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的热映,它本身所具有的质素和话题性,是主要原因。这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电影,有些人爱得不行,有些人恨得不行。
喜欢《中国合伙人》的观众,多因其怀旧或者励志。认为这是一部有青春、有梦想、有友谊、有奋斗的创业电影,含有“中国梦”的寓意。影片的主题曲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也十分吻合电影梦想、怀旧的寓意,激发了观众的共鸣。许多创业成功者也“对号入座”,在观影后发表评价,认为电影准确还原了时代的特征和背景,感慨良多。 如同“美国梦”至今未曾在都市青年人中消弭一样,讲述“美国梦”实现或者破灭的故事也会有很多共鸣。
而不喜欢的观众也有很多,最典型的说法是:影片贩卖市侩成功学。他们认为影片把人生奋斗简化成了对金钱的追逐,用某些成功者浅表的经历,给身在底层的人们画了一张大饼。其实作为原型的“新东方”本来就是一家提供留学实用技巧的培训学校。这里教英语,但不是为了陶冶情操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而是要造就一块能应对签证和申请奖学金的敲门砖。这是一家教育机构,但并不以培养远大志向和完成人格教育为目标,而是要帮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过语言关,杀向彼岸。
在小的情节上,影片也同样也贯彻着很多“实用主义”思维:孟晓俊带着“事业”来到美国,等了六杯咖啡的时间见不到“真佛”,痛悟:只有上市才有尊严。再比如,女友出国一月就蹬男友,男的如丧考妣,然后认为:人家这么做是一种坦诚,她完全可以一年后再告诉你。这些情节都准确的刻画了残酷的“现实主义”价值观。“功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倾向,有些人宣之于口,有些人默之于心,《中国合伙人》用上市来完成傲娇,用“买下实验室”来回击轻慢过自己的同僚。
影片为当代成功者立传,并且意图把影片当作中国成功人士的集体缩影。给活着的大亨作传,如同给企业家写报告文学,很难去表现人性的阴暗面,也就无法还原人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影片中的三兄弟之间有过争执,也干过荒唐事,但一律浅尝辄止。影片最大的情感高潮设定在:三兄弟口若悬河地征服美国人,逃过官司,大涨民族志气。这是用民族主义的叙事策略,遮掩了人性深度的不足。
2020-06-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