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我来答
新野旁观者
2018-06-2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新野旁观者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6273 获赞数:787079
从事教育行业30年资深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提问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然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教师预设的问题流于表面,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话,不但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
高中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创造机会使学生进行思考。而促使学生思考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便是提出问题。可是这里需要注意,所提问题不是教师随便想到的主观意见,而是要在教师备课时,环绕课文设想若干有关的重要问题。要依据本堂课程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三垂线定理的教学”中,提问:(1)哪几条直线之间相互垂直?(2)能否用这个定理来解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分析这个定理的题设与结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应用这个定理?这些提问旨在检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若教师只考察关于信息的记忆,则可应用求同答案的问题;若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以求异答案的问题为佳。并且求异的答案乃是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求异答案的问题可成为引起全班讨论的出发点。教师为了顺应一种情境,利用时机,发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当亦可行。但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发问,并非无的放矢。在发问之先,总须有所考虑,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材内容,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上的困难、进度、评价等方面的检验与推进,皆可发出问题。
二、创设巧妙的课堂提问情境
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境中,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天花板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在这样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最终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通俗易懂
提问的启发性是提问艺术的精华。从信息论角度看,启发性提问能创造信息差,易于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又来自于提问形式的创造性,问题应力求富有创意。即使对同一问题,也有多种提问方式。许多教师"于不疑处生疑""问人之未问"便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立体几何中涉及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等一类题目时对球心位置如何确定、点面距离如何计算、画出截面圆等问题,完全可以提出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切圆的相关性质问题,这样便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事实上,类比推理的思想对所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尤其是文学基础的限制,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含义的理解往往达不到期望值。此时,学生对"问题是什么意思"都弄不清,更别说如何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通俗易懂。数学课之所以让部分学生发怵,很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语言的枯燥与抽象,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必须"翻译",先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定理、公理、推论,达到一定阶段,再将其提炼成标准的数学语言,提问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便于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例如“对于是否存在实数k,使关于x的不等式x2-kx-1>0恒成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却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对其作出说明“存在”是指“有一个”“恒成立”是指“永远成立”,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像等描述,学生就较容易解决上述问题。
四、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虽然课堂提问总是由一个或几个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希望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使问题处于大多数同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的答案成为跳起来可以摘到的苹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提问固然不能过浅、过易,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但也不能过深、过难,使回答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甚至只能由教师自问自答,成为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应让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入手,都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发言,树立学习自信。要舍得在后进生身上花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他们答对了,应加以表扬,他们答错了,切忌训斥,甚至嘲笑讽刺,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学生答完就三言两语代其回答,应坚持微笑提问,微笑启发,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回答,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根据学情,分层提问。教师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可让一后进生来回答,使其在答对后,具有“成就感”,产生向上进取之心。如提问较难,应先请尖子生回答,为后进生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完备自己的答案。避免其因答不出或答错而产生“受挫”心理,丧失信心。这样以优带差,形成帮、带、促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携手共进。 3.全体参与,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后,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给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后进生在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讨论中克服当众发言的心理障碍,尽情发表意见,同时在互相讨论中听取他人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回答,拥有回答的信心。这样,一旦提问就能使后进生较准确地回答出来,由优生的“大包大揽”、“一包到底”变成众人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五、课堂提问要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时候由接受信息转化为独立思考、解释疑难,在此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培养了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回顾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提问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之一。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要让提问在数学的课堂中更有效,设置有效的提问还远远不够,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作出回答,关键要起到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作用。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