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的习俗

 我来答
可乐味儿的布丁
2019-01-18 · TA获得超过82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
在我国春节的民俗中,在这天要把腊月二十八已经发好的白面蒸成馒头,谁家的馒头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里,谁家就会蒸蒸日上,讨个好彩头。虽然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居民家里用大锅蒸馒头的情景,但人们讨吉利的习俗依旧未变,腊月二十九这天,超市、市场里的大馒头还是很受欢迎的。

广东人在腊月二十九有“责年”的习俗。“责年”是指老百姓在年关的时候,准备耐放的食物在过年期间享用。“责年”的食物有鲮鱼,葱,芹,蒜,因为这些有吃出好彩头的意思。这些食物在年二十九就开始准备了。

葱,芹,蒜都要留根,象征有头有尾。这三种蔬菜都谐音“聪明”,“勤力”,“精打细算”,鱼则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鱼类中选鲮鱼责年,是取其全身泛银,山善生辉,像金一样。用来责年的就不要大鳞,要有头有尾,煎出来后鱼身呈金黄色,很好彩头,要将鲮鱼留起来责年。最重要是煎之前洒盐腌咸,

按照习俗,在鱼身上放一封红包和一对柑或桔,然后放入米缸,象征丰衣足食,直至开年拿出来翻煮食用。

在土家族,这一天是他们的调年会,土家族的春节,要先汉族的春节一天,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的先民随胡宗宪征讨倭寇,在腊月二十九那天提前过了年,慰犒将士。将士们 吃了丰盛的酒席,养精蓄锐,到除夕那天狠狠打击了倭寇,取得了胜利。以后,为了纪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 前过年,并相沿成俗。土家族的调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他们要在 调年期间举行丰富的喜庆活动。调年活动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10-08
展开全部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老北京风俗——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准备主食了,发面,在过去没有速效发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搁, 发面不爱坏, 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 ,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发出来了,二十八这天开始蒸枣花就是蒸带枣的,这些带馅的。

按着老理儿说,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馒头外,还有另外一些面食。金世宗后裔完颜佐贤在《康熙遗俗轶事饰物考》中列出的满族年菜中的蒸食就有:蒸馒头、蒸喜、蒸花卷、蒸枣泥方圃、蒸豆沙圆包、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等。春节时候的馒头,上面都要用胭脂点上红点,以示吉庆。现在由于没有那么多的禁忌,春节期间想要吃馒头,随时可以买到。

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顺顺利利,于是就刻意将那些听起来谐音不和谐的事给一一避开。虽说这发面蒸馒头的事有点麻烦,但是还有不少人仍然愿意坚守这老辈传下来的年文化。 这就是腊月二十九的习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出彩中原
2011-02-18 · TA获得超过6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2万
展开全部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老北京风俗——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准备主食了,发面,在过去没有速效发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搁, 发面不爱坏, 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 ,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发出来了,二十八这天开始蒸枣花就是蒸带枣的,这些带馅的。

按着老理儿说,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馒头外,还有另外一些面食。金世宗后裔完颜佐贤在《康熙遗俗轶事饰物考》中列出的满族年菜中的蒸食就有:蒸馒头、蒸喜、蒸花卷、蒸枣泥方圃、蒸豆沙圆包、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等。春节时候的馒头,上面都要用胭脂点上红点,以示吉庆。现在由于没有那么多的禁忌,春节期间想要吃馒头,随时可以买到。

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顺顺利利,于是就刻意将那些听起来谐音不和谐的事给一一避开。虽说这发面蒸馒头的事有点麻烦,但是还有不少人仍然愿意坚守这老辈传下来的年文化。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cjxs/2008-02/05/content_9656675.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朴质又轻闲的桃花F
2011-02-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这发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来蒸馒头啦,因此民谣中自然也就有了“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

这个蒸馒头在过去来说不是随随便便的做,而是要精心准备,认真用心,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相亲邻居交换的,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的有讲究。

腊月二十九除了要蒸馒头以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民俗那就是“上坟请祖上大供”。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过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九,在陕西,老榆林的人们就会在贴对子的同时贴窗花。

窗花的颜色以红色为主,绿色较少。红色表达喜庆,绿色则不仅代表着庄稼,还象征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另外还有蓝色、黑色等七八种颜色,人们用五颜六色呈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生活的酸甜苦辣。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黑色窗花的制作,窗花剪好后,用煤油灯熏黑而成。制成这种颜色的窗花不同于亮色窗花,不会因阳光的照射和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本色。

窗花表现的内容多为花草、麦穗、吉祥飞鸟、小猫小狗等,勤劳智慧的老榆林人总能把一年来见到的、听到的、亲历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用剪刀在纸上表现出来,表达了一年来收获庄稼的丰盈,喂养牲畜的兴旺。

窗花大多有名称及寓意。诸如,“五谷丰登”、“莲生贵子”“福到眼前”……其中“蛇盘兔”表达了追求富裕的生活愿望,“石榴生子”暗含子孙满堂,用“抓金娃娃”来求平安,俗言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抓金娃娃打不岔”,用“羊”来预示“三羊开泰”无限吉祥之意,用“狮子”暗示男士作为一家之主守护着家园。

“喜上眉梢”、“鱼戏莲”、“鸬鹚探莲”等,则表达了青年男女美好的爱情,也暗示着两性之间的和谐状态。而“蟠桃”、“三星高照”等表示家中有长者,并为他们祈福,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小猫小狗”、“蝶恋花”等则是为家中可爱的小孩准备的。一些窗花往往还暗含着“一定高升、二人相好、三星高照、四喜来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等美好心愿。

窗花还有警示作用。当某个家庭窗户上窗花的颜色只有蓝、黑、黄等素色,没有任何红、绿、粉等亮色,暗示这个家庭有人去世了,并且张贴的暗色窗花很多,表示去世的人是老人。相反,暗色窗花张贴的很少,则表示离世的是年轻人。所以秧歌队光临宅院时就会选择一些哀乐唱和。

窗花一般有两种贴法。根据窗户形状而定,一般多为方框。可以对角张贴,也可以“转花”张贴(即以方框中心为圆心贴成圆形状)。张贴时先把剪好的窗花粘在麻纸上,麻纸的大小自然也根据窗格的大小事先裁好。贴窗花一般由家里爱美的年轻姑娘们完成。

窗花的张贴位置除了窗户,还有灯笼、炕围、墙围、灶王爷等地方,不仅表现了一种喜庆气氛,还可以用来装饰。而且腊月二十九张贴窗花时故意留一两个空缺位置,等年三十补贴,表示添福。

老榆林的人们,在没有任何其他娱乐场所和方式的情况下,发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借助剪刀和纸传达心声、表达愿望。在传递风俗的同时,更传承了一种文化——一种不可遗失的民俗文化。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有关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习以为俗。

2.土家族先民贫困,年三十日还要给富人做工,提前过年,以便同家人团圆。

3.旧时每到年关,官军遍来驱赶百姓,土家人提前过年,吃团圆饭,以便逃生。

4.土家先辈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如一
2020-12-10 · 贡献了超过740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7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