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浦国王之战的战争背景
公元1620年9月16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三十五名清教分离派教徒连同一些可能具有清教宗教信仰的五十三名工匠 、渔民和贫苦农民以及十四名契约奴,总计一百零二人,为寻求宗教自由、逃避英国国内的高压统治和求得生存,于英国普利茅斯港登上著名的“五月花号”轮船前往早已为哥伦布所发现的北美大陆,是年11月21日,在经历了近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后,他们终于到达了北美大陆的科德角,即今马萨诸塞州小镇普罗文斯敦,于感恩节后第一天在美国普利茅斯港地方登陆。
此时,适逢北美大陆的冬季,天气严冷,大雪覆野,寒冷饥饿令这批早期移民陷入绝境,有一些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恰好为原先就已居住在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所发现,印第安民族天生热情好客,自然不会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见死不救。
而此时又正好是生活于北美洲东岸印第安人遭受到传染病”天花”严重袭击的两年之后,那次”天花”的严重袭击使得大批土著居民死亡,村落几近荒芜,印第安的酋长(其中即有后来发动菲力浦国王之战的印第安人,万帕诺亚部落的酋长,菲力浦王的父亲迈斯色以)自然乐意让这些远方的来客到这些遗弃的村落安身,并与他们结为友好联盟。
于是,印第安部落给予了这些欧洲来的移民以慷慨的援助,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且教导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这些来自欧洲的移民终于拜托了困境,并逐渐习惯了在当地的生存方式。
次年,移民们得到丰收,大摆火鸡宴,和印第安人举杯同庆,欢宴持续三天三夜。期间双方也同意了一个和平、友好的协议:印第安人欢迎他们在其中一块原属印第安人的土地上,建造属于新移民自己的村庄。这个时刻原本是双方友谊逐渐巩固的开始,但不幸的是,友好的关系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印第安人的援助,一些新移民慢慢淡忘了他们一开始遭受的困难以及受到的帮助;再加上更多新移民不断的涌入,双方的不信任感逐渐升高,摩擦产生越来越多;一些新移民甚至不容忍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试图教导、说服印第安人他们的信仰是不正确的。
公元17世纪60年代,新英格兰基督教教长约翰已经转化了几百名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还建立了几个”祈祷镇”。但是在他向”万帕诺亚”酋长( Wampanoag, Metacomet)传达福音时,酋长”梅塔科米特”(即后来因反殖民扩张战争而名声大噪而被英国人称作的”菲力浦国王”(King Philip)的著名人物)一把抓住教长的大衣,扯下一粒纽扣举到教长眼前。声称他对基督教的兴趣,就象对这粒纽扣一样——然后,他甩手就把纽扣丢到了地上。
菲力浦王的父亲——老酋长”迈斯色以”( Massasoit )曾经和殖民地移民建立了友好关系。他已经出让、转卖了大片土地给新移民。然而,不断蜂拥而来的移民对土地的渴求没有止境。新英格兰殖民政府用各种办法迫使周围部落出卖土地。而印第安人部落之间的战争纠纷,使得酋长们对枪支弹药的需求不止,在毛皮和土产不够的情况之下,只好以土地交换。
公元1661年,老酋长”迈斯色以”去世时,部落已经陷入殖民地包围之中,印第安人到市镇去,就得遵循殖民地法律。印第安人醉酒倒在大街上,就要被抓去抽皮鞭,或者服十天劳役。清教徒殖民政府的法律严厉,让印第安人备受束缚,心中积怨日深。
公元1662年,菲力浦的哥哥万萨塔(Wamsutta)(1634–1662年)继任酋长不久,就被人指控违反先前与殖民当局订立的土地条约而擅自出卖土地。尽管他有酋长之尊,还是在刺刀之下被约翰·温斯罗普的儿子乔赛亚·温斯罗普武装押送到马塞诸塞进行审判!
更为蹊跷的是,在法官的传讯之后,万萨塔酋长居然在温斯罗普家中突染暴病,不到一周就就去世了,在位不到两年。菲力蒲王怀疑是殖民地政府下毒害死。就这样,菲力蒲王心怀着对白人殖民者的怨恨,继承了哥哥的酋长之位。
无论万萨塔酋长是否为殖民当局所害,这件事在万帕诺亚格的土著人看来都是极大的敌意,是对土著人的精神权威和政治权威的彻底否定。丧失了精神支柱、丧失了政治权威,一个自由主体也就不成其为“主体”了,这种累积的威胁感激起了土著人对清教移民的巨大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