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故乡的中心思想

 我来答
金果6333
2019-03-11 · TA获得超过11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故乡》中心思想是:

小说通过我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

农民极度贫困的严重现实,深刻而多方面的揭示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唤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救自己,共同为实现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是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鲁迅先生的《故乡》,写于1921年1月,在这一年多以前,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在鲁迅故乡之行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回乡的行程,个中的繁杂与艰辛尽在其中。

但令鲁迅震惊的是,他亲眼目睹了江南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于是,便以这次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一篇小说,把眼中的故乡描绘得淋漓尽致。

赏析:

从绍兴到北京的路程,可以分作两段,第一段是绍兴至杭州,第二段是杭州至北京。这两段长短大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段水路坐船,后段陆路坐火车。

杭州南星桥站出发,当天到达上海南站,次早北站上车,在南京浦口轮渡后,改坐津浦车,次日傍晚到天津,再搭那时的京奉车,当夜可抵正阳门,其间要换车四次。

但坐火车总是一样的。绍兴出西郭门至萧山的西兴镇只有驿路一站,坐民船只一夜就够了,从西兴徒步或乘小轿过钱塘江,那时已用小火轮拖渡,平安迅速。

对岸松毛场上岸便是杭州,离南星桥不远,来得及买票上车。这一夜的民船最有趣味,但那也以归乡时为佳,因为夏晚蹲船头上看水乡风景确实不差。

从绍兴来时所见只是附郭一带,无甚可看,而且离乡的心情总不太好,也是一个原因。本文中说到路程,只是水路那一段,因为是搬家去的,连到家的时候也显得有点暗淡。

离家时自然更是如此,虽然说“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很简单却写的很是得神。同行的人本文只说到母亲与宏儿,这也自然是小说化的地方。

事实上同走的连他自己共有七人,其中两个小孩都是三弟妇的,长女末利才三岁,长子冲两岁,时在乡下病卒,次子还没有名字,

生后七个月,小说中便将他诗化了,成为八岁的宏儿,因为否则他就不能与闰土的儿子水生去做朋友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乡

专注文化知识解答
高粉答主

2018-07-04 ·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专注文化知识解答
采纳数:7628 获赞数:1118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
  《故乡》中有我们所熟知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对比,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机灵能干,中年闰土则麻木、畏缩,反映了传统思想对人的深刻影响,还有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由一个美丽的女子变为一个庸俗、自私、刻薄的人,这不仅是作者对当时中国农村生活现实的深刻的思考,也是对统治中国农民的思想的历史文化的不满,所以要“逃异地,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生”,也希望年轻的一代有新的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南面有象象牙3
2011-02-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吃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浅唱最悲歌
2011-02-15 · TA获得超过24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6万
展开全部
这篇小说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可是我从参考书里翻到的答案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411ab3d1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34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3万
展开全部
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
《故乡》中有我们所熟知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对比,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机灵能干,中年闰土则麻木、畏缩,反映了传统思想对人的深刻影响,还有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由一个美丽的女子变为一个庸俗、自私、刻薄的人,这不仅是作者对当时中国农村生活现实的深刻的思考,也是对统治中国农民的思想的历史文化的不满,所以要“逃异地,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生”,也希望年轻的一代有新的生活。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