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年龄特征及表现?
展开全部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 如何正确的培养幼儿自我意识 1、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 通常来讲,小学生要清楚准确地认识自我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如此,也要逐渐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因为童年时期的自我认识是成年后自我认识的雏形。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是要引导孩子解决两个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与实际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 2、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 实验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年龄为3至4岁之间。4岁的孩子开始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能够根据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经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对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应当为孩子创设自我评价的情境,促进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最初是根据成人对他的评价而形成的。 3、培养孩子的自我观念 也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自我观念是孩子对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和体验。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强,认为自己有能力办好各种事情,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对个人都有价值,也容易受到家长和他人的欢迎和好评。孩子的自我观念,实际上反映了他对自己过去的总结和对将来的预见。
展开全部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进入学前时期的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这就是说,学前儿童开始产生了新的需要,即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同时,由于考虑到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成人也开始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当值日生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
2、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由于言语还不够发展,因而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例如,花是好看的,果实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
3、一般说来,从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大班的时候,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地增长着。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的不断增长,就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准备了重要条件。从这时期起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4、到了学前时期,由于儿童在教育影响下,皮质抑制的迅速发展和言语系统的初步发展,因而行为的自觉性就逐渐发展起来,能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较远的目的,这就为形成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提供主要条件。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1、进入学前时期的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这就是说,学前儿童开始产生了新的需要,即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同时,由于考虑到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成人也开始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当值日生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
2、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由于言语还不够发展,因而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例如,花是好看的,果实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
3、一般说来,从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大班的时候,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地增长着。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的不断增长,就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准备了重要条件。从这时期起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4、到了学前时期,由于儿童在教育影响下,皮质抑制的迅速发展和言语系统的初步发展,因而行为的自觉性就逐渐发展起来,能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较远的目的,这就为形成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提供主要条件。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部活动,并形成了对自我的某种看法,能够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因此,逐渐形成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等性情特征。 2、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幼儿交往中,游戏的社会化程度大大增强,同伴交往中,幼儿的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发展。规则意识不断提高,并且比较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和行为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与维持同伴关系,幼儿交往的主动性、目的性也有明显变化。他们更喜欢集体活动,喜欢与周围人交往,并能按自己的兴趣独立地选择玩伴和活动内容。 3、游戏的发展 1) 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能事先计算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坚持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如果发生争执,一般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问题,而且对参加游戏的成员提出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要求; 2) 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游戏中可以经常看到反映社会政治事物为主题的游戏。如:“公共食品”、“医院”、“超市”等; 3) 在时间上,幼儿往往能好几天内连续做一种有趣的游戏; 4) 在成员上,多半是集体性游戏,这种游戏能反映较为复杂的合作关系,并且分工明确、目标明确,幼儿都能按自己的角色完成任务,社会性程度明显提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