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参考范文)
一、对教师实施三级管理,促进不同水平教师的发展
为了提高不同水平教师的反思能力,我们以工作年限为基本划分依据,对教师实施三级管理。工作5年以下的为一级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她们顺利胜任教师岗位,成为合格教师”;工作5~15年的为二级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她们熟练把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正确判断儿童发展水平,确定适应的指导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逐渐发展为稳定的成熟型教师”;工作在15年以上的则为三级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帮助她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年限的划分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最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来选择接受哪一级的管理,并可以在工作的实践和适应中进行再次选择和调整。
对教师进行分级管理后,我们进一步提出,不同级别的老师在反思时应有不同的侧重,比如:
一级教师的反思重点是“依据幼儿的表现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有效,并提出改进措施(是什么)”;
二级教师的反思重点是“能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什么)”;
三级教师的反思在二级教师基础上强调了“教师通过判断活动价值、分析幼儿行为表现,制定有效指导策略(怎么办)”。
我们把撰写反思笔记纳入教师日常工作,这样反思就成为教师每日的必做工作,也逐渐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同时由于不同水平的老师在反思时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增强教师反思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也就提高了反思的实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三级管理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具体做法如下。
做法1
我们在指导一级教师做反思笔记时,首先是以培训的方式帮助老师明确反思的基本格式,然后让老师用这样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工作写反思笔记。老师最初写笔记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知道反思什么,所反思的内容可供今后积累、借鉴、运用的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组织一级教师一起讨论:“到底什么是值得积累的?反思什么是对我们今后工作和自身发展有帮助的?”为了避免讨论结果的空洞、抽象,我们会为一级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笔记,这样老师在发现别人优势的过程中,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老师再结合实践写。出现个别问题个别沟通,出现典型问题就集体讨论。通过这样的反复交流和研讨,一级教师会逐步增强“依据幼儿表现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有效”的意识和水平,并向二级教师发展,逐渐关注“影响教育行为是否适宜的原因”,并尝试改善。
做法2
在结合教师实践对教师反思能力进行指导时,我们首先是从教师活动计划入手。因为我们一、二级教师基本上是先交计划的,这样我们在教师实施计划之前,对老师想做什么活动、想怎么上这个活动就能有所了解。有两种情况是需要我们有目的进班指导的:一种是老师的活动设计得较好、想得比较全面;一种就是计划中问题很明显,但老师自己意识不到、也很难讲通的。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要在活动结束后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我们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和老师一起挖掘活动的亮点,帮助老师理解这个活动好在哪里,并进一步探讨怎样做可以更好。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我们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对出现问题的分析上。由于这样的沟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所以老师能比较好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通过和老师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改善措施,可以引导老师尝试将研究幼儿、研究学科、研究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老师写反思时就会言之有物,写反思的过程,也就成了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
做法3
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我们则采取团队研究和适时引领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由于大家水平接近,可以形成较为浓郁的研讨氛围,在这个氛围之下,相互质疑,进行思维碰撞。如果出现争执不下的情况,业务干部会介入讨论,或者请大家回到实践中验证到底怎么做更合适。有了这样一个集体反思的过程,老师再自己进行反思时就会更深入,采取的措施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也会更大。
二、摸索反思的方法,为教师的反思提供支持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当你着手于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思是应该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分析老师在反思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问题意识不强”。所以要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首先就要成为善于发现问题的教师。
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反映出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基于问题的反思性实践可以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行系统、深入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更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抓不准或抓不住问题是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中感到最为困惑的地方,那么在进行反思时教师应该如何发现或选择问题呢?通过摸索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三个重点入手。
一个目标指的是“是什么在引领我们的反思”;两个方面指的是“为了谁在反思”;三个重点指的是“到底反思什么”。
1.对目标的预期和实践构成了反思的空间
作为教师,无论是在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还是在随机教育中,他的行为都应该是富有一定教育意图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目标,因此以目标为引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思的空间。在实施行为之前,这个目标是老师预设的,是期望能达到的。但行为实施之后,有些时候实际结果会与预期的相吻合,也有些时候实际结果会与预期不相符。无论是哪种情况,现实与预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差距,这就构成了我们反思的空间。
如果是相吻合的,在这个空间里反思的就是:“为什么目标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挖掘、值得积累的好经验?支撑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的是什么样的观念和认识?以这样的观念和认识来分析,自己还有哪些行为需要进一步调整?”如果是有差距的,在这个空间里则要反思:“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现目标?”
2.幼儿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反思的两个方面
活动后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映射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幼儿发展状况,一个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以预期目标为出发点,并回归于目标的有效实现的反思活动,可以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两个方面来进行。
在反思幼儿发展的时候,可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
*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空间?
*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在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研究幼儿的能力: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
*研究学科的能力: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
*研究教育的能力: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结合目标的制定和对达成情况的分析展开的层层深入的反思,不仅可以引领教师不断思考如何更好进行活动设计和指导策略的制定,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而且还引领教师不断分析自身行为的闪光点(比如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指导策略以及瞬间产生的教学灵感等)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从而推动教师在螺旋式反思性实践的开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目标、策略和效果是反思的三个重点
反思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是让我们找到了反思的方向,但无论从哪一方面展开反思都要有具体的落点。在任何教育情景中,能反映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行为、现象很多,大致整理一下,与目标、策略和效果有关的可以涵盖其中的绝大多数,因此,目标、策略和效果可以成为反思的三个重点。
(1)反思目标,可以考察教师把握幼儿原有经验和领域关键概念的水平。
一个经过认真思考而制定出来的目标,必然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活动的价值,即这个活动所涉及的主要领域的关键概念到底是什么——这个定下来了,活动的主线就出来了;另一个是幼儿的经验水平,即在这个关键概念上幼儿原有的经验水平是什么以及通过该活动预期达到什么水平——这一步要明确的是活动的起点和努力的方向。
因此活动后对目标的反思,就是在反思教师对领域关键概念把握和对本班幼儿的经验水平的了解是否适宜、准确。而通过对目标的不断反思,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学科、研究幼儿的能力。
(2)反思策略,可以考察教师对幼儿个性特征、学习特点和对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把握及运用情况。
活动中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有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如何复杂都要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策略的制定要符合、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另一个是教师应具备将头脑中预想的策略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
做到前一点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特别是要关注到每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是建立在日常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老师做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个案观察。所以站在这一层面来反思活动中的策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判断:作为教师我们认为的对幼儿的了解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我们的了解中“想当然”、“也许是”、“差不多”的成分有多少?如果我们能很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对幼儿的研究必然是深入而实际的。
而要做到后一点则需要教师有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技巧、经验方面的支持。如果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而扎实,则可以在活动中不断绽放“智慧的火花”,产生“教学灵感”,这些都有助于更高效地实现目标。反之,预想的策略再完美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所以通过反思在活动中实施策略的情况,将“灵感”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将“失误、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有助于教师对自身在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中反映出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判断,并加以探究和剖析,从而促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所以反思策略的直接成效就是提高了我们研究教育的能力。
(3)反思效果,可以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这里的效果就是围绕既定目标实施预期策略的实际情况,是活动结束后的第一感受,所以在反思的步骤上,对效果的反思(通俗地讲就是“活动上得怎么样”)很容易成为反思的起点。因为通过对效果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再次感受其中的精彩,而这些都将引领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如果活动是成功的,我们要在反思时把活动中促使预期目标达成的策略、做法,包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随机教育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如果活动尚有不足,则要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对目标和策略的反思上,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不断的反思性实践中提高自身研究学科、研究幼儿和研究教育的能力。
一、对教师实施三级管理,促进不同水平教师的发展
为了提高不同水平教师的反思能力,我们以工作年限为基本划分依据,对教师实施三级管理。工作5年以下的为一级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她们顺利胜任教师岗位,成为合格教师”;工作5~15年的为二级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她们熟练把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正确判断儿童发展水平,确定适应的指导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逐渐发展为稳定的成熟型教师”;工作在15年以上的则为三级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帮助她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年限的划分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最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来选择接受哪一级的管理,并可以在工作的实践和适应中进行再次选择和调整。
对教师进行分级管理后,我们进一步提出,不同级别的老师在反思时应有不同的侧重,比如:
一级教师的反思重点是“依据幼儿的表现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有效,并提出改进措施(是什么)”;
二级教师的反思重点是“能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什么)”;
三级教师的反思在二级教师基础上强调了“教师通过判断活动价值、分析幼儿行为表现,制定有效指导策略(怎么办)”。
我们把撰写反思笔记纳入教师日常工作,这样反思就成为教师每日的必做工作,也逐渐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同时由于不同水平的老师在反思时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增强教师反思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也就提高了反思的实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三级管理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具体做法如下。
做法1
我们在指导一级教师做反思笔记时,首先是以培训的方式帮助老师明确反思的基本格式,然后让老师用这样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工作写反思笔记。老师最初写笔记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知道反思什么,所反思的内容可供今后积累、借鉴、运用的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组织一级教师一起讨论:“到底什么是值得积累的?反思什么是对我们今后工作和自身发展有帮助的?”为了避免讨论结果的空洞、抽象,我们会为一级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笔记,这样老师在发现别人优势的过程中,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老师再结合实践写。出现个别问题个别沟通,出现典型问题就集体讨论。通过这样的反复交流和研讨,一级教师会逐步增强“依据幼儿表现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有效”的意识和水平,并向二级教师发展,逐渐关注“影响教育行为是否适宜的原因”,并尝试改善。
做法2
在结合教师实践对教师反思能力进行指导时,我们首先是从教师活动计划入手。因为我们一、二级教师基本上是先交计划的,这样我们在教师实施计划之前,对老师想做什么活动、想怎么上这个活动就能有所了解。有两种情况是需要我们有目的进班指导的:一种是老师的活动设计得较好、想得比较全面;一种就是计划中问题很明显,但老师自己意识不到、也很难讲通的。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要在活动结束后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我们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和老师一起挖掘活动的亮点,帮助老师理解这个活动好在哪里,并进一步探讨怎样做可以更好。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我们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对出现问题的分析上。由于这样的沟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所以老师能比较好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通过和老师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改善措施,可以引导老师尝试将研究幼儿、研究学科、研究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老师写反思时就会言之有物,写反思的过程,也就成了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
做法3
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我们则采取团队研究和适时引领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由于大家水平接近,可以形成较为浓郁的研讨氛围,在这个氛围之下,相互质疑,进行思维碰撞。如果出现争执不下的情况,业务干部会介入讨论,或者请大家回到实践中验证到底怎么做更合适。有了这样一个集体反思的过程,老师再自己进行反思时就会更深入,采取的措施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也会更大。
二、摸索反思的方法,为教师的反思提供支持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当你着手于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思是应该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分析老师在反思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问题意识不强”。所以要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首先就要成为善于发现问题的教师。
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反映出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基于问题的反思性实践可以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行系统、深入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更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抓不准或抓不住问题是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中感到最为困惑的地方,那么在进行反思时教师应该如何发现或选择问题呢?通过摸索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三个重点入手。
一个目标指的是“是什么在引领我们的反思”;两个方面指的是“为了谁在反思”;三个重点指的是“到底反思什么”。
1.对目标的预期和实践构成了反思的空间
作为教师,无论是在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还是在随机教育中,他的行为都应该是富有一定教育意图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目标,因此以目标为引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反思的空间。在实施行为之前,这个目标是老师预设的,是期望能达到的。但行为实施之后,有些时候实际结果会与预期的相吻合,也有些时候实际结果会与预期不相符。无论是哪种情况,现实与预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差距,这就构成了我们反思的空间。
如果是相吻合的,在这个空间里反思的就是:“为什么目标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挖掘、值得积累的好经验?支撑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的是什么样的观念和认识?以这样的观念和认识来分析,自己还有哪些行为需要进一步调整?”如果是有差距的,在这个空间里则要反思:“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现目标?”
2.幼儿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反思的两个方面
活动后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映射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幼儿发展状况,一个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以预期目标为出发点,并回归于目标的有效实现的反思活动,可以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两个方面来进行。
在反思幼儿发展的时候,可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
*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空间?
*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在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研究幼儿的能力: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
*研究学科的能力: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
*研究教育的能力: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结合目标的制定和对达成情况的分析展开的层层深入的反思,不仅可以引领教师不断思考如何更好进行活动设计和指导策略的制定,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而且还引领教师不断分析自身行为的闪光点(比如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指导策略以及瞬间产生的教学灵感等)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从而推动教师在螺旋式反思性实践的开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目标、策略和效果是反思的三个重点
反思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是让我们找到了反思的方向,但无论从哪一方面展开反思都要有具体的落点。在任何教育情景中,能反映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行为、现象很多,大致整理一下,与目标、策略和效果有关的可以涵盖其中的绝大多数,因此,目标、策略和效果可以成为反思的三个重点。
(1)反思目标,可以考察教师把握幼儿原有经验和领域关键概念的水平。
一个经过认真思考而制定出来的目标,必然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活动的价值,即这个活动所涉及的主要领域的关键概念到底是什么——这个定下来了,活动的主线就出来了;另一个是幼儿的经验水平,即在这个关键概念上幼儿原有的经验水平是什么以及通过该活动预期达到什么水平——这一步要明确的是活动的起点和努力的方向。
因此活动后对目标的反思,就是在反思教师对领域关键概念把握和对本班幼儿的经验水平的了解是否适宜、准确。而通过对目标的不断反思,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学科、研究幼儿的能力。
(2)反思策略,可以考察教师对幼儿个性特征、学习特点和对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把握及运用情况。
活动中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有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如何复杂都要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策略的制定要符合、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另一个是教师应具备将头脑中预想的策略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
做到前一点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特别是要关注到每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是建立在日常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老师做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个案观察。所以站在这一层面来反思活动中的策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判断:作为教师我们认为的对幼儿的了解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我们的了解中“想当然”、“也许是”、“差不多”的成分有多少?如果我们能很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对幼儿的研究必然是深入而实际的。
而要做到后一点则需要教师有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技巧、经验方面的支持。如果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而扎实,则可以在活动中不断绽放“智慧的火花”,产生“教学灵感”,这些都有助于更高效地实现目标。反之,预想的策略再完美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所以通过反思在活动中实施策略的情况,将“灵感”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将“失误、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有助于教师对自身在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中反映出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判断,并加以探究和剖析,从而促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所以反思策略的直接成效就是提高了我们研究教育的能力。
(3)反思效果,可以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这里的效果就是围绕既定目标实施预期策略的实际情况,是活动结束后的第一感受,所以在反思的步骤上,对效果的反思(通俗地讲就是“活动上得怎么样”)很容易成为反思的起点。因为通过对效果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再次感受其中的精彩,而这些都将引领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如果活动是成功的,我们要在反思时把活动中促使预期目标达成的策略、做法,包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随机教育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如果活动尚有不足,则要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对目标和策略的反思上,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不断的反思性实践中提高自身研究学科、研究幼儿和研究教育的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