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哪些变化
(一)筑牢改善和保障民生工程
1、实施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5564万人摆脱贫困,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2、促进就业创业。通过实施扶持就业政策,就业创业人员稳定增加,近4年来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5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单位双轨的坚冰,更多地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4、改善住房保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构建了包括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住房公积金等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
(二)推进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
1、在教育领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在医疗卫生领域,突出建立现代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3、在人口发展方面,完善计划生育制度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4、在户籍管理方面,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
(三)构建国家安全体制
这是近5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极具标志性的重大举措。为了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党中央决定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国泰才能民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五)加快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社会诚信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注重加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基础制度、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健全相关方面的配套制度。
(六)加强城乡社区治理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近5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城乡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各地普遍推行民主化、网络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创新城乡居民全面服务管理新模式。
(七)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中央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清理、规范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办法。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致力于建立新型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自主运行、有序竞争、优化发展。
(八)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按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是近5年中国社会治理新实践的重要特征。制定实施干预司法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到坚决纠正,司法职权配置不断优化,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九)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
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是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任务。许多地方还开展了创新公共空间治理行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为之改观。
(十)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环环相扣,“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对端正党风发挥了重大作用,伸张了正气,刹住了歪风,赢得了党心民心,极大地带动了政风、社风、民风好转,也推动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扩展资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开放发展呈现出新的格局,中国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教育中心。
多边、双边人文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支柱。5年来,在原有的中俄、中美、中欧和中英4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基础上,又拓展建立了中法、中南非、中德、中印尼4个新的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教育服务国家对外战略能力不断增强。
教育“请进来、走出去”稳步推进,带动我国教育质量提升。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增多,丰富了我国教育供给和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部先后部署实施多项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开放新战略为教育对外开放注入新动力。落实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