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狗不理包子又贵又难吃,为什么还那么有名?
其实吃狗不理包子的更多的是游客和外地人。
为什么会是外地人呢?
因为本地人都知道狗不理的味道不如街边小笼包,而且小笼包还便宜。然而作为游客的外地人到一个地方旅游,最乐意和向往的事就是吃遍当地美食、逛遍有名景点、体会当地风土人情,所以更多的是想体验生活、敢于尝鲜的外地人。
为什么会有人吃呢?
要知道天津狗不理名扬中外,他吃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包子,而是大名鼎鼎的狗不理。这就是品牌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像有些两只松鼠的零食比别人的贵,为什么会有人买一样的道理。品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和生命,顾客争相抢购的是品牌体验。
为什么又贵又难吃还有人买呢?
首先是扬名千里送人头,其次,狗不理代表的是天津,再者狗不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品牌故事,然后我们去过一个地方都需要做点什么证明或者显摆我们去过,最后大概狗不理刚好赶上了这个喜欢装逼时代潮流。
身边有很多天津人,也有在天津住很多年的朋友,也有吃过狗不理的人对狗不理评价不是特别好,但每个能长久存在的东西肯定有他的理由。狗不理已经成为天津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天津的金字招牌它不可能陨落,同时狗不理也代表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希望它能更大更强的发展下去。
狗不理包子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相传做包子的高贵友,人送外号“狗子”,做包子生意太好,顾不及打理客人,人们就常说:“狗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便有了“狗不理”这个名号。
今天的“狗不理”包子最应该感谢的一个人,其实应该是——袁。对的,没错,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曾在天津编练新军,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了太后。太后尝后大喜,由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国人熟知。
如今的狗不理,作为天津本地人有着极其复杂的情感。本地人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现在的狗不理,再也不是从前人人都能吃得起的那个狗不理包子了。”
现如今,天津本地人眼里的狗不理,就如同北京人眼里的天安门,上海人眼里的外滩,名气很大,却提不起兴趣,偶有光顾也是陪同外地亲友,去凑凑热闹。
所以,天津本地人理解的狗不理包子,更多的是一家与自己生活渐行渐远的中餐馆。
而对于外地人而言,“狗不理”包子更多的是天津本地食物的一种代表。到过天津没有吃过狗不理包子,又怎么可以说你到过天津呢?狗不理包子,在外地人眼里,有着一份期待,这份期待与味道无关。
对于“味道”这个词,一家店,可以生存,必定就有认可它的人群。好吃或是不好吃,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没必要去争议,至于难吃,那倒谈不上。
对于绝大部分外地人吃过正宗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后,留下的印象大概是:“贵、味道一般般、服务不咋地”这样的概括。
套用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现如今,有一个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规则是,每一个地方的那几个最著名的“特色美食”中,最有名的那家老店明明是这种食物打下名声的根,却总是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只有游客光顾、本地人却嗤之以鼻的“杀生老字号”。商业化和保持原味之间仿佛无法共存。”这也许可以很好的概括现如今外地人对狗不理最好的理解。
狗不理依托它的名气所打造出来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已经脱离天津本地人的餐饮品牌,依托它的知名度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尝鲜者,然后让他们为狗不理的高价买单。”
这是别的品牌,难以做到,也是难以复制的根本。——所谓的狗不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