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科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
生占5.7%,高中生占2.9%。目前,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注意到了要启发学生对一些现象进行质疑,也采用了一些手段,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事实上,光靠一节、两节课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系统性,对学生长期地培养、训练,才有效果。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质疑”撑开一片心理安全的蓝天,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学会质疑、探究解疑并在解决问题中
再次质疑,这是目前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质疑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一个良好的氛围很重要。成功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之下,在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之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无疑是激发产生质疑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与手段。
1.营造宽松的质疑环境
教室内设立质疑荣誉角,张贴敢于质疑的优秀学生名单和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准备一本质疑记录本,记录自己在课中提的和想要提的问题,记录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记录在预习课文和课外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平时,努力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2.保护学生的质疑欲望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在开始阶段,运用好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要让学生敢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他人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虑地问。
如果学生的问题偏离较大,避免一棍子打死。或给他留点余地,或把问题向正确的答案引领,或请学生补充、修正。如在上《磁铁》一课时,我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其中一个学生
答:“剪刀!”引来了学生的一片哄笑,我及时地止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说:“一般剪刀上是没有磁性的,不过,这个同学的想法有创意。假如,剪刀上有磁性,有什么好处?”顿时,回答剪刀的学生笑了,同学们讨论开了……
3.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
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处提问,向“教科书”提问,向“真理”、“科学结论”提问,并鼓励学生不能“浅问辄止”,而应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其次,要鼓励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那些通过表象看到实质的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往深入思考。教师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学会质疑。同时,高质量的提问,也是学生继续质疑的动力!
二、调整预设方案,质疑生成
在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预设方案,质疑生成,强调生成并不等于否定预设,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教师也一样,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教学目标可“升降”,寻找质疑的切入点
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预设学生可能要考虑的问题。预设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机制,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做一辆纸车》这课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按照原先的教学设计,先由学生交流纸车的材料与制作过程,然后再利用课下时间制作,最后进行滑行竞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角度是十分全面的,无论是制作还是选材都十分认真,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如何使纸车滑行更远的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改变计划,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车应当轻,越轻则车子越容易滑行;有的认为车子重一些好,这样有惯性;有的同学认为
车的形状应是流线型,便于减小空气阻力……这些不同的声音让我欣喜不已。
2.教学过程留“时空”,保留质疑的延展性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预设时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过程预设要留“时空”。空间,是问题生成的前提。它包括从起点到目标之间的空间、环节之间的空间、环节内问题呈现给学生的空间。前两类空间是课前预设的,第三类空间需要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而调整是可以通
生占5.7%,高中生占2.9%。目前,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注意到了要启发学生对一些现象进行质疑,也采用了一些手段,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事实上,光靠一节、两节课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系统性,对学生长期地培养、训练,才有效果。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质疑”撑开一片心理安全的蓝天,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学会质疑、探究解疑并在解决问题中
再次质疑,这是目前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质疑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一个良好的氛围很重要。成功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之下,在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之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无疑是激发产生质疑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与手段。
1.营造宽松的质疑环境
教室内设立质疑荣誉角,张贴敢于质疑的优秀学生名单和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准备一本质疑记录本,记录自己在课中提的和想要提的问题,记录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记录在预习课文和课外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平时,努力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2.保护学生的质疑欲望
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在开始阶段,运用好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要让学生敢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他人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虑地问。
如果学生的问题偏离较大,避免一棍子打死。或给他留点余地,或把问题向正确的答案引领,或请学生补充、修正。如在上《磁铁》一课时,我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其中一个学生
答:“剪刀!”引来了学生的一片哄笑,我及时地止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说:“一般剪刀上是没有磁性的,不过,这个同学的想法有创意。假如,剪刀上有磁性,有什么好处?”顿时,回答剪刀的学生笑了,同学们讨论开了……
3.指导学生的质疑方法
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处提问,向“教科书”提问,向“真理”、“科学结论”提问,并鼓励学生不能“浅问辄止”,而应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其次,要鼓励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那些通过表象看到实质的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往深入思考。教师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学会质疑。同时,高质量的提问,也是学生继续质疑的动力!
二、调整预设方案,质疑生成
在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预设方案,质疑生成,强调生成并不等于否定预设,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教师也一样,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教学目标可“升降”,寻找质疑的切入点
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预设学生可能要考虑的问题。预设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机制,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做一辆纸车》这课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按照原先的教学设计,先由学生交流纸车的材料与制作过程,然后再利用课下时间制作,最后进行滑行竞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角度是十分全面的,无论是制作还是选材都十分认真,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如何使纸车滑行更远的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改变计划,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车应当轻,越轻则车子越容易滑行;有的认为车子重一些好,这样有惯性;有的同学认为
车的形状应是流线型,便于减小空气阻力……这些不同的声音让我欣喜不已。
2.教学过程留“时空”,保留质疑的延展性
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预设时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过程预设要留“时空”。空间,是问题生成的前提。它包括从起点到目标之间的空间、环节之间的空间、环节内问题呈现给学生的空间。前两类空间是课前预设的,第三类空间需要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而调整是可以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