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3、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4、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5、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6、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节气
1、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2、“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
3、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在传统文化中,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4、故,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终而复始。北斗星循环旋转,斗柄回寅,乾元启运,时回新春。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
5、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度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专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属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