德国保护”。丹麦国王惧于德国武力,宣布投降,德军随即占领丹麦。挪威国王哈桑七世拒绝德国要求,力主抵抗。但国防部长、法西斯分子吉斯林却策动亲德势力破坏抗战。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吉斯林组织傀儡政府。哈桑七世出走英国,建立流亡政府。
德军在进攻挪威同时,开始对法国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进攻。1940年5月10日,德空军大批飞机猛烈轰炸法国北部和荷、比、卢境内72处机场。接着,德伞兵部队抢占机场、桥梁和战略要点,战争全面爆发。德军共投入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分3个集团军群,同时向法国和荷、比、卢推进。在德军猛烈突击下,荷军只坚持5天即宣布投降,荷兰女王政府逃亡伦敦。5月26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20万比军为德军俘虏。
面对德军猛烈攻势,法军和驻法英国远征军节节败退。5月31日,德军绕过设防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出其不意地以大批坦克直插阿登山脉,迂回攻入法境。5月20日,德军在地空火力掩护下,强渡马斯河,全歼法第9集团军。5月20日,德军直扑英吉利海峡。5月20日,德军占领加来,距海岸仅数十公里,形成对英法联军夹击态势,40万败退的英法军队在敦刻尔克附近地区陷入绝境。此时,希特勒突然下令德军坦克部队停止追击,只使用空军轰炸。绝处逢生的英法联军紧急征用943艘舰船,在皇家空军掩护下,将33.18万名溃不成军的英法士兵撤至英国,未及撤退的4万法国士兵被德军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撤退后,法国形势日见危机。6月5日,德军突破“魏刚”防线,直逼首都巴黎。6月10日,趁火打劫的意大利投入32个师,从背后对法国发动进攻。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兵不血刃占领巴黎。6月16日,雷诺政府辞职, 贝当出任总理,决定停战投降。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该协定把法国肢解为两部分,德军占领法国北部地区,占领费由法国负担,南部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法军全部解除武装,重武器交给德国。
法国沦陷后,主战派、国防部次长戴高乐飞往伦敦,组织法国军民继续抵抗。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欧洲大陆,先后占领了奥、捷、波、比、挪、荷、丹、罗等10余国领土,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盟军收复西欧大陆
时过境迁,盟军经过数年苦战后终于开始反攻。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开始向欧洲腹地进军。希特勒任命卢格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将驻法兵力增至26个师,企图阻止盟军。但这些师兵员和装备都缺额较大(坦克只有900辆,飞机不足500架)。卢格以14个师防守塞纳河口至科蒙一线,10个师防守科蒙到德律特海峡沿岸,2个师驻守布列塔尼半岛。
为解放法国西北部,盟军集中了4个集团军〔包括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和4个空降师,4000辆坦克和6500架飞机〕。1944年7月5日,美国第一集团军率先发起攻击,突破德军防线后,向纵深推进50公里,抵达塞纳河地区。8月1日, 巴顿指挥美第三集团军在法国游击队配合下,向布列塔尼半岛推进,由于德军抵抗微弱,美军主力移师东进,转向巴黎以南塞纳河地区突击。
面对盟军进攻,德军第7集团军试图反击,但未成功。盟军在两翼继续发动进攻。到8月底,盟军全线进抵塞纳河,在河东建立登陆场,至此,除个别港口外,盟军已占领整个法国西北部。当盟军逼近巴黎之际,法国抵抗力量和巴黎市民配合盟军发动武装起义。经4天战斗,于8月25日解放巴黎。当天下午,法军第二装甲师接受巴黎地区德军投降。次日, 戴高乐率军进入巴黎,法国临时政府成立。
为配合美英军队在法国西北部的攻势,美法联军集中10个师、850艘舰船、4700架飞机,在土伦至尼斯之间80公里地段,发起“龙骑兵”登陆战役。德军虽以9个师担任法国南部海岸防御,但在美、法联军登陆地段,德军仅驻军5个营,防守十分薄弱。8月15日晨,美、法军在德军纵深空投伞兵,仅遇微弱抵抗。至19日,美法联军已建立起宽90公里、纵深60公里的统一登陆场,把2500门火炮、600辆坦克、21000辆汽车和16万人运上岸。
28日,土伦、马赛相继解放。9月11日,法军与从巴黎向东推进的美国第三集团军先头部队会师,留守法国南部的德军投降。残余德军向东北溃逃,退守德法边界齐格菲防线,法国全部解放。
9月中旬后,西欧战线已由法国西北部扩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莱茵河口的广大地区,逼近荷兰边界。盟军统帅部决定:以英、加(拿大)联军发起荷兰战役,由蒙哥马利元帅指挥。9月17日,英第30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向荷兰奈梅根、阿纳姆一线突击,英第8、12军从两翼配合。英军初期进展顺利,20日即进抵奈梅根。由于德军集中兵力突击英军两侧,配合作战的英、波(兰)空降兵因使用不当遭受严重损失,战况急剧逆转,英30军面临被合围危险。9月27日,英军被迫在莱茵河南岸阿纳姆以西转入防御。10天后,得到增援的英军再次发动进攻,在20至40公里正面突破德军防线,向纵深推进80公里。加拿大军队也夺取了布伦和加莱港。10?/FONT>11月,盟军在德国边境地区展开“秋季战斗”,开始把战场推向德国本土。为避免彻底崩溃,希特勒在阿登地区集中包括党卫队坦克第6集团军在内的“B”集团军群25个师(25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900辆,企图以突然反击挫败荷、比境内的盟军,稳定后方,腾出兵力与东线苏军交战。1944年12月16日佛晓,德军开始反击。德军组织一支800人的特遣队,着美军军服,口操英语,佩美式武器,潜入美军防线进行破坏和骚乱,引起美军极大混乱。尔后,德军在数百具探照灯掩护下突然发起进攻,毫无准备的美军未作有组织的抵抗便仓惶退却,损失惨重。德军突破美军防线后,向马斯河方向推进。为阻止德军前进,英美军调整部署,以航空兵对德军进行大规模空袭,终于在距马斯河仅4公里处阻止了德军前进。
德军受挫后,仍未放弃反击计划。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架飞机,轰炸盟军阵地和机场,炸毁盟军飞机260架,对斯特拉斯堡盟军发动攻击。德军的新进攻,使战局再度紧张。盟军统帅部一面组织反攻,一面由丘吉尔致电斯大林,要求苏军提前从东线发动攻势吸引德军,以减轻西线盟军压力。1月12 日,苏军从北起波罗地海,南至喀尔巴阡山长达1200公里的正面,对德军发起强大攻势,兵锋直指柏林。希特勒被迫从西线抽兵东援对付苏军,英美盟军乘机迅速推进,将德军全部赶回原出发地,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击被彻底粉碎。
据统计,此役德军死伤及失踪人数达8.2万人,损失坦克、强击火炮600辆、飞机1600架、其它车辆6000辆。盟军损失7.7万人,被俘及失踪2.1万人,大量武器装备被毁。阿登战役后,德军土气更加低落,彻底丧失了反攻能力,盟军从此牢牢掌握了西欧战场主动权。希特勒企图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迫使盟军妥协的企图彻底破产。不久,东、西对进的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德国灭亡。
欧洲东线: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约730万人,侵苏兵力550万人(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军队)。计有190个师(内有19个坦克师、14摩托化师、坦克约4300辆、火炮4.72万门);空军作战飞机4980架;海军作战舰艇192艘。德军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三个方面实施主要突击,另以德军“挪威”集团军、芬兰集团军分别向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实施辅助突击。战争开始后,苏军总兵力为537.3万人,部署在西部各边境军区的兵力为268万人,计有陆军170个师另2个旅,火炮3.75万门,新型坦克1475辆和大量的旧式坦克,新型作战飞机1540架以及大量旧式飞机,作战舰艇396艘。苏联计划以边境掩护部队抗击德军突击,保障苏军主力展开和集中,然后再以进攻消灭突入之德军,将战争推至敌国领土。整个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6.22-1942.11.18)德军发动战略进攻,苏军实施战略防御。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优势(突然进攻、装备先进、军队已有作战经验)和苏联判断失误、戒备不足的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在苏西部地区推进约600公里,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并于9月初封锁列宁格勒,攻占基辅。苏军最初试图以进攻对付德军,但在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后,被迫转入战略防御。9月底,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苏军在敌后游击战争配合下,以积极防御疲惫和消耗德军,于12月转入反攻,苏军勇敢作战,消灭和击溃德军大量兵力。翌年4月,取得了莫斯科会战胜利,初步稳定了战局,粉碎了德国“闪电战”企图。1942年5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克里木作战失利。德军加紧向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进攻,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占领苏联石油产地巴库和顿巴斯,苏军被迫再次转入防御。经过激烈顽强的战斗,至11月,苏军守住了斯大林格勒,从而为集结兵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1942.11.19-1943.12)苏军展开战略反攻,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能力已恢复并有较大发展。提供给军队的新式装备逐渐增多,美英也向苏联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大大减轻了苏联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于11月在斯大林格勒开始大规模反攻,1943年2月,苏军合围并歼灭了德军精锐部队鲍罗斯兵团,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尔后,苏军又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同年1月,苏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在外高加索方向转入进攻。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7、8月间,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又取得重大胜利。从此,苏军夺得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转入全面防御。8月,苏军在卢基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转入全面进攻,到11月份,已收复近一半失地,
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城市。
第三阶段(1944.1?/FONT>1945.5.5)苏军全面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国彻底失败。1943年,美英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人民抵抗运动和起义风起云涌。德国企图以战略防御拖延对苏战争,以便同英美单独讲和。为彻底击败德国,苏军开始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整个苏德战场发起进攻,连续进行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等一系列大规模进攻战役,歼灭大量德军,收复全部失地,占领芬兰和挪威部分国土,并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国土。上述各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德武装力量,在苏军支援下纷纷光复国土。1945年春,苏军在波罗地海至多瑙河全线发起进攻,先后进行了维斯瓦河枣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等进攻战役,4月16日,苏军攻城集团在强大地空火力支援下,对柏林发起总攻,消灭残余德军,占领德国东部和奥地利东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长达4年的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共消灭和击溃德国及其盟国军队607个师,占德军及其盟军在整个战争中损失的全部师数的77.5%以上。德军死伤达1000万人以上,其2/3的武器装备被苏军缴获和击毁。苏军战斗减员1600万人,平民伤亡超过2000万人。苏联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民共伤亡1800余万,军队伤亡38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日军被中国军队歼灭133万余人(不包括在东北地区前6年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本战败后,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日军共128万。
1931年9月18日,占据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东北军)发动进攻。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驻军不战而退。仅4个月时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东北军部分爱国军人组成“抗日义勇军”,坚持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日军。1933年1月,日军开始进攻华北,冯玉祥将军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日军逐出察境。但由于蒋介石与日军重兵威胁、夹击,同盟军失败。至1935年底,日军控制了河北、热河、察哈尔和绥远省广大地区。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南郊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遭到国民党驻军坚决抵抗,从此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形成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救亡运动推动和英、美支持下,在抗战初期积极抵抗日军,进行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战役,如忻口战役、淞沪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和广州会战等,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和消耗。台儿庄一战,国民党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一举歼敌万余,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数百万军队在日军压力下节节败退。至1938年10月,北下、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广州、广东、湖北等省大片国土相继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生死关头。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经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1936年12月12日,抗日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以“兵柬”形式扣押蒋介石,逼迫蒋同意联合中共抗战。伺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战前线,先后取得了平型关战斗,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重大胜利,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后方屡遭八路军、新四军打击,1939年以后,基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将主力转用于敌后解放区战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转移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为解除后顾之忧,日军从1939年底开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作战,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为粉碎日军“扫荡”,八路军以破坏正太铁路为目标,发起“百团大战”。战役自1940年8月开始至12月止,共毙伤日伪军4万余人。日军遭此严重打击后,遂将敌后八路军、新四军作为主要作战对象,集中优势兵力,反复以“清剿”、“扫荡”形式破坏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斗争残酷,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锐减到40余万,大批根据地复沦于日伪军之手。八路军、新四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坚待敌后抗战,牵制了大批日军。
1941年12月9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发起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先后夺取了平汉路南段、粤汉和湘桂3条铁路干线,国民党军队接连失利,丢失大片国土。与此同时,日军继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执行“敌进我退”方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到处打击敌人,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积小胜
为大胜,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粉碎了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1944年,各敌后抗日武装开始对日军局部反攻,消灭日伪军20余万人,光复大片国土。这些胜利,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有利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战略反攻。
1945年春,八路军、新四军继续对日伪军进行攻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抗日根据地发展到19块,总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另有民兵200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对日军占领的中心城市、交通线的战略包围。1945年5月,苏、英、美盟军取得彻底战胜德、意法西斯的伟大胜利,日本法西斯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在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军发起大反攻。在中国军民全面反攻;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英、美军队直逼日本本土的联合打击下,日本军事力量迅速瓦解。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民共伤亡1800余万,军队伤亡38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日军被中国军队歼灭133万余人(不包括在东北地区前6年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本战败后,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日军共128万。
太平洋战争:
1940年以后,日本为摆脱侵华战争僵局,改善战略态势,决定乘欧洲战事正酣之机,夺取英、美、荷在亚洲的殖民地,掠夺东南亚战略物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率领下,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战果,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战斗力。遂后,日军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进行的旨在粉碎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1940年以后,日本为摆脱侵华战争僵局,改善战略态势,决定乘欧洲战事正酣之机,夺取英、美、荷在亚洲的殖民地,掠夺东南亚战略物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率领下,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战果,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战斗力。遂后,日军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开始后,日本调用11个陆军师团,舰船205艘,飞机2300架,共约40万人。在半年多时间里,日军先后侵占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缅甸、所罗门群岛及阿留申群岛部分地区。美国由于缺乏战争准备,初期遭受严重损失。在对德、日两面作战的情况下,美国执行先欧后亚的作战方针,在太平洋地区进行防御和牵制性作战,然后视欧战结局,再行反攻。1942年3月,美国建立了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个战区司令部(总司令分别为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开始局部反攻。美国海军在珊瑚海海战中。首挫日军,迫使日军停止向莫尔斯比港推进。不久,又在中途岛海战中给予日本联合舰队沉重打击,一举击沉日军4艘航空母舰,掌握了作战主动权。同年8月至次年2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群岛登陆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重创日本陆海军,战略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此后,日美双方在太平洋中部岛屿展开激烈海空战。不久,美军收复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1943年11月,美军转入全面进攻。麦克阿瑟一路由新几内亚西进尔后北上,尼米兹一路经中太平洋特鲁克群岛西进,向菲律宾方向分进合击,切断日本往南洋的海上交通线。日本虽竭力增兵,但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终无法挽回败局。1944年,美军控制中太平洋,占领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登陆菲律宾。1945年初次占冲绳,取得进攻日本本土前进基地,美英海空军加强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5月8日,德国投降,日本彻底孤立。8月6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数十万平民伤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中国抗日军民发起全面反攻。在各国军民共同打击下,日本侵略军迅速崩溃。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太平洋战争伊始,日军偷袭珍珠港。对掩护和保障其前进战略计划的实施有重要意义,但却因此把美国拖入了战争,是战略上的失策。太平洋战争中,双方海军舰队核心已由战列舰让位于航空母舰。战争结果表明:舰载航空兵对确保海上交通线和掌握制空权、制海权有重大意义,用快速航空母舰编队消灭日军海空部认、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实施越岛作战,是美军取得太平洋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发布时间:2005-05-25 22:17:03 目前阅读:4469 次
【投稿
--------------------------------------------------------------------------------
发布时间:2005-05-25 22:17:03 目前阅读:4469 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欧洲西线: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地处欧洲心脏,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久为德国垂涎。1938年4月,希特勒授意居住在捷克境内苏台德地区日耳曼族人“自治”,企图将捷克最重要的工业区苏台德地区归入德国。在捷政府坚决反对和苏联支待下,捷政府果断镇压亲德分子叛乱,将35个装备精良的现役师和40万后备军投入戒备。准备尚不充分的纳粹德国不得不暂时退步,转而对英、法施加外交压力,企图用外交手段吞并捷克。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希特勒一直把波兰当作向东扩张“生存空间”的主要障碍。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为制造入侵波兰借口,一批德国党卫军伪装成波兰军队,“袭击”了位于德波边境的一家德国电台。希特勒借口“自卫”,下达了入侵波兰的作战命令。
9月1日凌晨,德国出动57个师(150万人),在2300架飞机、2500辆坦克掩护下,对波兰发动全面进攻。战争伊始,德军飞机狂轰滥炸波兰主要军事设施、机场、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德军攻势凶猛,南北两个集团军成钳形攻势夹击波军,波兰空军500余架作战飞机未及起飞,即被炸毁于机场,大量火炮、汽车、辎重来不及撤退便落入德军之手,仓促应战的波军以20个师投入战斗。装备陈旧且无准备的波军,未及实施坚决抵抗即被德军包围。德军以每日50-60公里的速度推进,波军所有防线均被德军突破,整个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对波兰防务承担义务的英、法,对德“宣战”后却按兵不动。英、法的“静观”使德军得以集中全力对付波兰。9月8日,德军坦克进至波兰首都华沙外围。16日,德军南北集团军群在弗洛达瓦地区会师,完成对波军主力包围。9月17日,波兰政府逃至罗马尼亚(后留亡英国)。9月30日,华沙守军和居民的自发抵抗在德军轰炸炮击下瓦解,波兰沦亡。德军战领华沙后,进行了大规模报复性破坏和屠杀。
德国占领波兰后,利用英、法的“绥靖”主义,加紧进行侵略北欧、西欧的准备。1940年4月,德军开始在西线发动进攻,主要目标为法国。
为解决进攻法国的后顾之忧,1940年9月,德国向丹麦、挪威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两国立即接受“德国保护”。丹麦国王惧于德国武力,宣布投降,德军随即占领丹麦。挪威国王哈桑七世拒绝德国要求,力主抵抗。但国防部长、法西斯分子吉斯林却策动亲德势力破坏抗战。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吉斯林组织傀儡政府。哈桑七世出走英国,建立流亡政府。
德军在进攻挪威同时,开始对法国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进攻。1940年5月10日,德空军大批飞机猛烈轰炸法国北部和荷、比、卢境内72处机场。接着,德伞兵部队抢占机场、桥梁和战略要点,战争全面爆发。德军共投入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分3个集团军群,同时向法国和荷、比、卢推进。在德军猛烈突击下,荷军只坚持5天即宣布投降,荷兰女王政府逃亡伦敦。5月26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20万比军为德军俘虏。
面对德军猛烈攻势,法军和驻法英国远征军节节败退。5月31日,德军绕过设防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出其不意地以大批坦克直插阿登山脉,迂回攻入法境。5月20日,德军在地空火力掩护下,强渡马斯河,全歼法第9集团军。5月20日,德军直扑英吉利海峡。5月20日,德军占领加来,距海岸仅数十公里,形成对英法联军夹击态势,40万败退的英法军队在敦刻尔克附近地区陷入绝境。此时,希特勒突然下令德军坦克部队停止追击,只使用空军轰炸。绝处逢生的英法联军紧急征用943艘舰船,在皇家空军掩护下,将33.18万名溃不成军的英法士兵撤至英国,未及撤退的4万法国士兵被德军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撤退后,法国形势日见危机。6月5日,德军突破“魏刚”防线,直逼首都巴黎。6月10日,趁火打劫的意大利投入32个师,从背后对法国发动进攻。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兵不血刃占领巴黎。6月16日,雷诺政府辞职, 贝当出任总理,决定停战投降。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该协定把法国肢解为两部分,德军占领法国北部地区,占领费由法国负担,南部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法军全部解除武装,重武器交给德国。
法国沦陷后,主战派、国防部次长戴高乐飞往伦敦,组织法国军民继续抵抗。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欧洲大陆,先后占领了奥、捷、波、比、挪、荷、丹、罗等10余国领土,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盟军收复西欧大陆
时过境迁,盟军经过数年苦战后终于开始反攻。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开始向欧洲腹地进军。希特勒任命卢格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将驻法兵力增至26个师,企图阻止盟军。但这些师兵员和装备都缺额较大(坦克只有900辆,飞机不足500架)。卢格以14个师防守塞纳河口至科蒙一线,10个师防守科蒙到德律特海峡沿岸,2个师驻守布列塔尼半岛。
为解放法国西北部,盟军集中了4个集团军〔包括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和4个空降师,4000辆坦克和6500架飞机〕。1944年7月5日,美国第一集团军率先发起攻击,突破德军防线后,向纵深推进50公里,抵达塞纳河地区。8月1日, 巴顿指挥美第三集团军在法国游击队配合下,向布列塔尼半岛推进,由于德军抵抗微弱,美军主力移师东进,转向巴黎以南塞纳河地区突击。
面对盟军进攻,德军第7集团军试图反击,但未成功。盟军在两翼继续发动进攻。到8月底,盟军全线进抵塞纳河,在河东建立登陆场,至此,除个别港口外,盟军已占领整个法国西北部。当盟军逼近巴黎之际,法国抵抗力量和巴黎市民配合盟军发动武装起义。经4天战斗,于8月25日解放巴黎。当天下午,法军第二装甲师接受巴黎地区德军投降。次日, 戴高乐率军进入巴黎,法国临时政府成立。
为配合美英军队在法国西北部的攻势,美法联军集中10个师、850艘舰船、4700架飞机,在土伦至尼斯之间80公里地段,发起“龙骑兵”登陆战役。德军虽以9个师担任法国南部海岸防御,但在美、法联军登陆地段,德军仅驻军5个营,防守十分薄弱。8月15日晨,美、法军在德军纵深空投伞兵,仅遇微弱抵抗。至19日,美法联军已建立起宽90公里、纵深60公里的统一登陆场,把2500门火炮、600辆坦克、21000辆汽车和16万人运上岸。
28日,土伦、马赛相继解放。9月11日,法军与从巴黎向东推进的美国第三集团军先头部队会师,留守法国南部的德军投降。残余德军向东北溃逃,退守德法边界齐格菲防线,法国全部解放。
9月中旬后,西欧战线已由法国西北部扩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莱茵河口的广大地区,逼近荷兰边界。盟军统帅部决定:以英、加(拿大)联军发起荷兰战役,由蒙哥马利元帅指挥。9月17日,英第30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向荷兰奈梅根、阿纳姆一线突击,英第8、12军从两翼配合。英军初期进展顺利,20日即进抵奈梅根。由于德军集中兵力突击英军两侧,配合作战的英、波(兰)空降兵因使用不当遭受严重损失,战况急剧逆转,英30军面临被合围危险。9月27日,英军被迫在莱茵河南岸阿纳姆以西转入防御。10天后,得到增援的英军再次发动进攻,在20至40公里正面突破德军防线,向纵深推进80公里。加拿大军队也夺取了布伦和加莱港。10?/FONT>11月,盟军在德国边境地区展开“秋季战斗”,开始把战场推向德国本土。为避免彻底崩溃,希特勒在阿登地区集中包括党卫队坦克第6集团军在内的“B”集团军群25个师(25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900辆,企图以突然反击挫败荷、比境内的盟军,稳定后方,腾出兵力与东线苏军交战。1944年12月16日佛晓,德军开始反击。德军组织一支800人的特遣队,着美军军服,口操英语,佩美式武器,潜入美军防线进行破坏和骚乱,引起美军极大混乱。尔后,德军在数百具探照灯掩护下突然发起进攻,毫无准备的美军未作有组织的抵抗便仓惶退却,损失惨重。德军突破美军防线后,向马斯河方向推进。为阻止德军前进,英美军调整部署,以航空兵对德军进行大规模空袭,终于在距马斯河仅4公里处阻止了德军前进。
德军受挫后,仍未放弃反击计划。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架飞机,轰炸盟军阵地和机场,炸毁盟军飞机260架,对斯特拉斯堡盟军发动攻击。德军的新进攻,使战局再度紧张。盟军统帅部一面组织反攻,一面由丘吉尔致电斯大林,要求苏军提前从东线发动攻势吸引德军,以减轻西线盟军压力。1月12 日,苏军从北起波罗地海,南至喀尔巴阡山长达1200公里的正面,对德军发起强大攻势,兵锋直指柏林。希特勒被迫从西线抽兵东援对付苏军,英美盟军乘机迅速推进,将德军全部赶回原出发地,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击被彻底粉碎。
据统计,此役德军死伤及失踪人数达8.2万人,损失坦克、强击火炮600辆、飞机1600架、其它车辆6000辆。盟军损失7.7万人,被俘及失踪2.1万人,大量武器装备被毁。阿登战役后,德军土气更加低落,彻底丧失了反攻能力,盟军从此牢牢掌握了西欧战场主动权。希特勒企图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迫使盟军妥协的企图彻底破产。不久,东、西对进的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德国灭亡。
欧洲东线: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约730万人,侵苏兵力550万人(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军队)。计有190个师(内有19个坦克师、14摩托化师、坦克约4300辆、火炮4.72万门);空军作战飞机4980架;海军作战舰艇192艘。德军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三个方面实施主要突击,另以德军“挪威”集团军、芬兰集团军分别向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实施辅助突击。战争开始后,苏军总兵力为537.3万人,部署在西部各边境军区的兵力为268万人,计有陆军170个师另2个旅,火炮3.75万门,新型坦克1475辆和大量的旧式坦克,新型作战飞机1540架以及大量旧式飞机,作战舰艇396艘。苏联计划以边境掩护部队抗击德军突击,保障苏军主力展开和集中,然后再以进攻消灭突入之德军,将战争推至敌国领土。整个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1.6.22-1942.11.18)德军发动战略进攻,苏军实施战略防御。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优势(突然进攻、装备先进、军队已有作战经验)和苏联判断失误、戒备不足的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在苏西部地区推进约600公里,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全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大部,并于9月初封锁列宁格勒,攻占基辅。苏军最初试图以进攻对付德军,但在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后,被迫转入战略防御。9月底,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苏军在敌后游击战争配合下,以积极防御疲惫和消耗德军,于12月转入反攻,苏军勇敢作战,消灭和击溃德军大量兵力。翌年4月,取得了莫斯科会战胜利,初步稳定了战局,粉碎了德国“闪电战”企图。1942年5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克里木作战失利。德军加紧向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进攻,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占领苏联石油产地巴库和顿巴斯,苏军被迫再次转入防御。经过激烈顽强的战斗,至11月,苏军守住了斯大林格勒,从而为集结兵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1942.11.19-1943.12)苏军展开战略反攻,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能力已恢复并有较大发展。提供给军队的新式装备逐渐增多,美英也向苏联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大大减轻了苏联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于11月在斯大林格勒开始大规模反攻,1943年2月,苏军合围并歼灭了德军精锐部队鲍罗斯兵团,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尔后,苏军又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同年1月,苏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在外高加索方向转入进攻。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7、8月间,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又取得重大胜利。从此,苏军夺得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转入全面防御。8月,苏军在卢基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转入全面进攻,到11月份,已收复近一半失地,
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城市。
第三阶段(1944.1?/FONT>1945.5.5)苏军全面战略进攻,法西斯德国彻底失败。1943年,美英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人民抵抗运动和起义风起云涌。德国企图以战略防御拖延对苏战争,以便同英美单独讲和。为彻底击败德国,苏军开始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整个苏德战场发起进攻,连续进行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等一系列大规模进攻战役,歼灭大量德军,收复全部失地,占领芬兰和挪威部分国土,并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国土。上述各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德武装力量,在苏军支援下纷纷光复国土。1945年春,苏军在波罗地海至多瑙河全线发起进攻,先后进行了维斯瓦河枣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等进攻战役,4月16日,苏军攻城集团在强大地空火力支援下,对柏林发起总攻,消灭残余德军,占领德国东部和奥地利东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长达4年的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共消灭和击溃德国及其盟国军队607个师,占德军及其盟军在整个战争中损失的全部师数的77.5%以上。德军死伤达1000万人以上,其2/3的武器装备被苏军缴获和击毁。苏军战斗减员1600万人,平民伤亡超过2000万人。苏联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战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民共伤亡1800余万,军队伤亡38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日军被中国军队歼灭133万余人(不包括在东北地区前6年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本战败后,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日军共128万。
1931年9月18日,占据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东北军)发动进攻。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驻军不战而退。仅4个月时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东北军部分爱国军人组成“抗日义勇军”,坚持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日军。1933年1月,日军开始进攻华北,冯玉祥将军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日军逐出察境。但由于蒋介石与日军重兵威胁、夹击,同盟军失败。至1935年底,日军控制了河北、热河、察哈尔和绥远省广大地区。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南郊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遭到国民党驻军坚决抵抗,从此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形成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救亡运动推动和英、美支持下,在抗战初期积极抵抗日军,进行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战役,如忻口战役、淞沪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和广州会战等,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和消耗。台儿庄一战,国民党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一举歼敌万余,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数百万军队在日军压力下节节败退。至1938年10月,北下、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江苏、安徽、河南、江西、广州、广东、湖北等省大片国土相继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生死关头。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经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1936年12月12日,抗日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以“兵柬”形式扣押蒋介石,逼迫蒋同意联合中共抗战。伺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战前线,先后取得了平型关战斗,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重大胜利,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后方屡遭八路军、新四军打击,1939年以后,基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将主力转用于敌后解放区战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转移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为解除后顾之忧,日军从1939年底开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作战,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为粉碎日军“扫荡”,八路军以破坏正太铁路为目标,发起“百团大战”。战役自1940年8月开始至12月止,共毙伤日伪军4万余人。日军遭此严重打击后,遂将敌后八路军、新四军作为主要作战对象,集中优势兵力,反复以“清剿”、“扫荡”形式破坏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斗争残酷,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锐减到40余万,大批根据地复沦于日伪军之手。八路军、新四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坚待敌后抗战,牵制了大批日军。
1941年12月9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发起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先后夺取了平汉路南段、粤汉和湘桂3条铁路干线,国民党军队接连失利,丢失大片国土。与此同时,日军继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执行“敌进我退”方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到处打击敌人,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积小胜
为大胜,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粉碎了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1944年,各敌后抗日武装开始对日军局部反攻,消灭日伪军20余万人,光复大片国土。这些胜利,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有利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战略反攻。
1945年春,八路军、新四军继续对日伪军进行攻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抗日根据地发展到19块,总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另有民兵200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对日军占领的中心城市、交通线的战略包围。1945年5月,苏、英、美盟军取得彻底战胜德、意法西斯的伟大胜利,日本法西斯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在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军发起大反攻。在中国军民全面反攻;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英、美军队直逼日本本土的联合打击下,日本军事力量迅速瓦解。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民共伤亡1800余万,军队伤亡38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日军被中国军队歼灭133万余人(不包括在东北地区前6年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本战败后,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日军共128万。
太平洋战争:
1940年以后,日本为摆脱侵华战争僵局,改善战略态势,决定乘欧洲战事正酣之机,夺取英、美、荷在亚洲的殖民地,掠夺东南亚战略物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率领下,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战果,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战斗力。遂后,日军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进行的旨在粉碎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1940年以后,日本为摆脱侵华战争僵局,改善战略态势,决定乘欧洲战事正酣之机,夺取英、美、荷在亚洲的殖民地,掠夺东南亚战略物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率领下,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战果,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战斗力。遂后,日军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开始后,日本调用11个陆军师团,舰船205艘,飞机2300架,共约40万人。在半年多时间里,日军先后侵占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缅甸、所罗门群岛及阿留申群岛部分地区。美国由于缺乏战争准备,初期遭受严重损失。在对德、日两面作战的情况下,美国执行先欧后亚的作战方针,在太平洋地区进行防御和牵制性作战,然后视欧战结局,再行反攻。1942年3月,美国建立了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个战区司令部(总司令分别为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开始局部反攻。美国海军在珊瑚海海战中。首挫日军,迫使日军停止向莫尔斯比港推进。不久,又在中途岛海战中给予日本联合舰队沉重打击,一举击沉日军4艘航空母舰,掌握了作战主动权。同年8月至次年2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群岛登陆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重创日本陆海军,战略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此后,日美双方在太平洋中部岛屿展开激烈海空战。不久,美军收复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1943年11月,美军转入全面进攻。麦克阿瑟一路由新几内亚西进尔后北上,尼米兹一路经中太平洋特鲁克群岛西进,向菲律宾方向分进合击,切断日本往南洋的海上交通线。日本虽竭力增兵,但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终无法挽回败局。1944年,美军控制中太平洋,占领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登陆菲律宾。1945年初次占冲绳,取得进攻日本本土前进基地,美英海空军加强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5月8日,德国投降,日本彻底孤立。8月6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数十万平民伤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中国抗日军民发起全面反攻。在各国军民共同打击下,日本侵略军迅速崩溃。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太平洋战争伊始,日军偷袭珍珠港。对掩护和保障其前进战略计划的实施有重要意义,但却因此把美国拖入了战争,是战略上的失策。太平洋战争中,双方海军舰队核心已由战列舰让位于航空母舰。战争结果表明:舰载航空兵对确保海上交通线和掌握制空权、制海权有重大意义,用快速航空母舰编队消灭日军海空部认、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实施越岛作战,是美军取得太平洋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发布时间:2005-05-25 22:17:03 目前阅读:4469 次
【投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想问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