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主旨是哪一句
主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两句指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两句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伟大战略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整个诗的核心,是全诗的灵魂。诗篇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战略思想。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前夕,国内外都有入主张划江为界,南北分冶,以免惹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的主张无异是使革命半途而废。
毛泽东当时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严肃地指出:“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千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
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相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
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主张的坚持革命的正确路线战胜了错误路线,使革命沿着正确的航道胜利前进,不仅渡江解放了南京,而且乘胜前进解放了全中国。
“宜”字用得特别好,不但指出应该“追穷寇”,而且指出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当追穷寇。否则就会重蹈楚霸王的覆辙。
这里使用典故是要我们注意接受历史教训,并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出现的错误倾向,这样就把历史典故和现实情况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占为今用”的目的,又使议论达到形象化的艺术境界。
扩展资料: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意思是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原文: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毛泽东的其他两首诗作《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陆续写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
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和张治中一行人在北京进行和谈,4月15日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要求蒋介石政府必须4月20日予以批准。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要求,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统一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七律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原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949年。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扩展资料: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品赏析
全诗前四句着重于叙事,后四句主要是议论 。
首联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
颔联进一步赞颂了南京解放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
颈联是全诗的主旨和灵魂。诗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典故为教训,不能像项羽那样,不能放松警惕,要善始善终。
尾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全诗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总结。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亦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
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间正道是沧桑”体现了此诗的主旨。
最后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句话是对前面雄师渡江、虎踞龙盘、以及对项羽用典等的概括和总结,正是诗的主旨所在。
原文:
现代.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我们绝对不做项羽(西楚霸王),软弱仁慈,我们要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反扑的机会,彻底的打败敌人。
扩展资料:
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诗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思的是2000多年前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用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当今大计。
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毛泽东自然想到项羽是一个不能将胜势一鼓作气保持到底的首领,是一个沽名钓誉、优柔寡断的首领。
倘若项羽歼灭秦军主力之后,乘胜以40万兵力消灭刘邦,刘邦就不会有喘息的机会。
毛泽东也自然想到刘邦是一位敢于将斗争进行到底的首领,是一位讲求实际、多谋善断的首领。在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之际,刘邦乘胜追击,终“得天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要求学刘邦,不要学项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将楚汉相争的历史古为今用,要求“将革命进行到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