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感受中国大儒之风骨 (13分)
20.(2分)主要体现在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少一点扣0.5分)
21.(2分)一是反对在《宪法》中写上个人的名字;二是主张在《宪法》中设国家主席。
22.(2分)“宪草”: 宪法的草案;“草宪”:草率的宪法。(说明:本题是“汉字部分”第4题的延伸,第4题旨在让学生关注此类词语现象,本题旨在让学生辨析此类词义差别。)
23.(2分)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 溜须拍马。(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体诗的理解能力和诗意的概括能力。)
24.(3分)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政治灰暗,人性扭曲。很多知识分子三缄其口,明哲保身,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卖身求荣,而梁漱溟先生的真诚无畏确实起到了震烁于今的作用。失去他,是时代的不幸,有了他,是时代的荣幸。(意近即可。说明:这是一道学科渗透的综合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和学科知识渗透的综合能力。能联系历史背景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精神风骨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历史作用得1分。)
25.(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错一字扣1分
20.(2分)主要体现在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少一点扣0.5分)
21.(2分)一是反对在《宪法》中写上个人的名字;二是主张在《宪法》中设国家主席。
22.(2分)“宪草”: 宪法的草案;“草宪”:草率的宪法。(说明:本题是“汉字部分”第4题的延伸,第4题旨在让学生关注此类词语现象,本题旨在让学生辨析此类词义差别。)
23.(2分)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 溜须拍马。(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体诗的理解能力和诗意的概括能力。)
24.(3分)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政治灰暗,人性扭曲。很多知识分子三缄其口,明哲保身,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卖身求荣,而梁漱溟先生的真诚无畏确实起到了震烁于今的作用。失去他,是时代的不幸,有了他,是时代的荣幸。(意近即可。说明:这是一道学科渗透的综合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和学科知识渗透的综合能力。能联系历史背景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精神风骨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历史作用得1分。)
25.(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错一字扣1分
展开全部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1893—1988),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学的创始人,可谓一代宗师。然而,他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只因他的书法被其多方面的学问所掩盖,时人多不知晓。梁漱溟一生刚直不阿,敢于仗义直言,其刚毅的性格,珍贵的人品跃然纸上,表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敢于坚持真理的高风亮节。
现追忆梁漱溟与书法结缘,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是1924年5月26日《北京大学日刊》的“梁漱溟启事”。另外,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上海书店出版的《书法大成》就以名家书法作品,选用了梁漱溟回复一家杂志的短信,观其函件,字迹清雅秀美,用笔劲爽刚健。
特别是在建国40周年之际,《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将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柳亚子、章士钊、梁漱溟等14位现代名人书法选入予以介绍。之后,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杂志在1989年第三期上,选登了一帧梁漱溟于1948年元旦在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旧居书房所写的条幅———杜诗一首,编者在评析该作品时说:“梁漱溟此书,清雅恬淡而坚挺绵密”,书风兼受李北海、王羲之、颜真卿三家的影响。
人们把梁漱溟视为书法家,而他本人却不以为然,且无意接受。1980年3月28日梁漱溟在《寄君大侄》信中说:“我自幼不屑为临池功夫,从来于任何碑帖书法不加理会,旁人或指我是赵子昂、或指我是李北海一路,实则安得有空闲及此耶?”1981年《致崔有志》:“我夙无临池功夫,盖亦不屑用心于此也。”据外公的回忆及考证,正如梁翁所言:“少时遭逢国家多难(甲午战败)于临池功夫无暇分心,因有待致力之事正多也。”
梁漱溟是大学问家,一生为求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与思想上解决人生问题而“竭尽其心思气力”。自学成才的梁漱溟,论学历只有顺天中学堂毕业文凭。然而,年仅24岁的他就应中国最高学府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1917年任北大印度哲学讲席,一时在学术和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他在北大任教7年,1924年辞去北大教席,到山东去创办乡村建设实验区,从此进行此项研究,直至晚年。
抗战爆发后,梁漱溟从邹平来到“天府之国”四川南充,后迁至重庆北碚。在山清水秀的北碚,他创办了中学、书院、国学专科学校(后改为勉仁文学院)。这时期,他除了办学授业外,主要是写作、读书,出版了《中国文化要义》等多部重要著作。梁漱溟在北碚居住了8年,应各界朋友和单位之请作书不少,如条幅、匾额、对联、信扎、扇面等,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手稿。
梁翁的学问和书法都是刻苦自学的。就书法而言,他“不屑临池功夫”,“于临池功夫无暇分心”,然而,他的行书草书作品却深有功力。有关学者和评论家认为:梁漱溟有很深的国学根基,他看的东西多,欣赏水平高,加之目识心记,为人写字作书,力求笔力矫健,且做事认真,书写从不草率。他在数十年的书写实践中,不断汲收、总结、探索、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朴拙、刚健、清秀的书风。
耄耋之年的梁漱溟,仍老当益壮,勤耕不辍,佳作迭出。作品刚健清秀,章法得体,挥洒自如不减壮年。
梁漱溟在学术上的辉煌成就、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了海内外广大知识分子的景仰、崇敬,他渊博的知识和学养为其书法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现追忆梁漱溟与书法结缘,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是1924年5月26日《北京大学日刊》的“梁漱溟启事”。另外,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上海书店出版的《书法大成》就以名家书法作品,选用了梁漱溟回复一家杂志的短信,观其函件,字迹清雅秀美,用笔劲爽刚健。
特别是在建国40周年之际,《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将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柳亚子、章士钊、梁漱溟等14位现代名人书法选入予以介绍。之后,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杂志在1989年第三期上,选登了一帧梁漱溟于1948年元旦在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旧居书房所写的条幅———杜诗一首,编者在评析该作品时说:“梁漱溟此书,清雅恬淡而坚挺绵密”,书风兼受李北海、王羲之、颜真卿三家的影响。
人们把梁漱溟视为书法家,而他本人却不以为然,且无意接受。1980年3月28日梁漱溟在《寄君大侄》信中说:“我自幼不屑为临池功夫,从来于任何碑帖书法不加理会,旁人或指我是赵子昂、或指我是李北海一路,实则安得有空闲及此耶?”1981年《致崔有志》:“我夙无临池功夫,盖亦不屑用心于此也。”据外公的回忆及考证,正如梁翁所言:“少时遭逢国家多难(甲午战败)于临池功夫无暇分心,因有待致力之事正多也。”
梁漱溟是大学问家,一生为求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与思想上解决人生问题而“竭尽其心思气力”。自学成才的梁漱溟,论学历只有顺天中学堂毕业文凭。然而,年仅24岁的他就应中国最高学府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1917年任北大印度哲学讲席,一时在学术和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他在北大任教7年,1924年辞去北大教席,到山东去创办乡村建设实验区,从此进行此项研究,直至晚年。
抗战爆发后,梁漱溟从邹平来到“天府之国”四川南充,后迁至重庆北碚。在山清水秀的北碚,他创办了中学、书院、国学专科学校(后改为勉仁文学院)。这时期,他除了办学授业外,主要是写作、读书,出版了《中国文化要义》等多部重要著作。梁漱溟在北碚居住了8年,应各界朋友和单位之请作书不少,如条幅、匾额、对联、信扎、扇面等,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手稿。
梁翁的学问和书法都是刻苦自学的。就书法而言,他“不屑临池功夫”,“于临池功夫无暇分心”,然而,他的行书草书作品却深有功力。有关学者和评论家认为:梁漱溟有很深的国学根基,他看的东西多,欣赏水平高,加之目识心记,为人写字作书,力求笔力矫健,且做事认真,书写从不草率。他在数十年的书写实践中,不断汲收、总结、探索、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朴拙、刚健、清秀的书风。
耄耋之年的梁漱溟,仍老当益壮,勤耕不辍,佳作迭出。作品刚健清秀,章法得体,挥洒自如不减壮年。
梁漱溟在学术上的辉煌成就、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了海内外广大知识分子的景仰、崇敬,他渊博的知识和学养为其书法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对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素描中,看到最多的词儿往往不外乎“自负、固执、清高,不群……”之类,似乎他身上最惹眼的即那股儒家遗老的傲慢和孤僻劲儿。其中,最能显示他“不群”、也是史家最津津乐道的,恐怕即1953年公开顶撞毛泽东、放言“九天九地”的那件事了。从那副偏向虎山行的“驴脾气”中,人们算是见识了士大夫的迂腐和可爱,此事流传甚广,几成了梁先生的一尊“名片”……虽然,这种对“螳螂挥臂”的打量透着一股激赏和敬叹之情,但很大程度上,人们还是漏解梁先生了,因为这激赏只能算是一种对其敢于“逆流”“犯上”之道德勇气而作出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在津津乐道该故事时,大都是把梁漱溟作一性情中人而非思想中人来推崇的,在夸大其个性魅力和道德光芒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他身上那种最可贵的理性素质:相信自己的眼光,运用常识理性以判断事物的能力,乃至自由表达己见的习惯和决心——也正是大批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后来纷纷褪掉的那种素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主要体现在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三、感受中国大儒之风骨 (13分)
20.(2分)主要体现在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少一点扣0.5分)
21.(2分)一是反对在《宪法》中写上个人的名字;二是主张在《宪法》中设国家主席。
22.(2分)“宪草”: 宪法的草案;“草宪”:草率的宪法。(说明:本题是“汉字部分”第4题的延伸,第4题旨在让学生关注此类词语现象,本题旨在让学生辨析此类词义差别。)
23.(2分)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 溜须拍马。(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体诗的理解能力和诗意的概括能力。)
24.(3分)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政治灰暗,人性扭曲。很多知识分子三缄其口,明哲保身,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卖身求荣,而梁漱溟先生的真诚无畏确实起到了震烁于今的作用。失去他,是时代的不幸,有了他,是时代的荣幸。(意近即可。说明:这是一道学科渗透的综合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和学科知识渗透的综合能力。能联系历史背景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精神风骨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历史作用得1分。)
25.(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错一字扣1分
20.(2分)主要体现在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少一点扣0.5分)
21.(2分)一是反对在《宪法》中写上个人的名字;二是主张在《宪法》中设国家主席。
22.(2分)“宪草”: 宪法的草案;“草宪”:草率的宪法。(说明:本题是“汉字部分”第4题的延伸,第4题旨在让学生关注此类词语现象,本题旨在让学生辨析此类词义差别。)
23.(2分)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 溜须拍马。(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体诗的理解能力和诗意的概括能力。)
24.(3分)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政治灰暗,人性扭曲。很多知识分子三缄其口,明哲保身,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卖身求荣,而梁漱溟先生的真诚无畏确实起到了震烁于今的作用。失去他,是时代的不幸,有了他,是时代的荣幸。(意近即可。说明:这是一道学科渗透的综合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课外阅读和学科知识渗透的综合能力。能联系历史背景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精神风骨得1分,能答出梁漱溟的历史作用得1分。)
25.(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错一字扣1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