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文章

 我来答
伦到我爱
2011-02-19 · TA获得超过1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9万
展开全部
  我写的是法制建设
  关于农村法制建设的报告
  摘要
  农村一直是社会热点之地,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换,尤其是近几年的法制建设。而我身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对农村法制建设成就十分钦佩,于是针对农村法制建设进行了社会实践研究。在春节以后,我与同学相约在周遭农村进行了实地考察,看到了农村法制建设的成就,了解了农村法制建设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在总结我们的实践之后提出的一些建议。利用访谈的方式我们从村委会认识到当今农村法制的现状,通过对村民的调查也看到了进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村 法制建设 社会基础 措施 建议
  前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概和感激之情。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可是多年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建国后法制建设也是几经曲折,农民朴实而单纯,随遇而安,安土重迁,在接受新思想方面比较滞后。但是为了确保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开展,农村的法制建设也全面的铺开,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和同学深入农村见证了法制建设的成就,如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吸收优秀法律人才到农村工作,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保障。在访谈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建议。
  1. 增加录用高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
  2.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网络
  3. 完善的司法体系

  正文
  我们提前对村委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预约,一听说我们是来了解新农村法制建设的,工作人员很热情,我们以访谈的方式总结出一下内容。
  问题一:农村法制问题存在的原因什么。
  主任回答的提及了历史上的很多现象,强调了一些旧思想在农民脑海中根深蒂固。他说,在古代,中国农村的社会治安保障主要依赖于族人之间自治,除非是杀人越祸等重大案件及政治案件,政府一般少有问及。族人自治主要靠得的是传统道德信念及族规家法。再加上封闭落户的自然,让这种方法长期有效的。所以,农民习惯于自己解决矛盾和纠纷。
  的确,我们事后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认识到中国农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基本上是聚族而居,在社会结构上,人们有着血缘或类血缘的家族构式;在经济关系上,人们相互依存,有一定的利益共同性;在人际关系方面,则有着“相约的”的“宗法伦理性”,无论是同宗还是异姓,他们都相约为叔侄爷孙等伦理关系。这种关系很大程上维系了农村的安定平和。

  村委会主任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结构方面由原来的里族制转为行政区划制,负责管理农村社会治安的不再是里族长,而是国家的行政主管部门;经济方面则实行了公有制;维系社会安定的人际关系则是对政治的热情及平等的思想观念。这种状况在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的确实现了农村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因为在公有制下,人们在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都是“平等的”(或平均的),加之,经历过近世以来的社会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痛,使他们对安稳的生活十分依赖。这时候呢,人们有吃有喝不会铤而走险。
  改革开放使得人们将其注意力转向了致富之路,而人们的逐利、自私、个人中心主义等价值观逐渐上了上风,从而加剧了农村社会治安矛盾和不安定局面。
  问题二;现在农村法制建设现状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主任很高兴,可见他对自己辖区的法制建设十分满足。他说,
  “我先说说农村广大干部群众,首先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都明显增强,而且经常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地宣传普及,使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农村法制环境不断改善。
  而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民主权利得到了落实,农民渴望参政议政的意识明显提高。
  不但如此,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逐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理顺,通过调防一体化系统工作,农村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依靠家族势力解决矛盾纠纷事件,现在基本依靠调委会,依靠法律解决矛盾,闹访、缠访个案也逐步减少。

  问题三:那民主选举进行的如何呢。

  主任是这样回答我的,“民主选举我们做的更加规范了,村民都很积极的参加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等活动,利用村民会议决议我们的大事像一年一度审查我们的财务……”

  问题四:当前新农村法制建设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任说:“第一,得狠抓农村普法教育,我们自己要努力建设家园,只有我们的条件好了,才能吸收更多的优秀法律人才到农村工作,创建更好的社会基础,让我们的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特色就是充分利用党校,举办基层农村干部法制培训班,集中时间(农闲时间)对农村干部分期分批进行轮训,或结合工作实际举办相关的法制讲座。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农村干部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和管理村务,推动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第二,要认真总结推广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第三,多渠道地吸收熟悉法律、精通法律并具有现代民主法治观念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和服务。
  还有像规范干部行为,规范群众行为等都是必要的。”
  结束了对村委会主任的访问以后,我们便随即调查了遇见的一些村民,就是否满意如今的生活,对法律有什么用途等问题进行了通俗易懂的提问,还是得到了现今农村法制建设的一些不足之处。
  1.农村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农民总是觉得“钱是一切”,有钱就可以打赢官司。
  2. 有些干部不学法、不懂法现象还比较普遍,不会依法治村、依法行政问题仍然存在,总是依赖个人权威处理问题。
  3.由于受“重人治,轻法治”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的法治观念还是相对淡薄,使农民群众对法律失去信任感。
  4. 农村普法宣传急需创新思路,普法手段仍需完善。在普法过程中,方式也过于单一,局限于发一发传单,张贴几条标语口号,送几本书,农民对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难以理解,影响了学法积极性,使得农村普法宣传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5. 农村法律服务不到位,法律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基层法律服务量多质弱,缺乏稳定性,不适应农村法律服务的需要。
  对以上各种访谈信息以及调查资料,我们归纳出以下对新农村法制建设的建议。
  首先加强这一地区的法制工作者队伍建设,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录用高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再从城市中抽调一名有经验的司法人员作为负责和领导者,兼培养新来的大学生的工作,支援农村法律建设。“支法”人员可实行轮换制,每2至3年一换,一旦大学生取得了工作经验,能独当一面,可以不再调派“支法”人员。
  新来的大学生们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而且在当地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各方面的利害冲突,因此能够秉公办事。只要他们取得了工作经验,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即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目前我大学里学法律的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即使是学其他文科方面的毕业生,如学历史、中文、经管、思政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亦很困难。通过扩大农村法律工作人员就业,可以使高校调整招生计划,即扩大法律专业的招生,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到农村工作的法律人员。如是既能满足完善农村法制建设的需要,也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其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网络,一是将应有的乡(镇)司法人员分派到各个村民点,深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其辖区内的民情和“纠纷事件”,能当场处的就当场处理,否则应及时汇报乡(镇)司法部门,或更高一级的司法部门。同时,这些信息还可以作为乡(镇)党政机关决策的参考。

  再次,完善的司法体系,有利于地方的法治宣传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法律讲座,既要在村民中宣传法律知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提高村民的法治观念和公民责任感,也要对党政工作人员进行法治宣传,让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法治意识淡薄,由此而带来行政违规、违法事件)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以及违规行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结束语
  我们整个实践过程便告一段落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提问和与人交谈,而且学会了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我对我们一起总结的农村法制建设的建议最为满意,那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旨在通过对现状的剖析中得到对未来农村法制建设的发展建议,真心的希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法制,在方方面面都能大展宏图。
  谢辞
  首先特别感谢能积极配合我们采访和调查的乡亲们;其次,感谢我的高中班主任为我提供了实践论的方向;特别感谢我的高中同学与我形成搭档一起完成社会实践,我们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提供建议,以及搭档提供的电子版的网络技术,共同完成最后的截稿;最后,感谢网友提供的各种有关农村法制建设的信息与资料。
  参考文献
  《关于农村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苏北农村为例》
  作者: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
  《城区农村法制建设现状浅议论文》
luyu9312
2012-07-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万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7年2月7号至2007年2月27号。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