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读书可以长阅历,读什么书长见识长阅历

 我来答
凭以晴qv
2015-09-28 · TA获得超过2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什么书都可以,除了很黄很暴力的。对大部分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有限的,多看书,就能体会其他人的阅历,阅历多了,自然有见识
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8-11-27 广告
职场修炼书籍选择良心网,良心网隶属于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我公司主份营图书发行广播电视节目翻作出版物批发与零售,以传播和弘扬中国道统文化为宗旨,成为以服务易经学习、中国式管理等爱好者的互动和资派共享平台,欢迎咨询...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冬天回家
2015-09-28 · TA获得超过224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247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895万
展开全部
可以博览群书
从古至今皆如此,因为书是别人智慧的结晶
所以你可以化为己用,将里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莲华闹淤泥
2015-09-28 · TA获得超过4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1万
展开全部
因为书包罗万象,举个例子,以史为鉴,可以避免开历史的倒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和善且非凡丶标兵k
2015-09-28 · TA获得超过48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8万
展开全部
史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grbkr
高能答主

2017-06-02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7724万
展开全部
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的影响至关重要,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浮沉,方能懂得书中万象。要想真正读懂读透一本好书,尤其是那些立意高远、境界深邃的经典之作,除了基本的文化素养、必备的思维能力、正确的读书方法外,还需要深厚的社会阅历和的丰富的认知经验。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的时候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等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正如从门缝中窥探月亮,难免有视野不宽、观察不全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这就好比是在庭院中仰望月亮,或在高台上赏玩月亮,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林语堂也曾说过,“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并举例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而要想触其“魂灵”、知其“佳境”,我想除了学问的精进之外,阅历的积累恐怕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一些事情,每天都会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多接触社会,多了解人生,加深对国情、社情和民情的体察和认识,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陆游曾经写诗教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有的人虽然经历过很多事情,体验过各种人生,看似阅历颇丰,却不注意观察和思考,不懂得总结和反思,不能从阅历中提炼出智慧和哲理。所谓的阅历只有阅历之名,而无阅历之实,只是一种经历而已,对于工作和生活并无多大益处。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且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从经历中总结出事物的规律,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语道破生活阅历和读书治学的关系。

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一直以来,不少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一门心思埋头在书本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到中年以后,精力记性有所下降,生活事业基本定型,再加上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没经过,早已洞察世事,参透人情,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往往就会减退,不少人甚至逐渐远离书本。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一涉及具体做事的层面,则往往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尽管老于世故、精于谋略,但却由于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下面就介绍几本增长阅历、值得一看的书:
一、曾国藩全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为人处世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曾国藩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二、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史可以明智。《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里面有大智慧,值得一读。

三、沉思录全集——《沉思录》可以告诉你,做人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男人要做大事,一定要读这本书,熟话说,做事要深思熟虑,但是深思过多就变成优柔寡断了。
四、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旨在教人更好地在社会生存,注重于人际交往的技巧。在书中,你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学习如何真正与人交往。要想成为社会社交达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本书是男人的首选。
五、鬼谷子全集—— 这本书教你说服普通人、说服君主等,讲纵横之道。辩论、演讲的技巧,这些都是基本功,都是看家本领,值得品读学习。这样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熟读它,可以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

六、微表情心理学——步入社会起,每个人都会带上面具,在伪装下,揣摩另一个伪装。当然,带着面具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这并没有错。但是,有的人善于观察、判断他人的想法,并为自己未来打下关系。这不得不去向他学习。微表情心理学可以让你懂得自己的同时,也懂得他人,懂得社会的用人之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