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类试题如何备考?
1个回答
2017-08-25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上市培训机构
华图教育
华图教育是一家拥有专兼职教师、研究员近7000人,在全国设有400多家分支机构,专业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部队转业干部、金融、医疗等职业人才招录考试培训等大型综合性职业培训企业。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综合分析类试题是以分析为主要作答方法、综合多种命题形式的一种试题类型,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分析问题,揭示问题本质和引申意义,阐释独立思考所得的观点,作答字数多集中在200~300字之间。
综合分析类试题是申论考试中考查次数较多、比重较大的题型,而且自从该题型出现后,几乎每年必考。同时是申论考试中出题花样最多、灵活性最强的题型,其中包括阐释型、启示型、评论型、关系型等多种题型,并且即使是同样的题型,提问方式也迥异。这无形中增加了考生作答的难度。
一、能力考查重点
(一)能力要求
综合分析类试题所涉能力主要表现为综合分析能力,该能力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申论考试主要考查的一种能力。
(二)考点分解
1.对资料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从给定资料中分析和归纳出题目所要求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把“分析”和“归纳”这两种方法提炼出来,对考生做出了要求。在这里,分析和归纳的对象主要为给定资料的内容、观点和问题。
2.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
这里的多角度,从内容上说,要包括对问题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全面分析;从性质上说,要看到问题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当然,在阅读给定资料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上所有的角度,而是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在这里,强调的是考生面对试题时,不能片面地考虑问题。
3.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等同于判断;评价,是通过详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这两点对于得出结论、作答试题都有很强的实用性。
这一考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前面两个考点存在顺承的逻辑关系,即合理的推断和评价是在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或归纳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
二、题型分类
综合分析类试题出题形式非常灵活,就目前的出题形式而言,可分为七个基本类型:启示型、评论型、概括型、阐释型、申发型、比较型、关系型。
(一)启示型分析题
启示型分析题,主要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中所体现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得出经验或教训。该题型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说明从……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从……得到哪些启示”、“……提供了哪些启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对……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等。
(二)评论型分析题
评论型分析题,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事件、措施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主要提问形式有“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对……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对此怎么评价”、“就……进行分析评论”等。“评论”、“评点”、“评价”、“评述”等是该题型的关键词。
评论的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针对某一个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另一种是针对几种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
(三)概括型分析题
概括型分析题,旨在考查考生能否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这种题型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比如“分析依据”、“分析特点”、“分析影响”、“分析新变化”、“分析优势”等等。它与单纯的归纳概括题有相似之处,即都要经过概括的程序得出材料的要点和含义。不同在于,归纳概括题属于按点给分,考生简单罗列出答案要点即可;而概括型分析题大多在按点给分的基础上,会多出一项结构分:考生必须在全面把握答案要点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架构起答案的结构(如总分总、宏观——微观、总体——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时间顺序、空间结构等等)。
(四)阐释型分析题
阐释型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特定部分,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观点等进行解释说明,既揭示其本来意义,又挖掘其深层意义。重点考查考生结合上下文准确、简明地阐释给定资料的能力。其典型提问形式有“谈谈你对……的理解”、“请阐释……观点”等。题型关键词是“看法”、“观点”、“理解”。近年来国考申论热衷于该题型。
(五)申发型分析题
申发型分析题就是在结合题目要求的条件下,对某一事件、某一观点进行纵深地、全面地分析、阐发和论述。这类题型有的在题干中明确要求考生“由……引申,谈想法”;有的则是引用材料中的观点,让考生“谈认识”。
申发型分析题的特点是既依据材料,又超越材料,与其他类型综合分析题不同的是,这种题型考生从材料中可以获得的答案要点非常少,材料只是答案的切入点,作答的重点是超越材料,联系实际,引申发挥。
(六)比较型分析题
比较型分析题,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要求考生分析异同的一类题目,包括观点、看法、意见、做法的异同等等。这类题目往往针对的是具有争议性的材料,因此,一般需要回到相关材料中归纳总结出不同比较体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
(七)关系型分析题
关系型分析题,就是要求考生分析出两种以上(包含两种)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这类题型在近两年才出现,与哲学科目中的辩证思维题类似,但它不仅仅是道简单的哲学题,因为,对这类题的分析论述还需要紧密结合给定资料。如果考生只从哲学角度分析,而不结合材料,那么肯定会造成自说自话的现象,得分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类题型的典型提问形式有“阐述××与××的关系”、“谈谈××、××、××之间的内在关系”等,即有的是要求谈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的则要求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作答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类试题,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这三点是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条理清晰
作答要条理清晰,就是要求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从结构上来说,条理清晰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根据具体情况,答案采取“先总述后分述”、“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先宏观后微观”、“先总体后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的结构进行组织,以体现逻辑层次。二是使用能够区分层次的词汇: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次要;直接、间接、根本等。
从内容上来说,条理清晰指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仔细斟酌,保证在落笔之前就已完成了对要点的加工整合。如果逻辑混乱,形成的答案也将杂乱无章。比如,2010年918多省公务员考试第二题,要求谈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我们在作答时应围绕整合的目的、政策、效果这三个方面展开,如此形成的答案,便能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二)观点明确
观点明确指的是考生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明确予以陈述,不能模棱两可。
观点不明确,在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对问题的评价缺乏明确观点;二是对问题的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缺乏明确概括,以罗列问题的表现形式代替对问题的定性,以问题的具体表现代替对问题的归纳;三是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影响、危害、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等,没有明确认识和清楚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不正确的观点再明确也是无用的。考生要充分联系给定材料,在宏观把握材料大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抓本质,进而获得给定材料所要表达的实质观点,在作答中“为我所用”。
(三)分析合理
要做到分析合理,需把握以下两点:第一,找准、找全分析对象;第二,分析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1.找准、找全分析对象
找准、找全分析对象,是确保分析合理的前提。如果分析对象都搞错,分析再合理,最终也会与正确答案差之千里。
2.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即分析必须符合客观对象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符合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显到隐、由外到内、由重到轻、由主要到次要的事物客观顺序和认识顺序、表达顺序(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逆向,不管正向排列,还是逆向排列,都必须符合正确的顺序);也要符合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原因结果、偶然必然、现实可能、内容形式、现象本质等原理。
综合分析类试题是申论考试中考查次数较多、比重较大的题型,而且自从该题型出现后,几乎每年必考。同时是申论考试中出题花样最多、灵活性最强的题型,其中包括阐释型、启示型、评论型、关系型等多种题型,并且即使是同样的题型,提问方式也迥异。这无形中增加了考生作答的难度。
一、能力考查重点
(一)能力要求
综合分析类试题所涉能力主要表现为综合分析能力,该能力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申论考试主要考查的一种能力。
(二)考点分解
1.对资料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从给定资料中分析和归纳出题目所要求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把“分析”和“归纳”这两种方法提炼出来,对考生做出了要求。在这里,分析和归纳的对象主要为给定资料的内容、观点和问题。
2.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
这里的多角度,从内容上说,要包括对问题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全面分析;从性质上说,要看到问题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当然,在阅读给定资料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上所有的角度,而是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在这里,强调的是考生面对试题时,不能片面地考虑问题。
3.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等同于判断;评价,是通过详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这两点对于得出结论、作答试题都有很强的实用性。
这一考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前面两个考点存在顺承的逻辑关系,即合理的推断和评价是在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或归纳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
二、题型分类
综合分析类试题出题形式非常灵活,就目前的出题形式而言,可分为七个基本类型:启示型、评论型、概括型、阐释型、申发型、比较型、关系型。
(一)启示型分析题
启示型分析题,主要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中所体现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得出经验或教训。该题型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说明从……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从……得到哪些启示”、“……提供了哪些启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对……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等。
(二)评论型分析题
评论型分析题,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事件、措施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行评价并作出结论,主要提问形式有“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对……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对此怎么评价”、“就……进行分析评论”等。“评论”、“评点”、“评价”、“评述”等是该题型的关键词。
评论的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针对某一个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另一种是针对几种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
(三)概括型分析题
概括型分析题,旨在考查考生能否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这种题型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比如“分析依据”、“分析特点”、“分析影响”、“分析新变化”、“分析优势”等等。它与单纯的归纳概括题有相似之处,即都要经过概括的程序得出材料的要点和含义。不同在于,归纳概括题属于按点给分,考生简单罗列出答案要点即可;而概括型分析题大多在按点给分的基础上,会多出一项结构分:考生必须在全面把握答案要点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架构起答案的结构(如总分总、宏观——微观、总体——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时间顺序、空间结构等等)。
(四)阐释型分析题
阐释型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特定部分,如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观点等进行解释说明,既揭示其本来意义,又挖掘其深层意义。重点考查考生结合上下文准确、简明地阐释给定资料的能力。其典型提问形式有“谈谈你对……的理解”、“请阐释……观点”等。题型关键词是“看法”、“观点”、“理解”。近年来国考申论热衷于该题型。
(五)申发型分析题
申发型分析题就是在结合题目要求的条件下,对某一事件、某一观点进行纵深地、全面地分析、阐发和论述。这类题型有的在题干中明确要求考生“由……引申,谈想法”;有的则是引用材料中的观点,让考生“谈认识”。
申发型分析题的特点是既依据材料,又超越材料,与其他类型综合分析题不同的是,这种题型考生从材料中可以获得的答案要点非常少,材料只是答案的切入点,作答的重点是超越材料,联系实际,引申发挥。
(六)比较型分析题
比较型分析题,顾名思义,就是明确要求考生分析异同的一类题目,包括观点、看法、意见、做法的异同等等。这类题目往往针对的是具有争议性的材料,因此,一般需要回到相关材料中归纳总结出不同比较体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
(七)关系型分析题
关系型分析题,就是要求考生分析出两种以上(包含两种)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这类题型在近两年才出现,与哲学科目中的辩证思维题类似,但它不仅仅是道简单的哲学题,因为,对这类题的分析论述还需要紧密结合给定资料。如果考生只从哲学角度分析,而不结合材料,那么肯定会造成自说自话的现象,得分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类题型的典型提问形式有“阐述××与××的关系”、“谈谈××、××、××之间的内在关系”等,即有的是要求谈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的则要求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作答基本要求
综合分析类试题,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这三点是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条理清晰
作答要条理清晰,就是要求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从结构上来说,条理清晰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根据具体情况,答案采取“先总述后分述”、“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先宏观后微观”、“先总体后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的结构进行组织,以体现逻辑层次。二是使用能够区分层次的词汇: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次要;直接、间接、根本等。
从内容上来说,条理清晰指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考生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仔细斟酌,保证在落笔之前就已完成了对要点的加工整合。如果逻辑混乱,形成的答案也将杂乱无章。比如,2010年918多省公务员考试第二题,要求谈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我们在作答时应围绕整合的目的、政策、效果这三个方面展开,如此形成的答案,便能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二)观点明确
观点明确指的是考生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明确予以陈述,不能模棱两可。
观点不明确,在综合分析类试题中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对问题的评价缺乏明确观点;二是对问题的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缺乏明确概括,以罗列问题的表现形式代替对问题的定性,以问题的具体表现代替对问题的归纳;三是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影响、危害、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等,没有明确认识和清楚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不正确的观点再明确也是无用的。考生要充分联系给定材料,在宏观把握材料大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抓本质,进而获得给定材料所要表达的实质观点,在作答中“为我所用”。
(三)分析合理
要做到分析合理,需把握以下两点:第一,找准、找全分析对象;第二,分析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1.找准、找全分析对象
找准、找全分析对象,是确保分析合理的前提。如果分析对象都搞错,分析再合理,最终也会与正确答案差之千里。
2.合乎事理,符合逻辑
即分析必须符合客观对象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符合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显到隐、由外到内、由重到轻、由主要到次要的事物客观顺序和认识顺序、表达顺序(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逆向,不管正向排列,还是逆向排列,都必须符合正确的顺序);也要符合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原因结果、偶然必然、现实可能、内容形式、现象本质等原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