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x0d\x0a1、课前准备不到位,不是忘记拿文具,就是忘记拿课本;\x0d\x0a2、预备铃响后,不能迅速安静下来,有同学在说话、打闹;\x0d\x0a3、举手习惯差,有害怕举手的,有站起来举手的,有边举手边大声嚷嚷的等等;\x0d\x0a4、有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出错了,会讥笑别人;\x0d\x0a5、没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有的同学爱趴着桌子,有的侧着身子,甚至低年级有学生跪在凳子上或是蹲在凳子上听讲,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停的扭身子。\x0d\x0a6、不会倾听,有的学生没有轮到发言,不是嘴里嘟哝着,不听别人说,就是插嘴或趁机说话;\x0d\x0a7、在课堂上太随意,捏指头、“摆师爷”、喝饮料、折纸、看课外书、下位置扔废纸等;\x0d\x0a8、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读、写的姿势;\x0d\x0a9、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进行讨论,有时还发生争抢学具等现象;\x0d\x0a10、自己学习时,不能自觉地学习,而是做些影响别人的活动??\x0d\x0a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x0d\x0a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x0d\x0a三、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原则:\x0d\x0a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x0d\x0a1.冷静性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唯有冷静,才会化干戈为玉帛。\x0d\x0a2.尊重性原则。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恍然醒悟,弃旧图新的。\x0d\x0a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从而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x0d\x0a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的方法:\x0d\x0a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好习惯的养成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终身受益。\x0d\x0a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想学习好,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要有信心,有决心,要不断克服学习上遇到的一切困难。\x0d\x0a3、课堂上时时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课堂上学生要做到一心一意,而老师要比学生更要精神高度集中,必须做到一心两用,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你不要指望跟学生讲一次纪律的重要性,他们就会一节课按你的要求去做,你也不要指望课后将他狠狠地批评一顿,他以后就会改过来,这些工作也要做,但你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审视整个课堂,迅速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并随时作出反应与调整。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为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首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词语、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x0d\x0a4、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努力优化课堂。学习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要吸引学生尽可能长时间地专注地听,老师必须从自身出发,优化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备课,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低年级特别要做好教具的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进课堂,进行课前组织教学。课堂上注意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能力,抑扬顿挫,运用孩子们的口吻说话,就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如在读的训练中,就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训练。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师生合作读、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读、角色读、加动作读、变换声音读、背诵??这就是“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x0d\x0a5、不同性质的课堂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大声当众训斥、罚站,叫滚出去等是不妥当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性。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讽刺挖苦、威胁、体罚等手段。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的维护,不能让学生难堪,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x0d\x0a6、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x0d\x0a(1)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笔记、文具盒一律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x0d\x0a(2)上课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安静坐好。\x0d\x0a(3)老师走进教室喊“上课”时,全班同学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x0d\x0a(4)上课迟到的学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x0d\x0a(5)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等别人回答完了得到老师的同意再回答问题。\x0d\x0a(6)老师宣布下课时,师生互相说“再见”,教师走出教室后,学生再按顺序走出教室。\x0d\x0a7、改进教法,增强兴趣。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的,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方式也是有选择的,只有当自身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以饱满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求知的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x0d\x0a总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我们的行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心中有明确的要求,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常规,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并及时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方法,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正常进行。\x0d\x0a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x0d\x0a“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小学是以德育人的主阵地,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x0d\x0a我们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师、家长都要大胆突破教、学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学的空间,重视与社会、与家长、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知、意、行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x0d\x0a一、习惯教育越早越好\x0d\x0a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x0d\x0a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x0d\x0a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x0d\x0a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x0d\x0a3、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培养\x0d\x0a4、对学生而言的几种学习习惯\x0d\x0aa、读书习惯。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有的学生捧书读时又可能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就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x0d\x0ab、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x0d\x0ac、坐姿。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x0d\x0ad、注意力。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x0d\x0a有一次课堂上,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乱撞,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来不及考虑,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顿时,就有许多学生乱叫:“给我!”“给我!”这时,我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小麻雀是益鸟!我们应当怎样做?”学生省悟过来,异口同声地回答:“放回大自然。”这样,很快处置了这一“突发事件”,又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益鸟的环保行为教育。\x0d\x0a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x0d\x0a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只要家长、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x0d\x0a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它能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2017-03-05
展开全部
如何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本学年,我行走在小学教学的初始阶段——一年级的路上。面对那些天真可爱,但又没有任何规矩的小学生,我一时不知所措:课堂上,他们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干什么,老师的要求根本不放在心里;课下,这些孩子像出了笼子的小鸟,满楼道奔跑,喧哗声不绝于耳,长此下去,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身为班主任我有些提心吊胆,生怕孩子们出危险,怕孩子的学习和安全受到影响。而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让孩子们能在最短时间内懂得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该如何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习,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
一、用儿歌口令强化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受到学校编制的习惯谣的启发,我也查找和编制了一些简单的口令式歌谣对学生进行反复式的教育。如:上课铃声响后,带着他们一起说:“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课堂里,有时候因为讨论或者其他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而使学生到达一个兴奋的极致,很长时间不能安静下来,我就从网上搜索了一些顺口溜,比如,课堂上讨论后,我会大声说:一、二、三,学生马上跟着喊出:端端正!并立刻坐好;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或者交流的时候,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停下自己的话语,我就大声说:三、二、一,学生马上喊出:嘴闭严!并随之安静下来;每当朗读前,我就大声说:身坐正,学生马上跟着喊出:腰挺直,口令一出口,学生马上双手拿书,端正坐好,做好朗读前的准备……这样的小方法,小口诀,让学生不但明确了自己课堂上应该怎么样去做,而且让他们懂得了课堂上是有纪律约束的,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写字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坐姿极其不正确,歪着身子的,两腿在桌子下面晃来晃去的,趴在桌子上的,双手不能配合,一只手写字,一只手却在摆弄文具的……这些写字的不良行为极易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不适和欠缺,所以,每当学生写字之前,我会让小班干部带着说这样的口令:头----(学生喊)正;肩---(学生喊)平;身---(学生喊)坐直;脚--(学生喊)放平。在这样的口令带动下,学生马上坐正身体,摆好姿势,做好了写字前的准备,使学生在写字时认真踏实,保证了写字质量,也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或顺口溜,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行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使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
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行为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坐到,而且要作得更好。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当遇到学生向我问好时,我总是微笑着说声:你好!……我相信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样子去做。教室楼道有纸屑时,总有学生去捡拾干净;走在楼道里时,在慢慢地主动靠右行……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三、齐抓共管,严格要求
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因此,我会联系各科任课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在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最近我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也将之告知给任课老师们,让他们也了解到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以求教育方法和行动目标和我达成一致,共同要求和训练学生,使习惯教育成为各科老师共同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学成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齐抓共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我充分利用《习惯手册》的规章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
本学年,我行走在小学教学的初始阶段——一年级的路上。面对那些天真可爱,但又没有任何规矩的小学生,我一时不知所措:课堂上,他们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干什么,老师的要求根本不放在心里;课下,这些孩子像出了笼子的小鸟,满楼道奔跑,喧哗声不绝于耳,长此下去,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身为班主任我有些提心吊胆,生怕孩子们出危险,怕孩子的学习和安全受到影响。而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让孩子们能在最短时间内懂得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该如何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习,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
一、用儿歌口令强化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受到学校编制的习惯谣的启发,我也查找和编制了一些简单的口令式歌谣对学生进行反复式的教育。如:上课铃声响后,带着他们一起说:“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课堂里,有时候因为讨论或者其他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而使学生到达一个兴奋的极致,很长时间不能安静下来,我就从网上搜索了一些顺口溜,比如,课堂上讨论后,我会大声说:一、二、三,学生马上跟着喊出:端端正!并立刻坐好;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或者交流的时候,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停下自己的话语,我就大声说:三、二、一,学生马上喊出:嘴闭严!并随之安静下来;每当朗读前,我就大声说:身坐正,学生马上跟着喊出:腰挺直,口令一出口,学生马上双手拿书,端正坐好,做好朗读前的准备……这样的小方法,小口诀,让学生不但明确了自己课堂上应该怎么样去做,而且让他们懂得了课堂上是有纪律约束的,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写字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坐姿极其不正确,歪着身子的,两腿在桌子下面晃来晃去的,趴在桌子上的,双手不能配合,一只手写字,一只手却在摆弄文具的……这些写字的不良行为极易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不适和欠缺,所以,每当学生写字之前,我会让小班干部带着说这样的口令:头----(学生喊)正;肩---(学生喊)平;身---(学生喊)坐直;脚--(学生喊)放平。在这样的口令带动下,学生马上坐正身体,摆好姿势,做好了写字前的准备,使学生在写字时认真踏实,保证了写字质量,也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或顺口溜,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行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使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
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行为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坐到,而且要作得更好。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当遇到学生向我问好时,我总是微笑着说声:你好!……我相信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样子去做。教室楼道有纸屑时,总有学生去捡拾干净;走在楼道里时,在慢慢地主动靠右行……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三、齐抓共管,严格要求
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因此,我会联系各科任课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在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最近我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也将之告知给任课老师们,让他们也了解到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以求教育方法和行动目标和我达成一致,共同要求和训练学生,使习惯教育成为各科老师共同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学成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齐抓共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我充分利用《习惯手册》的规章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