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政治经济学高手进,,高分悬赏 求几个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考试题答案 50

1,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2.解答题<1>价值规律的内容《2》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3.论述题《1》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2》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1,名词解释
《1》级差地租
2.解答题
<1>价值规律的内容
《2》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
3.论述题
《1》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2》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a559176
2012-06-14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2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25.3万
展开全部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4.经济规律:是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6.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确良内在的、特有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效率。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9.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0.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生产资料
  D.生产力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D)
  A.生产力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生产关系
  D.物质资料生产
  3.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
  A.产品归谁所有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生产力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D)
  A.人们不能认识它
  B.人们不能利用它
  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D)
  A.社会运动的规律
  B.生产力运动的规律
  C.自然规律
  D.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7.商品是(A)
  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
  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B)
  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B.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10.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B )
  A.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B.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C.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D.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
  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B)
  A.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
  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B )
  A.成正比
  B.成反比
  B.没有关系
  C.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
  13.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A  )
  A.使用价值量越多
  B.商品价值总量越小
  C.商品价值总量越大
  D.使用价值量越少
  14.货币的本质是( D)
  A.纸币
  B.铸币
  C.特殊商品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B )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高于价值
  D.价格低于价值
  16.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 )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C.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
  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7.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 B)
  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
  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18.社会分工是指(A )
  A.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
  D.企业内部的分工
四、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BC)
  A.分配决定生产、消费、交换
  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D.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具有反作用
  E.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
  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B)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
  E.生产方式
  4.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C)
  A.使用价值
  B.生产价格
  C.价值
  D.交换价值
  E.价格
  5.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C)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BD)
  A.个别劳动
  B.具体劳动
  C.复杂劳动
  D.抽象劳动
  E.社会劳动
  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B.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劳动生产率无关
  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
  9.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ABDE)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10.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DE)
  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E.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1.货币的职能有(ABCDE)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12.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AD)
  A.社会的需求结构
  B.社会的产业结构
  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D.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E.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
  13.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ABC)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C.产品的社会化
  D.生产资料占用的社会化
  E.消费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14.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即(ABC)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个别分工 
  D.家庭分工
  E.集体分工
  六、简答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3)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4)经济规律的特点:第一,经济规律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和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两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
  待售的商品价格水平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
  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5.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答:(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2)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2)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而支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因此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七、论述题
  1.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单个企业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答:(1)商品的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劳动生产率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会增多,由于总价值量不变,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变小。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面反比,是就整个行业来说的。
  (3)个别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
  (4)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
  2.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有何影响?
  3.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
  4.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和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

2009年0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00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 C  )
A.奴隶社会经济 B.封建社会经济
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
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 B  )
A.劳动技术 B.生产工具
C.容器 D.生产场所
3.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执行( A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 D.贮藏手段的职能
4.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 C  )
A.农业和工业 B.轻工业和重工业
C.工业和建筑业 D.工业和服务业
[color=Red]说明: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color]
[color=Red]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color]
[color=Red]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color]
5.商品的二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剩余价值
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B  )
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7.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 B  )
A.供求均衡 B.公平竞争
C.价格稳定 D.自由买卖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
9.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B )
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10.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D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垄断利润 D.平均利润
11.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 C  )
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12.年剩余价值率表示( C  )
A.预付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 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13.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  )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
C.全部消费资料之和 D.全部生产资料之和
1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量的关系表现在( B  )
A.二者相等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D.二者没有关系
15.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C  )
A.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 B.流通中创造的价值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6.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 A  )
A.利润率和零之间 B.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
C.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D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 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1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
A.竞争目的相同 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C.竞争范围扩展 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被称为“万能的垄断者”的机构是( B  )
A.工业企业 B.银行
C.商业企业 D.政府部门
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  A )
A.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
C.半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21.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D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 D  )
A.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C.有着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 D.各国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联合
23.被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时期是(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一战、二战期间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以来
24.股份公司的出现是(   )
A.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否定 B.直接触动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5.劳动收入包括( C  )
A.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
B.私营经济中雇佣劳动者的收入和管理劳动收入
C.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收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的工薪收入
D.以上三个方面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按劳分配(  D )
A.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B.是以企业为单位的
C.只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 D.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27.宏观调控的经济总量平衡是指( B  )
A.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平衡 B.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平衡 D.三大产业之间的平衡
28.我国财政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是( A  )
A.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借贷、国家债务
B.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利率、国家债务
C.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投资、国家债务
D.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国家债务
29.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 D  )
A.人均GDP达到相当高程度
B.劳动生产率达到相当高程度
C.城市化率达到相当高程度
D.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科技教育水平都达到相当高程度
30.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有( D  )
A.财政信贷、商业信贷 B.财政信贷、直接投资
C.商业信贷、直接投资 D.财政信贷、商品信贷、直接投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
A.西斯蒙第 B.普鲁东
C.马尔萨斯 D.萨伊
E.巴师夏
32.任何社会再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再生产 D.价值再生产
E.生产关系再生产
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是(     )
A.雇佣工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 B.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E.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4.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固定资本
E.生产资本
35.职能资本包括(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
E.虚拟资本
36.国家直接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征是(     )
A.投资额巨大 B.资本投入周期短
C.风险大 D.风险小
E.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十分必要
37.战后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包括(     )
A.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B.国际经济协议
C.地区性经济集团 D.八国首脑会议
E.经济政治联合体
3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有(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对外经济政策 D.收入政策
E.产业政策
39.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
A.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B.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C.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D.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E.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
4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是(     )
A.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C.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D.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而可靠的市场
E.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答案:(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3)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表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42.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答案:(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二者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43.简述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现实经济活动的影响。
答案:(1)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2)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赢利或亏本的标志。

  (3)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44.简述资本全球化的根源。
答案: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
45.简述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
答案: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b]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b]的关系。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所必需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挖掘本国的一切潜力;离开本国人民的努力,一味依赖外国,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更有必要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这样可以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关起门来搞建设,盲目地排斥同外国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冲锋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有效地促进本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当然如果片面地夸大对外经济的作用,不把立足点放在依靠本国力量的基础上,单纯以来外力,迷信外国,是十分有害的。只有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本国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总体小康的特征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案: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Graffiti31
2011-02-17 · TA获得超过24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8万
展开全部
  1.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贸易顺差问题

  3.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而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2012bb519
2011-0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3万
展开全部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