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流~请问 I=neSv 这个式子是怎么来的?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量叫做基元电荷,也称元电荷,用e表示,1e=1.602 176 634[1] ×10-19C ,在计算中可取
。它等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的多少,也等于一个质子所带电量的多少。6.25×1018个元电荷所带电荷量有1 C。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力F与q₁和q₂的乘积成正比。
公式
(1).
(其中I是电流,单位A ,t是时间,单位s)
(2).
(其中n为整数,e指元电荷,e=1.602176634×10-19库仑,通常取前两位小数)
(3).
(其中C指电容,U指电压)
扩展资料:
物体带电方式
起电的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1、摩擦起电
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自由电子:
例如: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它们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每个正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移动,这就使金属成为导体。
2、感应起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实质:将金属导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对象:金属导体
3、接触起电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荷量
2023-07-11 广告
设在导体单位体积内有n个可以作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每个粒子带有电荷量e,如果导体的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长度为L,那么单位时间t内通过截面S的电荷量Q为neLS,即电流I=Q/t=neLS/t=neSv
扩展资料:
方向:
物理上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即正电荷定向运动的速度的正方向或负电荷定向运动的速度的反方向)。电流运动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电荷指的是自由电荷,在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离子和负离子。
在电源外部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由负极流回正极。
表达式: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也叫电流强度。即 I=Q/t 。如果在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A。
决定电流大小的微观量:在加有电压的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AD上选取两个截面B和C,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电荷的电荷量为e,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则在时间t内处于相距为vt的两截面B、C间的所有自由电荷将通过截面C。由(I=ΔQ/Δt)可得I = nesv。
参看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流
不好意思,我好像把n的定义弄错了,请问这里的n是导体单位体积内有n个带电粒子,还是导体整个体积里面共有n个带电粒子?
感谢!
=nesv
Q:t时间内通过横截面S的电荷量
s:横截面积,n:单位体积电子数,L:t时间内电子移动的距离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