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提高 经营分析

 我来答
zgrbkr
高能答主

2017-12-12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8112万
展开全部
  近年来,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对经营活动分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现有分析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对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作一些探讨。
  一、经营活动分析的概念不清,将之混同于财务分析。
  这是分析质量普遍不高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原因。在日常工作中,无论上下都习惯将经营活动分析叫做财务分析,而实际上财务分析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绝非全部,把二者等同起来无形中缩小了经营活动分析的内涵,更为严重的是在人们脑中形成了经营活动分析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这样一个思维定势,而财务部门再将此项工作安排到具体的人员,使得履职压力层层递增,而履职能力却在层层衰减,把本应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转化为了个人的工作压力,但对个人来说这又是难以高质量完成的任务。因为分析人员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极少能接触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一般只能从公司的文件中获知一二,并且相关的信息搜集也较为困难,即使从财务指标上分析出一些异常想进一步深入,但又需要相关部门信息支持时,由于前述的固有思维以及分析人员同相关部门地位的不对等等因素,使得其往往难以得到精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想要分析有一个质的飞跃,最迫切需要的是转变大家认为分析是财务部门一家之事的固有思维,建立起月度分析例会制度,由公司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人员参加,会上以公司的名义要求各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对当期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制定应对措施,使其从被动提供转变为主动分析,从而发动整个公司的智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拓宽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二、分析人员角色定位不准,对经营活动分析力不从心。
  一篇好的经营活动分析当然少不了分析人员的专业素质,但是仅仅依靠其个人能力也是孤掌难鸣。分析人员的长处在于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较精的财务知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不能因此回避其固有的局限性,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分析角度狭窄,大都只能通过财务指标进行一些较为浅显的分析,这样的先天不足使分析总是显得有些像财务部门的报告,立足点低了不少,有时的结论甚至与公司当期的经营政策背道而驰。例如,某次分析中发现公司的费用上升较快,使得吨油营销成本超预算,从而得出公司应该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来消化增长的费用,单纯以财务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分析是没有问题的,但当时公司由于资源紧张,已经开始保供限销,如此脱离于经营活动实际的分析又如何谈得上 “服务经营、促进管理、决策支持”。因而重新定位分析人员的角色显得尤为必要,必须使其从一个人大包大揽、一肩承担转变为一个材料的精加工人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分析人员所长,便于其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月度分析例会上各部门的总结分析,进行归纳、整理、加工、二度分析,以简练的语言配合形象的图片来最终形成公司的经营活动分析。
  三、统一的模板僵化了分析人员的思想,其结构尚待进一步优化。
  (一)模板的标准化使得分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性。
  分析本该是灵活多变的,应随着各个公司及其各个时期的经营状况变化而变化侧重点,而模板则要求在其画定的圈子内按部就班,久而久之,不但容易使写稿人滋生惰性思想,习惯于照搬模板,每月仅做数据上的更新,让分析沦为数字的堆砌,而且更会让看的人觉得索然无味,最终越来越不喜欢阅读经营活动分析,反过来又造成分析人员失去工作的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二)分析模板结构上过分强调完整性,管理层对其价值认同度不高。
  现在所沿用的统一分析模板由指标完成情况、运行分析、专题分析、对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五大部分构成,每部分又往下再细分为若干小点,这样一个月的分析写下来就是洋洋洒洒几十页,花费了分析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相关的财务数据,但分析的质量却往往得不到管理层的认同,经常被指责分析面面俱到,但是内在价值不高。
  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部分,作为一篇经营活动分析的灵魂,需要站在总领全局的高度进行提炼,而如果没有对公司全面、深入的了解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这又恰恰是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财务部门的分析人员最为缺失的。“闭门造车”也是导致分析内在价值不高的重要因素。
  (三)对标分析中不易取得对标单位的相关资料,难以挖掘指标差距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与同组单位对标资料的来源仅限于省公司下发的考核表,获得的指标数据相当有限,而对标单位出于保密考虑,也使得分析人员在与其沟通时较难获取对方的基础资料,因此大都只是从考核表上相关指标的增减变化以及排名上作一些表面分析,未能充分发挥对标的作用。
  由此可见,经营活动分析不应强求用统一的模板,而应鼓励分析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容上则讲求少而精,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分析的主要精力放在影响当期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上,多作专题分析,让管理层能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分析的精髓。另一方面要拓宽对标资料的信息来源,最直接的方式是开放对标单位的账务查询权限,使分析人员能够自由获取其基础的财务数据,但这样操作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引起对标单位有财务泄密的顾虑,另一种方式则是改变现有单兵作战的对标模式,由同组别的分析人员来共同完成对标分析。因为各单位的分析人员更熟悉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自身问题的把握更为到位,搜集相关资料也相对容易。同时,大家相互讨论,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真正实现通过对标分析来达到查找差距、学习先进,进而超越先进的目的。
  四、沟通不足使分析缺乏相关支持,急待建立畅通、高效的交流机制。
  (一)公司内部沟通不畅,分析的信息支持不到位。
  主要还是由于前述的固有思维影响,使得相关部门配合度不够。公司在建立起月度分析例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要求各部门设置分析人员,保持对日常经营活动异常情况的高度敏感,做到动态分析,实现分析的全面化、常态化。这样既能为经营活动分析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也便于经营活动分析的撰写人与之衔接、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公司内部建立起畅通、高效的分析交流渠道。
  (二)全省各单位的分析人员各自为政,缺少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目前,各单位的分析定稿后上报省公司,注重的是完成工作任务,上下沟通不足,使得上级听不到下级的诉求,下级对上级的要求理解不透彻,而二级公司的分析人员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也使得彼此难以开阔眼界,学习兄弟单位的优点。因此搭建全省分析人员的沟通平台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建立内部QQ群,当然这只是手段之一,建立也很容易,更为关键的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由上而下来引导大家各抒己见,互通有无,及时通报当期上层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分析的新动态等以增加分析的前瞻性;基层分析人员的健议和意见、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映,便于及时得到大家的帮助指导,也使得上级能充分掌握分析的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分析制度,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以点带面在全省范围内营造出一个比、学、赶、帮的分析氛围。
  (三)现有分析评价机制尚不能有效的指导分析人员。
  目前的考评模式是由省公司财务处不定期对经营活动分析评比并通报,主要是根据模板的结构对每部分进行评分,并加以一定的评语。评价往往是针对一些共性问题作较为宏观的指导,基层分析人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一个真正高效的评价机制不但要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更为关键的是要帮助其改正。因此要建立起一套分析的定期点评制度,每次选取一篇质量较高的经营活动分析进行详细而具体的讲解,不光要让大家知道好在哪里,更要让分析人员看到其从最初的切入点选择,到相关材料的搜集、图片表现形式的选取,直至最终成稿的整个过程。这样一目了然,再跟自己所写的分析相比较,自然更容易找准自身分析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
  五、分析人员的培训不足,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分析人员大都是在工作中边学边干,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另一方面,公司组织分析培训较少,并且内容以理论居多,结合本公司实际较少,已不能适应公司对经营活动分析的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使分析人员能尽快跟上公司发展的脚步,更要想方设法提高培训效率,讲求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培训要分为两个层次来开展,一是分析人员相关分析知识的完善提高仍以自学为主,单位主要是在营造一个较为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上下功夫,并伴以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分析人员钻研、交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相关的系统培训,从而提高分析人员的专业素养;二是在省公司层面的培训则更多的应从本企业分析的实际出发,关注分析人员当前最缺失的技能有的放矢,比如PPT制作是目前大多数分析人员的短板,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力气。当然培训可以不拘形式、灵活多样,以培训成本最低化、培训效果最大化为目标,不一定非要将分析人员全部集中到省公司脱产培训,完全可以通过内部QQ群学习讨论、下发培训资料、视频培训会等形式,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同时以分析的定期点评为契机,以评代训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培训方式。
  总之,一篇高质量的经营活动分析不能也不应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而应是整个公司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在公司上下营造出浓厚的分析氛围,使各级管理人员主动分析、善于分析、乐于分析,才能使经营活动分析有了成长的沃土,其才能真正担负起支撑公司决策、推动企业管理的重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