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有哪些特点?

 我来答
4baike
推荐于2016-08-28 · 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680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1122万
展开全部
  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横批对于春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如常见的一副春联:“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1925年,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要革命的靠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反映农村改革成就的春联:“除旧岁家中储粮十担;迎新春银行存款千元。”横批“有吃有穿”。每联上下联字数都相等。

  二、讲究对仗工整;
  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
  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是二四句式,即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三、讲究平仄
  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创作者B4q4uMCzuo
2019-12-25 · TA获得超过396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95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217万
展开全部
二、讲究对仗工整;
三、讲究平仄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
(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
(三)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四)节奏鲜明
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及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
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夜狺文苑
2021-08-12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0万
展开全部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相传起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
但步入现代社会后,从文学文化的范畴看,更多的人不再去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烦冗条框。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的改革和创新的味道。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
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所以,只要掌握现代对联的几大特点:对字工整(数字相同且不会出现上下重复字)、对词对仗(即字意相对或相近)、压仄(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同)、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riendlyball
2011-02-17 · TA获得超过73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1万
展开全部
字数相同,平仄合律,意思相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部落联盟大杂烩
高粉答主

2020-01-27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万
采纳率:4%
帮助的人:5919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