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

 我来答
carolinewuyan
2016-11-27 · TA获得超过5.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4%
帮助的人:1.6亿
展开全部
我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是第二种,即学习数学能力,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必定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现在,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是对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多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多看一点,多做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和创新,我们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当然包括数学)就像丧失了灵魂。
现在许多国人都在思考:为什么我国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遥遥领先,而到了成年以后,研究成果又寥寥无几呢?有人自我安慰:我们就只差了这么一“小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的教育,是我们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特别在数学学科,她的抽象和严密,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的教育,却总是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也作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实在有必要、重要和紧迫性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许多多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明确。
上课之前,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调查研究学生以前的知识到底掌握得怎样,对这节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的设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创作,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卡壳,会在什么地方提出一个什么新的问题等等,这些,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清楚,做到心中有底,总而言之,不能为备课而备课,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备本班地学生,这样,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才会在课堂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中——力求主导和主体融为一体。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它表现为个体为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如果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想获得持久不变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a、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接近数学,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时时刻刻都在用数学。
b、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现在农村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根本用不到,只要会计算简单的数字就行了。事实上,数学应用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以前的数学教材和生活实际基本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极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五年级的打电话内容、四年级的外出旅游方案。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c、鼓励攻克数学,使学生在发现和创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数学的探索、研究中,充满了成功的欢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们只有在兴趣中学习,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
2、把枯燥的概念,用生动的实例进行描述,使之通俗易懂。
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枯燥,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运动型,各种概念的描述枯燥无味,要使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就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如角的这一课对角的解释为:从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种描述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人在走路时,两只脚的相互位置,两只手与身体的位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激活了——原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可以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a、教会学生会读:
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归纳整理,有利于自觉抓住重点和围绕重点思考的方法,这在课前预习的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b、鼓励学生议。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言论,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讨论,真理愈辩愈明,疑问越理越清,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言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辩论。
c、引导学生勤思。
思考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思考的习惯——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思考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4、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促进学生在快乐的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知识。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在课上,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上任意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再拼成另一个图形(有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在这些图形中,我们可以求出哪个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思考活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身实践中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5、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敢说、敢想、敢问的精神。
6、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有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7、适时恰当的采用教具,提高课堂效率。
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有效提高记忆成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恰当的使用教具,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和脑等感觉器官,通过多种感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