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腔的派别都有哪些?
1、大肖派:即易俗社著名表演艺术家肖若兰老师奠基的花旦艺术流派,以委婉细腻见长;继承人有李淑芳、王荣华、张腊梅等;
2、小肖派:即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形成的演唱流派,以闺阁旦为主,而且目前学唱人员比较多,代表作有《火焰驹》《玉堂春》等。继承人有侯红琴、苏凤丽、雷通霞、王小小等。
3、郭派:已故秦腔艺术家郭明霞老师奠基的流派,演唱字正腔圆,咬字遒劲有力,别有风味。代表做有《赶坡》《铡美案》、《四贤册》《蝴蝶梦》等。继承人有咸阳剧团的张红。
5、衰派老生一绝刘毓中刘派:刘毓老被誉为须生泰斗,衰派一绝。其表演苍劲有力,富有特色。代表作有《三滴血》《烙碗计》《游龟山》等,后继者有郭葆华、桑梓、王宏义等。
6、马平民马派的丑角。
目前秦腔界有13位被国家授予秦腔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人,他们的表演均可自成一派,但还没有得到秦腔界公认。他们是:
须生:吕明发、雷开元、李爱琴、刘茹惠、
旦角:张咏华、全巧民、余巧云、马友仙、肖玉玲、李淑芳、张红、马蓝鱼
武生:康少易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台区、勉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乾县、礼泉、富平、泾阳、三原、临潼一带的称北路秦腔(即阿宫腔,亦称遏宫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西路乱弹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语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东路乱弹在京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陕西秦腔流派(袁派、敏派、刘派、陈派、任派、郭派、大肖派、二肖派、焦派、贠派、余派、马派、李派、锋派)
对应人物(袁克勤、李正敏、刘毓中、陈仁义派、任哲中派、郭明霞、肖若兰、肖玉玲、焦晓春、贠宗翰、余巧云、马友仙、李爱琴、李小锋)
基本信息
秦腔的流派不是很多,也基本不成形。目前,有关部门和秦腔工作者正在极力促成秦腔流派的形成。目前通常公认的几个流派有:
1、刘派(刘毓中派):刘毓老被誉为须生泰斗,衰派一绝。其表演苍劲有力,富有特色。代表作有《三滴血》《烙碗计》《游龟山》等,后继者有郭葆华、桑梓、王宏义等。
2、大肖派:即易俗社著名表演艺术家肖若兰老师奠基的花旦艺术流派,以委婉细腻见长;继承人有李淑芳、王荣华、张腊梅等;
2、二肖派:即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形成的演唱流派,以闺阁旦为主,而且目前学唱人员比较多,代表作有《火焰驹》《玉堂春》等。继承人有侯红琴、苏凤丽、雷通霞、王小小等。
3、郭派:即已故秦腔艺术家郭明霞老师奠基的流派,演唱字正腔圆,咬字遒劲有力,别有风味。代表做有《赶坡》《铡美案》、《四贤册》《蝴蝶梦》等。继承人有咸阳剧团的张红。
5、衰派老生一绝刘毓中刘派:刘毓老被誉为须生泰斗,衰派一绝。其表演苍劲有力,富有特色。代表作有《三滴血》《烙碗计》《游龟山》等,后继者有郭葆华、桑梓、王宏义等。
6、马平民马派的丑角。
目前秦腔界有13位被国家授予秦腔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人,他们的表演均可自成一派,但还没有得到秦腔界公认。他们是:
须生:吕明发、雷开元、李爱琴、刘茹惠、
旦角:张咏华、全巧民、余巧云、马友仙、肖玉玲、李淑芳、张红、马蓝鱼
武生:康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