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什么肉
有的时候我们出门在外,看到当地的传统美食往往会大快朵颐,比如川菜的水煮鱼水煮肉片啊,粤菜的肠粉啊,湘菜的回锅肉啊……这些和当地文化紧密相连的传统肉食到底从何时开始盛行,古代人是否已经可以享有这样美味的肉食了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交通极为不便又没有生鲜专业配送快递的年代,不同地方的人主食不一样的肉。比如海边的穷人主要就吃蛤蜊啊小螃蟹啊之类的小海鲜,江河边的人吃鱼,牧民吃羊奶偶尔能吃点牛羊肉干……这大概就能解释为什么鱼和熊掌这样显而易见的选择题,孟子却觉得同样珍贵不可兼得了吧。
在中原人认识之中,肉中的上品是牛羊肉。牛是非常重要的耕地家畜,在很多朝代的法律之中,牛是不可以随意宰杀的,甚至在汉代,随意杀牛是要赔上一条小命的。水浒传之中动不动来个二斤牛肉基本上没那可能,你敢吃人饭店还不敢做呢。
唐宋时期只有在牛老死或者病死之后才能吃它们的肉,所以牛肉在当时特别珍贵,以牛肉为主料做出来的美味佳肴更是难得一品。因为牛肉吃不得啊,所以羊肉就成为了宋朝皇家的最爱,据说宋朝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杀三百多只羊,而猪肉一年只用4000多斤。
著名的吃货文人苏东坡尤爱羊肉汤,但是他首创的的一道名菜“东坡肉”也为人们打开了吃猪肉的美味大门。猪肉渐渐从底层百姓的盘中餐沾上了贵族气,逐渐被贵族接受。但是对远在北方的辽金来说,猪肉是一种稀有的美食,他们喜欢用牛羊来和中原人交换猪肉,正是应了那句物以稀为贵。
一直到了明清时期,猪肉渐渐被大众所接受,只不过论到大户人家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猪肉还是上不了桌席的,这种观念甚至一直影响到我们现代人的宴席待客。至于鱼肉,在当时的储藏条件之下很多人可能都吃不到新鲜的海鱼,就算是皇帝也只能吃吃小鱼干解解馋了吧。
好了讲了这么多,我们就来说说开篇的美味肉食吧。首先四川人吃辣椒的历史并没有多长,因为清朝同治年间蜀地才广泛种植辣椒,而且刚开始人辣椒是当做牡丹花一样是用来装饰欣赏的。回锅肉嘛,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潮汕的美味肠粉也是要到1930年才发明出来的。
所以,庆幸我们生在这样美味的年代吧,我们的老祖宗们大概只能吃吃开水烫肉了,毕竟连盐都是严格控制的啊。
只有牛羊才是上等的肉,到了宋朝,这种饮食特点被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至今日牛羊肉在市场上仍比猪肉昂贵。
先秦时期牛羊肉便是高大上肉食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懂得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获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
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牛羊毫无疑问是最贵族化的肉食,《礼记·王制》也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从排名上看,牛羊在猪之上,为何在先秦时期的肉食排名中会有这样的区分?
首先是从肉食的珍贵程度有关,牛在农耕时代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许多朝代都不许私自宰杀牛,就如礼记所说,连诸侯没什么重要的事都不轻易杀牛。
最早在汉代,牛已经被立法保护,汉律规定“不得屠杀少齿”。汉律对杀牛的惩罚十分严厉,犯禁者诛,要给牛偿命。
到了唐宋时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残,都在禁杀之列,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剥皮售卖或者本身吃用。
物以稀为贵,牛肉自然在肉食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在《楚辞》的“大招”和“招魂”篇里分别呈现了两桌异常丰盛的菜单,有:八宝饭、煨牛腱子肉、吴越羹汤、清炖甲鱼、炮羔羊、醋烹鹅、烤鸡、羊汤、炸麻花、烧鹌鹑、炖狗肉。在菜单的排名中牛肉是排在第一位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唐宋时期肉食发展趋势——牛羊肉仍是主流
这种从先秦时期养成的饮食习惯,一直深深地影响到后世,在唐代着名的烧尾宴之上,菜谱是这样的: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虾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雪婴儿(豆苗贴田鸡),仙人脔(奶汁炖鸡),小天酥(鹿鸡同炒),箸头春(烤鹌鹑)过门香(各种肉相配炸熟)等。牛羊鸡鹌鹑甚至还有青蛙,就是缺少猪肉。
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