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育堂语录的内容简介

 我来答 举报
永远在一起丶98
2016-05-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7万
展开全部

黄元吉真人博学鸿儒,后得隐仙正宗传授,留形住世600余年,修养工夫达到“金液还丹”的高深境界,最后肉身化为清风,羽化合道,真正做到了“形神俱妙”。因而,他的教学原始记录——《乐育堂语录》就显得弥足珍贵。《语录》里面既有千古口口相传的返本还原之内丹法诀,又有因机设教、循循善诱的教学个案,详尽的记录了黄元吉真人的内丹思想及实践。其法理贯穿南宗北派及其他宗教,其实践涵括在家、出家、在朝、在野诸多层面,继承文始派真传,保持道家原始特色,金针尽度,圆融无碍,可谓隐仙派之出色代表。
《语录》从“树立大志”开始,然后是指示“阳生之道”,进而辨别水火,指点明心见性之奥,抉破玄关一窍......元吉真人之内丹,始终不离玄关一窍,以玄关窍而悟道,复以玄关窍感召先天一炁,层层递进,是谓“玄关多端”。黄元吉真人以“玄关一窍”及“守中”之理,融摄了道门诸家丹法。
于北宗之修性炼心,《语录》予以肯定并吸收:“只徒炼丹,不先炼心,吾未见有成也。由是以思,人之炼心,第一难事......此炼心所以为第一步工夫”,并强调“炼心二字,是千真万圣总总一个法门。除此而外,皆非大道”。
于南宗之命功,《语录》透露出“鼓琴招凤”“敲竹唤龟”之补亏正法(黄元吉真人的另外一本大作《道德经讲义》也有泄密:“如破漏之人与年老之体,后天铅汞将尽,性命何依?不得不用敲竹唤龟、鼓琴招凤二法,而后有玉芝灵苗、刀圭上药可采可炼,化凡躯于乌有,结圣胎于灵关”),其实就是古医家之“神仙栽接法”,乃是借助外力以弥补自力更生的不足之上乘辅助方法。
同时《语录》顺应时世,有机地吸收了禅宗明心见性之精华,“吾示明心见性之真谛。夫先天之心即性,先天之性即虚无元气”“心何以明?惟虚则灵,灵则明”等等语句,比比皆是。《语录》又曰“吾道家斥修性不修命者,谓之“独坐孤修气转枯”,良不虚矣。夫以性本虚也,无天地灵阳之实者以配合之,犹人世独收得有五谷种粮,不置之于粪土之中,受天地风雨日月寒暑阳阴之变化,虽有真种,而不能自生自长于仓廪中。”可见其对佛教乃是批判吸收。
同时《语录》也容纳了《易学》之精华, '初九潜龙',即大休歇一场是也。'九二见龙',即元气初动于下田也。'九三朝乾夕惕',即以此气回于中宫,内想不出,外想不入,防危杜渐之义也。'九四跃渊',即静养久久,忽觉一缕真气直从下田冲突而来,然非真有也,故曰'或'之。'九五飞龙',即此气升于泥丸,阳气极盛之时也。'上九亢龙有悔',即此元气动极欲静,我必引而归之虚无一穴,断不贪图逸乐,致令此气长放光明,庶无过亢之弊;另有以“复”“姤”二卦解小周天、以纳甲法解月象等等,在在体现了黄元吉真人对易学的容纳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乐育堂语录》对道家法术也有吸收。《语录》云:“于此工夫有进,尤宜礼斗禳星,请诸仙众圣同作证盟”,到此境地(指大药发生后),更宜澄神汰虑,或礼斗、或步罡,上求天神之佑,以行七日过关之工“,这里的”礼斗、步罡“其实就是道门传承之法术——”踏罡步斗“,黄元吉真人有机的融合进来,成为内丹到了较高层次的辅助。是以时至今日,乐育堂内部依然有法术之秘传,其思想与“鼓琴招凤“”敲竹唤龟”一致,皆是合理借助外力来促进内修。
至于儒家,《语录》继承得最为彻底,援儒入道,以道兼儒,如“日间涵养本原,忽焉浑浑沦沦,清清朗朗,则二气之氤氲,一元之默运,诚有不在天地而在我者。此即至诚无息、于穆不已、为物不贰、生物不测者也”、、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等语,我能如心而出,平情以施,且随时随处将所发情景常常酝酿,不使随来随去,旋灭旋生,即是扩充集义之真行持也。自是日夜谨慎,不稍使心有不仁不义之处,以负惭于幽独,抱憾于神明,则我心无不快畅,我志自然圆满,即孟子所说'直养无害,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是。是即积铅积到极处也。若偶尔微露,不自觉察,将我一点真元心体,虽浩浩渊渊实有所得之象,一转瞬间,或一事不谨,一念稍差,此心便不快畅圆满,此即孟子云:'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生等亦知之否?此为动处积铅,性中之玄关窍发端”....如此论述,贯穿通篇。且黄元吉真人之劝人修道,只是叫人在尘出尘,既尽日常伦理,也修金丹大道,乃真大儒本色,抛弃了在家出家的二元对立,是向原始道家的复归。
昔年庄子感叹:“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时光流转,到了黄元吉真人手里,儒家、医家、易学、内丹家的南北二宗、佛门家的禅宗及道教法术等等,都汇聚在“金丹大道”这个中心,复以“玄关一窍”提纲挈领,完成了丹道的整合与升华。
在《乐育堂语录》的卷末,黄元吉真人更揭示了“打破玄关、神光普照”之神奇境界——“将后天气质之性煅化殆尽,更将血肉之躯灭完”,最后神光“包罗天地,照彻古今,与三千大千世界无不光光相映,复从三千大千世界放无量毫光,直贯注于极乐世界,与诸圣贤、如来相会”。但是,即使如此却并非究竟,黄元吉祖师不过是”将大道之无穷者略为之记“而已。
何为究竟?在黄元吉祖师看来,个人的成仙作佛、羽化登真等等,都只是手段,不是结果,其终极成就,不是建立在个体的成就之上,而是众生的最终成就——这在”乐育堂“的命名里面隐含奥理。所谓”乐育“,其中隐藏着”以化育群生为乐“之宏愿,是谓”乐育群生“。这里的”群生“,包含了”两重天地“的无数生命。自身小宇宙有无数生命,身外大宇宙也有无数生命,二者皆需度化,不可抛弃,也不可执着——这里就有”身国同治“的高深思想。
这方面《语录》常有真机毕露之论述,如:”天地人,一气相贯注者也。但天地无为,而为之机在乎人,所以人与天地号为三才,而人又为天地之主也。古人每见天地变幻,星辰异常,不归咎于天之所为,而归咎于人事之感召。故齐有彗星而知警,以后仍然无事;晋有石言而忽略,以后遂成杀劫。此古来回人心以转天心,事之可凭可据者也“、“虽然一人甚微也,何以使万姓生灵尽入帡幪之内,咸沾雨露之恩哉?以迹而论,荒渺不足信也。岂知我能尽己之性,即是尽人物之性,能尽人物之性,即是赞参天地经纶造化之旨”、“天何心哉?不过一元之气为之旋运。人若无清灵之气,则天地元和尽为所蔽,犹如冬日阴霾推之不去,照之难开,兹遇一堂仙材,清气上升,适与天心相合,感通之神遂有如是之速也”、“人心一正,天心即正,人气一和,天气即和,不必人人而有之也。只要于乱离难堪之日,有一个正人君子浑然与道为一,即与天合德,在一邑即能冲开一邑烟雾,在一乡即能冲开一乡浊垢,非虚语也”(此理可以与黄元吉真人亲著的《道德经讲义》合参)。
既以身体为大患,又贵重自己的身体,”贵大患若身“,唯有性命双修可以解决!黄元吉真人的《语录》,完整的继承并升华了这个思想。以自身为单位,度化身体这个大王国里面所有臣民;同时以家庭为单位,感化外在环境与国家,化育万民,此等心法,完美的体现的道家的大智慧大慈悲。可以说,黄元吉真人以《乐育堂语录》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庞大的丹道修炼体系,达到了传统内丹的大成。
目前,《乐育堂语录》正引起诸多学者、同道的兴趣,再版不下五次,相关论文也在权威学术机构发表。可惜皆缺乏传承与实修,多是“以文解文”,无法领悟文字背后的真义,望以上论述可以引起相关学者及乐育堂法脉爱好者的重视。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