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 5
11个回答
2011-02-18
展开全部
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闹新春,男女老少出了门。踏着醉人的夜色,来到山城的街头,只见满眼到处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各种各样的花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正月里闹花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道新年文化大餐。
其实,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581年至619年)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到了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志。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县民於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国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民间有几种关于元宵节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支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著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怠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奉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著:「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
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 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著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新春,男女老少出了门。踏着醉人的夜色,来到山城的街头,只见满眼到处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各种各样的花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正月里闹花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道新年文化大餐。
其实,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581年至619年)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到了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志。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县民於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国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民间有几种关于元宵节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支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著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怠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奉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著:「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
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 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著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展开全部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古人称“夜”为“宵”,春节后第一个月圆之夜便是元宵。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包括吃元宵、耍龙灯、舞狮子、猜灯谜以及走百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