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教育政策体系中存在哪些问题
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
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
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农村办学条件等等。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
3、学制过长。
现在小学6年,初高中各3年,再加上大学和研究生。从小学读到研究生毕业,要读将近20年的书,这个时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有些过长了。二十岁左右正是人大脑最活跃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应该去发现和创造,而不是还在死啃课本。
4、学习内容过于繁琐和死板。
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感受,要学的东西太多,感觉看不到尽头。写不完的作文,背不完的古诗文,做不完的数学题,在现行升学考试模式下,教育过分注重考试技能,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方式,学生的视野也就仅限于课本,没有时间参与课堂以外有益智力发展有益的活动,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
5、学习负担过重。
自小学开始,学习的竞争就开始了,竞争激烈又残酷,为了去上好的学校,家长和老师不停地督促孩子们学习。在漫长的学生生涯,人不能放松和懈怠,不然就会掉队。从小学开始,孩子们除了上学,还要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休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
1、生源缺乏且不稳定
这是目前大多数盲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视力障碍,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少,这正显示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但对目前盲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生源的减少和不稳定,正严重影响着师资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2、资金不足
虽然盲校的在校生并不是很多,但由于大多数学生住校且家庭比较困难办学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比较大的资金不足,不仅造成学校建设投资不足,影响学校长期稳定的发展,而且造成教育教学设备的缺乏,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盲校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自身努力下,盲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教师中仍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教学基本功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教师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4、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盲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过时的课程计划、陈旧的教材、单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办学效益不高等。这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且严重脱离盲生的实际,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科研兴教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
盲特殊教育,是教育科学中一年轻的学科,视觉障碍对学生的感知觉有什么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有许多问题有待去研究和探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谈不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盲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中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教育与培训活动之间的关系尚待理顺,受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教育的公益性有所减弱,政府、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之间出现了错位和缺位现象。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正规教育体系内部之间自成系统、自我封闭,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绝大多数公办学校在法定公共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很难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图书、实验设备、实习场所均各自配置。
特别是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仍由不同政府部门主管、规划,长期存在着管理分散、政出多门等问题,劳动部门在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方面,采取不同的尺度,在教育内部同样存在着对职业教育规划和管理分离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多集中在公办学校方面,许多地方政府的教育规划,还缺乏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全局性的统筹考虑。
扩展资料:
从现在起到2020年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中国教育发展也蕴涵着很大的机遇。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划, 预计在这一阶段,中国将全面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重在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确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时间表,促使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国民素质。
职业教育培训将面向就业和市场需求,办出特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进发展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方面走得更快一些。
中国教育政策体系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另外,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多渠道筹集体制不健全、一些地方经费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就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为教育优先发展破解难题、谋篇布局。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水平的战略性举措,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一招。
《计划》针对当前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师德教育、培养规格层次、教师资源供给、教师教育模式、师范院校作用五个维度,提出五项重点任务,将主要措施明确为十大行动,力求振兴教师教育,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扩展资料:
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意见》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的原则,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四项具体措施。
针对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多渠道筹集体制不健全、一些地方经费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意见》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线,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对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提出了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的三方面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8年教育年终盘点:20项重点政策推进教育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产业化问题,人民教育负担过高
四)教育目标扭曲
, 重成才轻成人。
五)能力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创新教育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