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学习法律可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尊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懂法律的意义
意识到细节之中有魔鬼,文字上一句话,一个词之差,可能就意味着应当采取完全不同的分析路径假设一名富商,大发,有一位妻子,翠花,两人一同创业,各自名下都有可观的财产,翠花身患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计划草拟遗嘱,有以下两种版本:
1. "将我的全部财产,按照市场价值平均分配给大发的子女“
2. ”将我的全部财产,按照市场价值平均分配给大发与我共同的子女”
有人一看就说,嗨,这个简单没不学法律也能看出来,两个不一样嘛!假如大发在翠花逝世后,和别人再婚生下孩子,那么在版本一中他们能获得财产,而在版本二中不行。
并非如此,我现在告诉你:在美国法律中,版本一根本就是无效的。原来,美国财产权法律中有”禁止永续权“(Rule Against Perpetuity)的规定,任何遗嘱中的财产分配,都必须在立遗嘱者过世后21年之内得以确定,否则遗嘱无效。、
在这个例子中,翠花的房子到底由哪些子女分配,必须在应当在她去世后21年之内就最终确定(在这里,如果大发死了,那就可以说继承者是最终确定了),如果21年后还可能有新的适格继承者出现,则遗嘱无效(这是为了保护产权的确定性,避免财产归属长期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而版本一中,大发有可能在22年后和其他人生下孩子(法律上,任何人只要还有一口气,都被视为有繁殖能力),因此这样的遗嘱在一开始就是无效的,一个词的区别,就足以导致法律分析方式的根本不同,而要捕捉到这样的不同,不能完全仰仗常识,还需要系统的训练。
在生活中,我也对“把握细节”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细节不仅可能导致结论的不同,更重要地是导致分析方法的不同。思考问题时,脑子中有个流程图。
“逻辑”这个词大家经常挂在嘴边,但可能很多人像我在学法律之前一样,不知道怎么在思考问题中运用逻辑,其实“逻辑思维”没什么神秘的,在我看来,不过是脑子中有一张“流程图”最简单的,假设要实现结论D,先要满足A,满足A再考虑是否满足B,满足B以后再考虑是否满足C,我脑子里就会有一个A-B-C的流程。明白法律上有很多的灰色地带,也有明确的黑白之分
刚开始学习法律的时候,教授往往鼓励我们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说出自己的道理就好“,的确,法律上有很多的灰色地带,别说学生了,就连最高法院也经常左右摇摆,有些法律问题,特别是程序问题,在实务中存在着非黑即白的答案,不能事事都试图重新发明轮子一样从头进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习法律,除了要有说”不一定“的思辨能力之外,还需要明白什么是一定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的混沌中,我说”绝大多数时候“,其实说明了第三层次的要求:明白什么时候要遵循常规,什么时候值得花时间精力做出”不一定“的回答,
明白一个问题应当出于灰色地带,抑或是应当满足于非黑即白的回答,同样是一门法律人必须掌握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