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怎样进行计算课的教学
展开全部
1. 新课标对计算的要求
《2011版数学新课标》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了学习过程中“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对计算内容的学习明确提出了“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的目标。
2. 计算错误的原因
2.1 思想上不够重视,感知粗略。
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数,不用多动脑筋,在计算时不认真,又由于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比较粗略,就更容易出错,例如,抄错数和运算符号的错误特别多。
2.2 思维定势的干扰。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例如,168+32÷4,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都是从左往右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之下,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32÷4,或者在计算时总想着凑整十或整百,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这样就会使计算出错。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或简便计算的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计算出错,这种负面影响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阻碍了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2.3 口算不熟,短时记忆比较弱。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一个计算内容,因为数据较大,计算步骤多,在笔算出现进位加或者退位减的时候,因为有些学生口算不熟,年龄又小,短时记忆比较弱,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前一步的计算数据失误而出错。
2.4 算理不清。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6.7×99+6.7=6.7×(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6.7加上1个6.7所以等于100个6.7”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6.7×(99+6.7),造成错误。如果学生连算理都不清楚,那么计算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
3.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教学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如何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计算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尝试在学习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使新课标提出的“四基”目标落到实处。
3.1 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计算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培养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用这样的事例鼓励学生向先辈们学习钻研数学持之以恒的精神,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低段数学教师还可以将童话、游戏、奖励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例如:找朋友、送信、送小动物回家、小猫钓鱼、过河、摘苹果、口算比赛等活动,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充满乐趣。
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应积极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对高段学生来说,由于计算的难度和量都有所加大,教学时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计算练习,如:把练习过程变成学生的小组活动任务、小竞赛,小游戏、自编计算题、制作算式迷宫图、算式过关游戏卡等方式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既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又通过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从而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计算在课外的延伸,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速算、巧算比赛,增强学生计算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
3.2 适时进行“易错题”的教学。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而最基础的知识往往也是学生们常常出错的,我们不能保证学生不出错,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出错的次数。
我觉得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中要做个有心人。课堂上学生练习有错题了,要追问一句:“错在哪了?”让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并及时改正。作业批改时可以把学生出现的普遍错误收集起来,利用早读课或自习课的时间把这些题拿出来,组织学生对错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指出学生错误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对比加以理解与区分,及时改错。然后还可以举一反三,把计算方面的易错题和易混题综合起来,让学生发现错误,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观察能力增强了,那么学生的出错次数自然也就会降低了,逐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3.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所谓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即为什么要这样算。所谓算法就是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具体包括运算的方法与解题策略,即应该怎样算。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计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但数学思想方法又蕴涵于知识发展的过程之中,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感知、体验、拓展、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
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数学学习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可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没有不包含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思想方法。小学阶段可以向学生逐步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分类、集合、模型、替换、函数、极限、数形结合、逻辑推理等。因此,我们要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加以落实,在计算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
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审题、校对的习惯;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关心学生,耐心引导和巧妙点拨,帮助每个学生都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学生,给自己每一节课都定好位,落实好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使计算教学真正走向高效!
《2011版数学新课标》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了学习过程中“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对计算内容的学习明确提出了“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的目标。
2. 计算错误的原因
2.1 思想上不够重视,感知粗略。
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数,不用多动脑筋,在计算时不认真,又由于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比较粗略,就更容易出错,例如,抄错数和运算符号的错误特别多。
2.2 思维定势的干扰。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例如,168+32÷4,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都是从左往右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之下,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32÷4,或者在计算时总想着凑整十或整百,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这样就会使计算出错。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或简便计算的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计算出错,这种负面影响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阻碍了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2.3 口算不熟,短时记忆比较弱。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一个计算内容,因为数据较大,计算步骤多,在笔算出现进位加或者退位减的时候,因为有些学生口算不熟,年龄又小,短时记忆比较弱,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前一步的计算数据失误而出错。
2.4 算理不清。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6.7×99+6.7=6.7×(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6.7加上1个6.7所以等于100个6.7”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6.7×(99+6.7),造成错误。如果学生连算理都不清楚,那么计算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
3.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教学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如何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计算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尝试在学习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使新课标提出的“四基”目标落到实处。
3.1 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计算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培养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用这样的事例鼓励学生向先辈们学习钻研数学持之以恒的精神,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低段数学教师还可以将童话、游戏、奖励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例如:找朋友、送信、送小动物回家、小猫钓鱼、过河、摘苹果、口算比赛等活动,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充满乐趣。
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应积极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对高段学生来说,由于计算的难度和量都有所加大,教学时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计算练习,如:把练习过程变成学生的小组活动任务、小竞赛,小游戏、自编计算题、制作算式迷宫图、算式过关游戏卡等方式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既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又通过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从而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计算在课外的延伸,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速算、巧算比赛,增强学生计算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
3.2 适时进行“易错题”的教学。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而最基础的知识往往也是学生们常常出错的,我们不能保证学生不出错,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出错的次数。
我觉得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中要做个有心人。课堂上学生练习有错题了,要追问一句:“错在哪了?”让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并及时改正。作业批改时可以把学生出现的普遍错误收集起来,利用早读课或自习课的时间把这些题拿出来,组织学生对错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指出学生错误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对比加以理解与区分,及时改错。然后还可以举一反三,把计算方面的易错题和易混题综合起来,让学生发现错误,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观察能力增强了,那么学生的出错次数自然也就会降低了,逐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3.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所谓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即为什么要这样算。所谓算法就是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具体包括运算的方法与解题策略,即应该怎样算。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计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但数学思想方法又蕴涵于知识发展的过程之中,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感知、体验、拓展、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
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数学学习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可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没有不包含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思想方法。小学阶段可以向学生逐步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分类、集合、模型、替换、函数、极限、数形结合、逻辑推理等。因此,我们要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加以落实,在计算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
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审题、校对的习惯;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关心学生,耐心引导和巧妙点拨,帮助每个学生都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学生,给自己每一节课都定好位,落实好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使计算教学真正走向高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