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 我来答
不明丶瘫搅
推荐于2016-12-01 · 超过6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6万
展开全部
廖恒光(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中心小学 广西 贵港 537100)
【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 探究性学习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合作交流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学生情感的互动,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语文的情感,。在当前新课程的教学中,应该进行语文课堂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课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验教材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活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本人认为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从以下几点方法入手。
1.要为学生创造自由交流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语文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提供学生进行语文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语文独到的见解。
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由于我们师生从未亲眼看到过月光下的海,所以,首先,我是这样引导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海边领略月亮照耀下大海的壮美,但是我们可以来认真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一下课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月光下大海的美,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高举小手:“我认为这一句最能表现大海的美,我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学生动情地读着:“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样,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自然中转变。
这样教学,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问题在学生的自由表达中得到解决。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而且还应该能够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2.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这样简单化的学习模式,是增强学生实践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散思维,发回想象,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学习诗歌《忆江南》,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忆江南》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风筝》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风筝,从中体会风筝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这样的教学,促使了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潜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搭建合作讨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教育思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合作讨论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但明辨了对与错,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勾通和信息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其他同学的意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综合实践课“我们的课间十分钟”,教材借助这一学生所熟悉的内容,选取了跳绳、踢球、跑步、等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你喜欢做什么?想一想,能说说你是怎么开展你的课间十分钟活动的?同学们三五一群,商量、讨论、合作交流。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求知的欲望,提出了符合自己想法的解题思路,解答起来得心应手,新意百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4.拓宽课外探究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让学生学好语文,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空间,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如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作者是想通过文本来唤起大家对地球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①继续利用网络查找地球气温变暖的信息,举行“地球变暖知多少”的知识宣传活动,②写一封保护地球的倡议书,③画一幅展现环境保护的图画。结果,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改变由教师完全主宰课堂的状况,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具有主动参与,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2] 梁达雄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精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15期.
[3] 陈海波 浅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广西教育;2003年13期.
[4] 钟德辉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J];校长阅刊;2005年Z1期.
[5] 薛乐乐 陆秀珍;着眼“四性” 促进探究——“以疑导学,自主探究”课题实验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2年01期.
[6] 倪银萍 吴正薇;自主探究 激活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33期.
[7] 白晨星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J];河南教育;2005年07期.[8] 贾春英 质疑——自主探究的金钥匙[J];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08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