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严重的的误诊是怎么发生的?
77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倒是没见过有哪些误诊的案例,就是之前有一个同学,她那段时间不是很舒服,然后大姨妈还没来,她就说要去医院看一下,本来去的是三甲医院,但是报告要第二天才能拿到。她又心急,就去了附近的私人医院,结果,医生说她怀孕了。恰好是她妈陪她去的,她妈听到这个结果直接就扇了她一巴掌。
因为她才上高中,然后她就一直解释,可是她妈不相信,她还去问医生,是不是误诊,医生信誓旦旦地说,这报告肯定是没有错的,你就是怀孕了。回家以后,她妈又把她打骂了一顿。她气不过,第二天去别的医院检查,结果报告拿到的时候,医生说没啥大问题,大姨妈没来估计是因为压力大的问题,完全没有怀孕的迹象。
说真的,当时她都哭了,回家和她说了这件事,她妈就一直骂那个医生没有本事。这是我个人见过的算是比较严重的误诊的,说实话,我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个医生太荒唐了,是不是没有学过医术就直接上岗了,这种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诊断了,都能误诊的,实在是说不过去。
不得不说,现实中也还是存在着别的一些误诊比较严重的事情,有些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病人去世的,所以说,这个真的是十分可怕的。所以大家去医院看病,最好是去专业靠谱的医院,这样的话心里踏实,毕竟误诊的情况还不是特别多的。
展开全部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这样的事情通常都是发生在爱那些小医院,或者说就是那些不好的医院。医生医术也不好。
医生这个职业比较特殊,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如同饮水,冷暖自知。
首先,医生这个职业,社会地位应该是比较高的。虽然现在社会上有不少黑医生的言论,但整体而言,医生群体的社会地位还是不错的。医生群体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硕士生、博士生比比皆是,是社会精英聚集的群体。医生所担负的人民健康的责任也决定了不是人人都能当医生的,能考上协和、华西的医生,分数有可能比北大清华的分数线还高!自古至今,医生都是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医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后援保障。作为一个医生,当你治好一个病人,或者挽救一个濒死的患者,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其次,体制内的医生职业稳定,不存在私企的下岗或跳槽压力,受社会经济冲击的风险也较小。国内的医生虽不能发家致富,但温饱基本上是没问题的。即使跳槽,医生一般找工作也相对容易很多,特别是有技术的医生。
最后,一个人当医生,全家都会受益。小毛小病就自我消化了,问题大的也知道该怎么办。
当然,当医生也有一些问题,下决心考医学院之前要想清楚,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首先,医生这个职业是投入周期比较长的职业,而且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医学生本科就要五年,比别的专业多一年。本科毕业后要想进稍好点的医院,三年的硕士是必须的,要想进三甲医院博士更是标配!好不容易毕业了,又得参加国家的规培制度,还不能直接工作。熬到正式工作后,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事业稳定了,自己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医生。工作后还得不断地学习、考试、晋升、拿课题、发论文,一辈子都要学习。成为一名专家级的医生是需要非常漫长得积累,不是读几本书就可以实现的。
其次,医生的工作劳动强度大,而且需要值夜班,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多数医院的小医生,基本上是4天一个。
所以,还是看情况。
医生这个职业比较特殊,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如同饮水,冷暖自知。
首先,医生这个职业,社会地位应该是比较高的。虽然现在社会上有不少黑医生的言论,但整体而言,医生群体的社会地位还是不错的。医生群体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硕士生、博士生比比皆是,是社会精英聚集的群体。医生所担负的人民健康的责任也决定了不是人人都能当医生的,能考上协和、华西的医生,分数有可能比北大清华的分数线还高!自古至今,医生都是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医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后援保障。作为一个医生,当你治好一个病人,或者挽救一个濒死的患者,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其次,体制内的医生职业稳定,不存在私企的下岗或跳槽压力,受社会经济冲击的风险也较小。国内的医生虽不能发家致富,但温饱基本上是没问题的。即使跳槽,医生一般找工作也相对容易很多,特别是有技术的医生。
最后,一个人当医生,全家都会受益。小毛小病就自我消化了,问题大的也知道该怎么办。
当然,当医生也有一些问题,下决心考医学院之前要想清楚,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首先,医生这个职业是投入周期比较长的职业,而且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医学生本科就要五年,比别的专业多一年。本科毕业后要想进稍好点的医院,三年的硕士是必须的,要想进三甲医院博士更是标配!好不容易毕业了,又得参加国家的规培制度,还不能直接工作。熬到正式工作后,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事业稳定了,自己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医生。工作后还得不断地学习、考试、晋升、拿课题、发论文,一辈子都要学习。成为一名专家级的医生是需要非常漫长得积累,不是读几本书就可以实现的。
其次,医生的工作劳动强度大,而且需要值夜班,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多数医院的小医生,基本上是4天一个。
所以,还是看情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英国一名21岁女孩被医生告知只是患了扁桃体炎,而实际上她患有一种危及生命的血液病,差点因误诊而丧命。
来自伊普斯维奇(Ipswich)的安妮·洛夫格罗夫(Annie Lovegrove)在因口腔溃疡疼痛而去看医生,她说:“今年1月中旬,我得了口腔溃疡,身体上有不明原因的瘀伤“,当时医生告诉她只是扁桃体发炎,“经过一周的非处方药使用,因为没有任何改善。我妈妈认为我还是应该再去看医生,她说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越来越糟了。”安妮说,她去看了医生,医生给她开了抗生素,但她一周后又因为高烧回到医院。她的医生随后诊断她患有扁桃体炎,因为他们在她的扁桃体上发现了溃疡,她说:“医生告诉我妈妈,如果几天内没有好转,她应该给111打电话”。“然而,第二天我的体温越来越差,脉搏也断断续续。谢天谢地,我妈妈马上叫了救护车,因为她知道出了严重的问题”。
这一次,医生发现她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每年只有百万分之二的人被诊断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自从安妮被诊断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来,她已经接受了50次输血、骨髓移植和化疗。安妮说,“如果我们当时不去急诊室,医生说我第二天就活不下去了。”她必须在24小时内输完三品脱的血液,并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接受了进一步的输血,她认为这挽救了她的生命,“因为我太虚弱了,所以不停地昏睡和苏醒。”
安妮说,“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我不能冒险感染,因为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风险。”在5月接受骨髓移植之前,她不得不忍受化疗来重置她的免疫系统。
安妮17岁的妹妹米莉给她捐献了骨髓,安妮说:“自从我被确诊后,除了我的直系亲属外,我就没有见过很多人了,因为患普通感冒的风险是致命的。我希望一旦我的血液水平提高,我就能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安妮的病情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最近,每当她的体温上升到37.5摄氏度以上,她就会被送往医院。
来自伊普斯维奇(Ipswich)的安妮·洛夫格罗夫(Annie Lovegrove)在因口腔溃疡疼痛而去看医生,她说:“今年1月中旬,我得了口腔溃疡,身体上有不明原因的瘀伤“,当时医生告诉她只是扁桃体发炎,“经过一周的非处方药使用,因为没有任何改善。我妈妈认为我还是应该再去看医生,她说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越来越糟了。”安妮说,她去看了医生,医生给她开了抗生素,但她一周后又因为高烧回到医院。她的医生随后诊断她患有扁桃体炎,因为他们在她的扁桃体上发现了溃疡,她说:“医生告诉我妈妈,如果几天内没有好转,她应该给111打电话”。“然而,第二天我的体温越来越差,脉搏也断断续续。谢天谢地,我妈妈马上叫了救护车,因为她知道出了严重的问题”。
这一次,医生发现她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每年只有百万分之二的人被诊断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自从安妮被诊断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来,她已经接受了50次输血、骨髓移植和化疗。安妮说,“如果我们当时不去急诊室,医生说我第二天就活不下去了。”她必须在24小时内输完三品脱的血液,并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接受了进一步的输血,她认为这挽救了她的生命,“因为我太虚弱了,所以不停地昏睡和苏醒。”
安妮说,“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我不能冒险感染,因为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风险。”在5月接受骨髓移植之前,她不得不忍受化疗来重置她的免疫系统。
安妮17岁的妹妹米莉给她捐献了骨髓,安妮说:“自从我被确诊后,除了我的直系亲属外,我就没有见过很多人了,因为患普通感冒的风险是致命的。我希望一旦我的血液水平提高,我就能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安妮的病情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最近,每当她的体温上升到37.5摄氏度以上,她就会被送往医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曾经误诊的一例麻疹病例,虽然过去五六年了,但病人的样子至今记忆深刻。希望大家吸取教训。
患者为40岁左右男性,因发热一天来就诊。查体 体温39-40度 呈急性病容,口腔粘膜充血,咽扁桃体红肿,两扁桃体2度肿大。查血常规WBC14万左右。诊断为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予以孢曲松钠2.0静滴2/日 双黄连60ml静滴1/日。第二天患者体温仍在39-40之间,第三天患者体温不退,诉前额有皮疹,到某医院看过说是双黄连过敏。检查发现患者前额 发际有大小不等较密集的红色斑丘疹。那家医院为本地三甲医院,双黄连过敏的也比较多,我当时也就考虑是双黄连过敏。就给患者停用了双黄连。第四天患者没来,当时想到患者的病还没好,可能高热不退住院了。再次见到患者是几个月之后了,因为一直有疑问,所以就向患者问起那次治疗的情况,患者说医院诊断是麻疹,住院治疗的。成人麻疹比较少见,但只要仔细用心不难考虑到。希望大家尤其是年轻的基层医生吸取教训,别人说的未必就是正确的,哪怕他是大医院的高级别的医生,你也要在他的诊断前打个问号,学会独立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半年前我误诊第一例病例,写下来希望大家能学到些东西。
患者男性,58岁。因心前区不适来我院门诊要求输液“冲血管”治疗。患者有糖尿病 冠心病多年,肺癌术后两年。予以冠心宁 脑复康 1/日静滴。第三天下午患者来输液时诉昨晚半夜头痛,我认为可能与药物有关,建议患者慢滴观察两天再说。次日患者说头痛减轻。第五天患者诉半夜头痛剧烈,无其他明显不适。我也就没有多考虑。两个月后,其家属来此看病时说,患者在输液后头痛日渐加重,到本市某县区医院住院治疗,未见缓解,遂到北京某大医院检查治疗,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已于前几日去世。
患者为40岁左右男性,因发热一天来就诊。查体 体温39-40度 呈急性病容,口腔粘膜充血,咽扁桃体红肿,两扁桃体2度肿大。查血常规WBC14万左右。诊断为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予以孢曲松钠2.0静滴2/日 双黄连60ml静滴1/日。第二天患者体温仍在39-40之间,第三天患者体温不退,诉前额有皮疹,到某医院看过说是双黄连过敏。检查发现患者前额 发际有大小不等较密集的红色斑丘疹。那家医院为本地三甲医院,双黄连过敏的也比较多,我当时也就考虑是双黄连过敏。就给患者停用了双黄连。第四天患者没来,当时想到患者的病还没好,可能高热不退住院了。再次见到患者是几个月之后了,因为一直有疑问,所以就向患者问起那次治疗的情况,患者说医院诊断是麻疹,住院治疗的。成人麻疹比较少见,但只要仔细用心不难考虑到。希望大家尤其是年轻的基层医生吸取教训,别人说的未必就是正确的,哪怕他是大医院的高级别的医生,你也要在他的诊断前打个问号,学会独立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半年前我误诊第一例病例,写下来希望大家能学到些东西。
患者男性,58岁。因心前区不适来我院门诊要求输液“冲血管”治疗。患者有糖尿病 冠心病多年,肺癌术后两年。予以冠心宁 脑复康 1/日静滴。第三天下午患者来输液时诉昨晚半夜头痛,我认为可能与药物有关,建议患者慢滴观察两天再说。次日患者说头痛减轻。第五天患者诉半夜头痛剧烈,无其他明显不适。我也就没有多考虑。两个月后,其家属来此看病时说,患者在输液后头痛日渐加重,到本市某县区医院住院治疗,未见缓解,遂到北京某大医院检查治疗,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已于前几日去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急性心梗误诊为其他病,患者最终死亡的案例每年都时有发生,赔偿金额少则上千,多则几十万。小编总结了临床最常见的四个典型案例,提醒大家有些坑,切勿再入!
这年头,让基层医务人员伤透脑筋的,莫过于吃上医疗官司,闹得鸡犬不宁,最后赔得是倾家荡产。基层因为缺乏辅助诊疗的硬件设备,稍有疏忽就容易把急性心梗误诊为其他的普通多发病,最后吃了官司,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是心梗猝死的高危人群,接诊这类人群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也为自己多留条退路。下面小编整理的案例,大家一定要留心看,这些同行犯过的错,千万不要跟着犯!
案例一
治个急性胃肠炎,卫生室赔了11万
早前,据基层医疗事故互助基金报道,某49岁男性患者,因呕吐于2017年8月14日上午至当地卫生室就诊。患者当时呕吐严重,伴恶心、反酸、胸闷,查体温正常,心率稍快,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予以中和胃酸、补液治疗。
输液后,患者出现休克,医生立即实施按压抢救,并呼叫120。患者被接走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8月18日,经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方一共补偿患方11万元。
据统计,约30%急性心梗患者发作前会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极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消化不良,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对于出现上腹部疼痛的老年患者,首先要想到存在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嘱其马上去上级医院完善必要检查。
案例二
以为是上感,其实是不典型心梗
基层医生网论坛,曾有网友分享过这样的案例:
患者清晨来诊,主诉晚上半夜两侧胸痛一直没停过,无其它不适,无呼吸困难,无出冷汗,脸色无苍白,心律整齐。血压100/60mmHg。当事医生认为是感冒引起的,注射一支复方氨林巴比妥,开具阿莫西林胶囊、感冒清片嘱患者服用。
11点,家属来说患者死了,问起事由,家属称患者回家就睡了,也没人去管他,到吃饭时才发现断了气。
这年头,让基层医务人员伤透脑筋的,莫过于吃上医疗官司,闹得鸡犬不宁,最后赔得是倾家荡产。基层因为缺乏辅助诊疗的硬件设备,稍有疏忽就容易把急性心梗误诊为其他的普通多发病,最后吃了官司,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是心梗猝死的高危人群,接诊这类人群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也为自己多留条退路。下面小编整理的案例,大家一定要留心看,这些同行犯过的错,千万不要跟着犯!
案例一
治个急性胃肠炎,卫生室赔了11万
早前,据基层医疗事故互助基金报道,某49岁男性患者,因呕吐于2017年8月14日上午至当地卫生室就诊。患者当时呕吐严重,伴恶心、反酸、胸闷,查体温正常,心率稍快,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予以中和胃酸、补液治疗。
输液后,患者出现休克,医生立即实施按压抢救,并呼叫120。患者被接走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8月18日,经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方一共补偿患方11万元。
据统计,约30%急性心梗患者发作前会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极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消化不良,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对于出现上腹部疼痛的老年患者,首先要想到存在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嘱其马上去上级医院完善必要检查。
案例二
以为是上感,其实是不典型心梗
基层医生网论坛,曾有网友分享过这样的案例:
患者清晨来诊,主诉晚上半夜两侧胸痛一直没停过,无其它不适,无呼吸困难,无出冷汗,脸色无苍白,心律整齐。血压100/60mmHg。当事医生认为是感冒引起的,注射一支复方氨林巴比妥,开具阿莫西林胶囊、感冒清片嘱患者服用。
11点,家属来说患者死了,问起事由,家属称患者回家就睡了,也没人去管他,到吃饭时才发现断了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