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殿试?

 我来答
还差几把基础
2021-10-18 · 一个不露脸的影视小能手
还差几把基础
采纳数:3 获赞数:259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其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载初元年二月,武则天即将称帝,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人自此始。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宋初,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淘汰的具体比例不固定,录取率从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这样就会出现多次省试合格的考生,到殿试的时候总是被淘汰的情况。但此后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的情况。因此,北宋朝廷也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北宋嘉祐二年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388名诸科举人全部被录取。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

成果:

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易书科技
2018-10-2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秦吉帆慕宣
2019-01-12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31%
帮助的人:746万
展开全部
殿试是由武则天创立的。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4-11-11
展开全部

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因此称为“殿试”,即在宫殿中进行的考试。它是整个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道考试,考中者可以直接进入官场,成为朝廷的官员。殿试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以下是对殿试的详细介绍。


1. 科举考试的概述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文官的考试制度,共分为多个级别的考试,包括:

  1. 童试(县、府一级):考试合格者称为秀才。

  2. 乡试(省一级):每三年一次,合格者称为举人。

  3. 会试(中央一级):在京城举行,合格者称为贡士。

  4. 殿试(最高级别):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者称为进士。

殿试是在会试合格之后进行的,是科举考试的最终环节,主要目的是确定进士的名次。

2. 殿试的过程和特点

殿试的主要特点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或者以皇帝名义进行。考试地点通常是在皇宫大殿,因此被称为殿试。以下是殿试的一些具体特点:

2.1 殿试的目的

  • 确定名次:殿试的主要目的是对通过会试的贡士进行名次的确定,划分状元、榜眼、探花等排名。

  • 选拔人才:殿试的结果决定了哪些人可以获得朝廷的官职,成为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因此,殿试具有选拔国家高级人才的功能。

2.2 殿试的内容

  • 内容侧重政治和治理:殿试的内容主要围绕国家大事、治国理政的方略进行,考察考生对于国家政策、社会治理的看法和能力,体现了考试内容的实用性和高层次性。

  • 皇帝的参与:虽然考试是由皇帝主持,但实际阅卷工作通常由翰林院和其他大臣负责,皇帝最终会根据大臣的意见来确定排名,并钦点状元。

2.3 名次和头衔

殿试的结果将所有通过的贡士授予“进士”头衔,并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名次:

  • 状元:殿试的第一名,是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

  • 榜眼:殿试的第二名。

  • 探花:殿试的第三名。

  • 进士及第:其他合格者被称为进士,也获得进入仕途的机会。

殿试的名次对官员的仕途有很大影响,状元、榜眼、探花等往往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点任用,享有极高的声望。

3. 殿试的特点和重要性

3.1 皇权的象征

殿试具有象征性,因为它是在皇帝面前进行的考试,是皇帝对天下文士的最后审定。皇帝通过殿试,可以直接了解人才,并决定任命谁担任官职。因此,殿试不仅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也是皇帝加强权力控制和展示皇权的一种方式。

3.2 殿试的公平性

  • 不淘汰,只排位:殿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并不再淘汰考生,而只是对通过会试的贡士进行名次排序。因此,所有通过殿试的考生都会获得“进士”的称号,且不同于之前几级考试的淘汰性质,殿试更注重对人才的分类。

  • 定例分为三甲:

  • 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一起被称为一甲,为最优秀的考生。

  • 二甲:授予进士出身,是次于一甲的考生。

  • 三甲:授予同进士出身,是通过殿试但排名稍低的考生。

3.3 对考生仕途的重要性

殿试的名次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仕途:

  • 状元、榜眼、探花在科举制度中地位非常高,他们通常可以直接获得重要的官职。

  • 其他进士也能被授予朝廷的职务,但具体的职位和前途可能受到名次的影响。因此,殿试的成绩对考生的政治前途和社会地位至关重要。

4. 历史发展和影响

殿试起源于唐代,正式在制度上完善则是在宋代。从唐代开始,殿试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科举环节,在宋代之后更加制度化。

  • 唐代:殿试初现,唐代的皇帝偶尔会以殿试的方式来对考试结果进行最终确认,但并不是制度化的环节。

  • 宋代:殿试被正式纳入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主持,成为决定最终名次的重要考试。从宋代开始,殿试制度被历朝沿用。

  • 明清时期:殿试更加完善,成为科举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状元、榜眼、探花的选拔形式逐渐固定,成为考试中的荣耀头衔。

5. 殿试的取消

科举制度及其殿试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1905年,清政府在面对内外变革压力下,废除了科举制度,殿试也随之终止。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科举考试和殿试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学校教育和考试制度。


总结

  • 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在通过了前几级考试(如乡试和会试)之后进行的,是选拔高级人才的终极环节。

  • 目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通过会试的贡士的名次,分出状元、榜眼、探花等不同等级,并授予他们“进士”称号。

  • 过程:殿试的内容侧重于治国理政,并由皇帝和大臣共同确定最终的名次。殿试名次直接决定考生的仕途。

  • 象征意义:殿试是皇权的象征,皇帝通过殿试体现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官员的直接控制。

  • 历史影响:殿试从唐代开始萌芽,宋代制度化,直到清末被废除,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殿试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进入仕途、为国家出力的重要途径。它代表着对才智、谋略和忠诚的最高认可,是古代文人一生追求的荣耀与成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