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偶然性指的是什么

武昌起义的偶然性指的是什么... 武昌起义的偶然性指的是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jzniu_com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8-11-03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2368万
展开全部
偶然性的原因如下:

(一)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意外。
首先孙中山在起义前从未部署在湖北的革命起义。武昌起义不是以孙中山为总理的同盟
会直接领导。事发后,孙中山说:“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澄之逃,倘瑞澄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在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毕生领导的十三次武装起义均告失败。而这次起义又不是孙中山为总理的同盟会的名义直接领导的,最后却成功了,而且领导这次起义的组织者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下级军官,有的甚至只是受到革命影响还未参加任何革命团体的小人物,革命领袖孙中山当然觉得意外。

(二)革命党人感到意外
一些革命党人不仅没有把湖北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相反对湖北的革命形势未抱希望。1911年9月29日反清志士雷铁崖,就撰文抨击“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批评湖北人在保路运动中的表现既远逊于“拼死以争”的川人,又落后于“亦尚有罢课开会之举”的湘粤两省,“声息俱无,群仰清政府鼻而嘘而沫”。把湖北看成是清朝政府堡垒地区。但他怎么也未想到正是被革命党人高层不看好的湖北却打响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起义枪声。

(三)武昌起义内部也感到起义这么快成功实属意外。由于武汉地处“九省通衢”,是水陆交通要冲,是重要的农业地区性和洋务运动核心地区,所以武昌起义既存在容易成功的可能性,又存在容易遭到镇压的危险。加之武汉地区两大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甚至到起义前夕仍未做好协调组织工作。而共进会,文学社在同盟会领导下只是影响力不大的分支机构,其作用,名气都不能堪当领导起义的重任。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适当的起义组织者和领导者,最佳人选落在黄兴身上,但湖北的革命党人对黄兴只注重两广和云南地区而忽视武汉的做法很不满,而且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都未成功,湖北的革命党人认为是“常败将军”,加之黄兴此时在海外并明确表示不看好湖北的革命形势,甚至要求推迟起义,可以说武昌起义群龙无首,仓促上阵,以至起义成功后找不到合适的领军人物,只好在革命党人强逼下找到黎元洪充当重任。

(四)顽固派人士感到意外
顽固派人士感到意外,当时武汉是清朝新军重点布阵的地方,设一镇一协统,新军人数在全国是较多的,实力也是很雄厚的。但起义爆发后,在革命党人强逼之下,黎元洪作为清
朝军事将领被迫出任湖北军政府总督,武汉军政各界都感到意外,皆曰“想不到黎协统也是革命党”。残敌更心惊胆裂,易装潜逃者,不可胜算。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当时绝对优势的顽固派以学生的心理打击,导致总督瑞澄逃跑,镇协张彪没有倾力镇压起义,在客观上有利于起义的成功。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百度网友775a87cb61
推荐于2017-12-15 · TA获得超过22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9万
展开全部
1、武昌起义成功的偶然性因素:
(1)、武昌起义发生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袖都不在现场,没有统一领导。
(2)、起义前夕,清政府调集兵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的局面,遂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