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 我来答
北极熊遇到企鹅
2018-01-04 · TA获得超过4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进化生物学专业知识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它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二、生物进化:生物在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第二章 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一、生命的本质:作为生命实际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及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身的多分子体系。可见,生命就其本质而言也是物质的,它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形式。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自我更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是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自我复制: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自我复制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3、自我调控: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自我调控的开放体系。
4、自我突变:突变常常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引起一定的表型变化。
三、熵:所谓熵就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四、生命起源的过程:
1、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2、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生物大分子。
3、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
4、由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始生命。
第三章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一、超循环组织模式:所谓超循环组织就是指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级循环系统。
二、阶梯式过渡模式:在上述超循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一个综合的由非细胞到细胞演化的过渡理论。由原始的化学结构过渡到原始的细胞学说需六个步骤。
1、由不同的小分子聚合为杂聚化合物,这些杂聚化合物是进一步形成生物大分子的材料。
2、从无序的杂聚合物到多核苷酸,分子之间的选择作用有助于渡过复杂性危机。
3、多核苷酸进一步自组合成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分子系统,这时的多核苷酸还没有成为遗传载体。
4、蛋白质合成被纳入多核苷酸自我复制系统中。
5、分割结构的形成,是细胞演化的关键一步。
6、最后一步是原核细胞生命(微生物)的形成。
三、真核细胞的起源途径:
四、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
1、为生物性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础。
2、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
第四章 生物发展史
一、化石的概念及其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概念:化石就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生活的遗迹。 条件原因:1、生物死亡种群的大小。2、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3、生物尸体被掩埋的速度。4、掩埋的环境。5、石化的程度和速度。
二、生物界系统发展的规律:
纵观生物界系统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进步性、阶段性和多样性。
1、生物进化的进步性,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
2、生物进化的阶段性,生物进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3、生物进化的多样性,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多样性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每次重大灭绝之后生物多样性增加都很迅速。
第五章 生物表型的进化
一、形态结构进化的两个方向:复杂化和简化
复杂化和简化是形态结构进化的两个主要方向。复杂化是指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方向。进化的结果使形态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完成特定功能的效率越来越高。
简化是由结构复杂化向简化的一种演变过程。
二、新功能起源的基本方式
1、功能的强化,功能强化按结构水平,分为两种,即细胞与组织的功能强化和器官的功能强化。
2、功能的扩大:指结构和功能范围的扩大,某一器官原来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在进化过程中,该器官的功能得到扩大,由一种功能发展成具备多种功能。
3、功能的更替: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原先次要的功能逐渐转化为主要的功能,随着功能更替,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行为的进化:行为在这里主要指动物行为,行为的进化经历了趋性、发射、本能、低级学习行为、高级学习行为等发展环节,动物越低等,低级行为成分占的比例越大;反之,动物越高等,高级行为(学习行为)所占行为总量的比例越高。
四、利他行为的进化
利他行为也称利他主义,指的是一个个体的行为对接受者带来好处的同时,对行为完成者带来损失。利他行为在给行为表达者带来眼前不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亲缘选择的好处,即帮助传递自身基因的好处,从而提高了自身内在适合度。利他行为给行为接受者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帮助其提高了存活能力和繁殖后代的能力。
第六章 生物的微观进化
一、微观进化:微观进化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微观进化是进化的基础,多种微观进化汇集的结果即表现为宏观进化。
二、种群:种群是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集合,又称为孟德尔种群,种群是有性繁殖的基本单位。
三、基因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四、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五、遗传平衡: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
六、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
1、突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2、在选择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变化;3、迁移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4、遗传漂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七、自然选择的类型
1、正态化选择;2、单向性选择;3、分裂性选择;4、平衡性选择;5、性选择
八、自然选择的意义
1、自然选择是一个创造性过程。
2、自然选择是一个决定性过程。
九、适应:生物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
十、适应在进化中的作用
1、适应与种内进化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他可以导致物种分化,使之产生一些新类型。
2、适应必然带来种的繁殖和物种分布范围的扩大,同时又因为环境变化的随机性、不定向性,生物必须及时地对变化了的环境快速适应。
十一、微观进化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1、生物进化意味着基因频率的改变。微观进化正是通过基因频率的变化积累产生的,这种累积的结果即导致种内进化。
2、微观进化是生命体保持其连续性所必须的。
3、微观进化使物种的基因库更加丰富。
第七章 物种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物种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体现了生物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连续性中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中的相对稳定。
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1、可遗传的变异是物种形成的原材料。
2、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三、物种形成的方式(详见课本157页)
1、渐进的物种形成。2、骤变式的物种形成。
第八章 生物的宏观进化
一、特化式进化:特化式进化又称特异适应,是指由于生物对各种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从而出现的多方向的分化,表现在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并没有质的提高和改变,其进化水平属于同一等级。
二、表型趋异:是指后裔的平均表型相对其祖先表型的偏离。
三、谱系趋异:是指一个单源群内代表不同进化方向的线系之间,因种形成速率和灭绝速率的差异而造成的谱系不对称性。
四、灭绝的生物学意义
1、灭绝是生物圈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的自我调整,物种灭绝是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物不能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而必然付出的代价。
2、灭绝对生物进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灭绝在无情地将原有的一些适应类型推向灭亡的同时。又为崭新的适应类型的诞生创造了机遇。
第九章 生物遗传系统的进化
一、染色体数目的的进化与增减途径
1、染色体数目的进化:染色体的数目具有种属特异性,这种种属特异性是进化的结果。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有的表现为数目的增加,有的表现为数目的减少。前者如普通小麦的起源,后者如果蝇属中染色体数目的进化。
2、染色体增减的途径:一种是基本染色体组整倍的增减,形成整倍体;一种是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使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不成基数的完整倍数,导致非整倍体的产生。
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及改变途径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因子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由生物体自身的生理生化过程、代谢失调、衰老以及物种间杂交等因素造成。改变途径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三、新基因的起源
在进化中,一方面基因可获得新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可有新的基因产生。形成新基因的常见途径是基因重复、另外还有基因延长和外显子改组。
四、结构域与进化
蛋白质中的域是蛋白质分子内的一些特定的区域,他们往往有相当明显的边界。具有特定功能的域称为功能域,而三维结构上稳定且致密的域称为结构域。由于结构域是蛋白质的一种结构单位,有时还是一种功能单位,所以,他们就有可能作为不同蛋白质的模块,即可在不同的蛋白质中存在并发挥其作用。结构域是研究进化的好素材。
第十章 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
一、分子进化的特点
1、分子进化速率的恒定性。2、分子进化的保守性。
二、分子进化保守性的体现
1、生物大分子在进化过程中结构上的变化速率较慢,氨基酸的平均变化速率为10-9数量级。
2、生物大分子内部功能区结构变化较慢,而且功能越重要的区域变化速率越慢。
3、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或核苷酸的变化速率较慢,越重要的氨基酸变化越慢。
4、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的氨基酸之间的替换,比结构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的氨基酸之间的替换更容易发生。
三、分子进化的中性突变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分子水平上的进化大都不是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而是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机固定实现的。
中性突变理论的本质是分子突变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是选择中性的,即对生物本身来讲既无利也无害,他的命运几乎取决于遗传上的随机固定,所以在分子进化的过程中,突变压和随机固定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进一步导致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后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
四、分子系统树的概念
生物大分子的进化速率是相当恒定的,它的变化量应该和该分子所经历的时间呈正相关,即生物大分子的改变是进化时间的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Kaa=Kaa/2T.由此式可以看出,不同生物的某一同源大分子之间的差异与所比较的生物从共同祖先分歧后的时间呈正比。由此可以确定不同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分歧时间以及亲缘关系,建立该分子的系统树。
第十一章 人类起源与进化
一、人类的双重属性
人类是生物界进化发展的结果,是自然界的产物,因而人类不可避免地具有自然属性,即人的生物学属性。另一方面,人的社会进化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因此,人类又表现出社会性的一面,人属于一定的社会或一定的文化系统。人的社会属性和生物学属性产生两种不同的人的概念,即社会人的概念和自然人的概念。
二、从猿到人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主要变化
人类起源于猿类,经过一系列中间过渡类型演变成现代人。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结构的改变、前后肢分工、直立行走、使用和制造工具、语言的产生以及智力的产生和发展。
三、人类起源发展的几个阶段
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