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的陕西曲子
陕西曲子,又名“清曲”“眉户”“坐唱曲子”“板凳曲子”“迷胡”“闷葫芦”等,是陕西地方戏曲的一个重要剧种。“清曲”称谓的早期史证是宋王灼的《碧鸡漫志》和《朱子语类》。《碧鸡漫志》载:“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朱子语类》载:“古乐府是诗中之泛声,后人怕失那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可见,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诗,诗变为词,词变为曲子,故曲子产生年代应早于盛唐。明代文学家朝邑韩苑洛诗句“户妪杜媪犹素歌”中“素歌”即“清曲”,俗称“曲子”。陕西周至、户县、武功一带今日还流传着“康状元(康海)演杂剧”,“王学士(王九思)念曲子”之类的逸闻故事。可见完整的曲艺形式的曲子形成应为明正德年间。陕西曲子的曲调在秦地民歌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曲子分两大类,一类是清客曲子,又称“书香派”,系文人雅士茶余酒后消遣怡性、聚友娱乐之用,有“室内雅乐”之称。其流传较广的有《孔子哭颜回》《访友》《伯牙奉琴》《文王访贤》《摔琴》《农山言志》等。另一类是江湖曲子,又称“江湖派”,系卖唱艺人所用,其代表曲目有《张连卖布》《二姐娃做梦》《两亲家打架》《狐狸闹馆》《克财鬼变驴》《鳏夫上坟》《寡妇验田》等。
陕西曲子按流行地域分为“西路曲子”“东路曲子”“陕南曲子”(安康曲子为代表)、“陕北曲子”。其调名、联套方法、调式及演唱形式还都保持着“曲子”的原有风味。
曲子的伴奏乐器简单,以三弦、水水(碰铃)、四页瓦为主,其他有板胡、二胡、笛子等。板胡有正调、反调之分,正调定1 5弦,反调定5 2弦,三弦以中号为主,定1 5 1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