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帮我弄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在此先谢谢啦! 5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甘肃小城镇发展研究
小城镇,是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具有一定规模、主要由从事非农产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通过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在镇区内聚集,形成区域核心,并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辐射作用,以促进区域经济更大、更快地发展。它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在经济性质、人口构成、文化特征等方面处于城市和乡村过渡状态,具有乡村和城市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在城乡交流、特别是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向乡村扩散传播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优先发展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局面,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小城镇。实践证明,小城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只有龙头发展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统筹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发展很不平衡,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建设滞后,建设水平低,出现了繁华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现象。基于对这一基本国情的分析和判断,党中央自1998年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就发展小城镇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2000年6月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
(二)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且数量每年增加,而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又有限。农村小城镇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着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资源,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
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城乡二元结构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从宏观政策和体制上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做法,扭转 "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的现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在小城镇。针对城乡差别客观存在的现状,积极发展小城镇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是有助于探索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农村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依托;二是有助于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逐步消除对农民进城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有助于引导农民在小城镇创业,为农民创造条件立农成才、立乡成才;四是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
小城镇,是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具有一定规模、主要由从事非农产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通过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在镇区内聚集,形成区域核心,并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辐射作用,以促进区域经济更大、更快地发展。它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在经济性质、人口构成、文化特征等方面处于城市和乡村过渡状态,具有乡村和城市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在城乡交流、特别是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向乡村扩散传播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优先发展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局面,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小城镇。实践证明,小城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只有龙头发展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统筹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发展很不平衡,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建设滞后,建设水平低,出现了繁华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现象。基于对这一基本国情的分析和判断,党中央自1998年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就发展小城镇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2000年6月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
(二)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且数量每年增加,而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又有限。农村小城镇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着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资源,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
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城乡二元结构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从宏观政策和体制上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做法,扭转 "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的现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在小城镇。针对城乡差别客观存在的现状,积极发展小城镇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是有助于探索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农村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依托;二是有助于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逐步消除对农民进城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有助于引导农民在小城镇创业,为农民创造条件立农成才、立乡成才;四是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
2011-02-20
展开全部
你好! 我是一个村的主任,因为村属于贫困村,我现在正在力争,三农建设的筹划,我有份报告,不知能帮助你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3607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上海旋风骑士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厦门蝴蝶飞舞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昆明彩云之南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